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一曲琵琶寄深情──《琵琶行》情思所在杨树玉《琵琶行》可谓千方绝唱,脍炙人口。每教学此文,感于诗人白居易笔下一个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及诗人被贬谪而沦落天涯的不平之情,便想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之论的...  相似文献   

2.
<正> 歌唱的目的是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好的歌手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乐府传声》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不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使词虽工妙,而唱者不得其慎,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那么情从何来?“情”从“心”来,从对词、曲的心里感受、理解而来,这就是我谈的“语感”与“乐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曲“言有尽而意无穷”所揭示的蕴情深厚性是其美学特征之一。本文从蕴情饱满,内涵得合,审美多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的男风观念主要体现在《情史》之“情外类”和散曲《情仙曲》中.冯梦龙视男性对同性之欲为正常,但否定因色而起之欲.他的男风观念以情为基础,对于有情者给予高度赞美与尊重,并认为可以流传不朽,可以做教化典范.古往今来冯梦龙的男风观念可谓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6.
《庄子。天道篇》曾以析辩眼光从独特角度关注世所珍视的语言本质问题:“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认为语言有它可珍视称道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意境作为中国古黄美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曲“言有而意无穷”所揭示的蕴情深厚性是其美学特征之一,本文从情馏满,内涵得合,审美多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来建平 《青海教育》2003,(10):37-3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安塞腰鼓》正是以诗载情,达到了“情”、“辞”、“文”、“理”的完美统一,创造出雄浑刚健、野性大气的意蕴美,也创造出阳刚火烈、酣畅淋漓的形象美。《安塞腰鼓》是刘成章的散文名篇,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这一曲腰鼓擂出了黄土高原人生命中潜在的能量的萌动与爆发,是一曲生命和力量的礼赞。  相似文献   

9.
陈伟军 《现代语文》2006,(12):122-122
情感乃学之本质性元素,大凡学作品,言情可有浓淡之分,却无有无之别。以此而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且愈是伟大的作品,愈是以其不朽的情感摹写而垂名后世。中国的先人以其特有的民族心性建构了在世界化之林中唯吾所有的以情感为本体的学价值体系,提出了“情天下之大道”、“人道当情”、“乐是心之本体”、“诗缘情”、“情,辞之本也”等本体性命题。可以说,中国古代化所特有的重情心态,正是中国学别具一格,迥别于异域学的根本缘由,也是导致中国古代学声情并茂、深婉蕴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渔的小说有明显的动惩意味,但其尚情的一面却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其所尚之情的主要内容是:(一)男女之情,(二)真率之情。其表达部情观的主要方式微妙而又曲折:(一)让作品的意义指向与道德劝诫相偏离,(二)偷梁换柱,以情释理。李渔的尚情观与晚明的进步思潮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是一位闻名中外的学者,也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创作为情而文,取材广泛,不拘定格,异彩纷呈,始终贯穿着一种文如其人的平实素朴的风格韵味,有真挚之情,而且丰厚深沉,委婉细腻,是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  相似文献   

12.
《渭城曲》与《别董大》分别是王维和高适赠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同是赠别诗,前者以其浑厚的离别之情和细腻哀婉的心态感人至深,而后者以其豁达的胸襟和豪放悲壮的风格使人折服;前者的渭城风雨缠绵低徊,而后者的塞外风雪豪迈悲壮。虽然其思想内容、取材与表达方式不同,但二诗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开设大学语文的目的不仅要让学员进一步掌握汉语文学的应用,还要让他们在文艺美的熏陶中培养更高尚的情操。因此,大学语文课对塑造完美的军人品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至情”所发而成。因此,也最具恰情悦性、感人肺腑的力量,使读者在“移情”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认识人类社会的真假、善恶与美丑。近代爱国仁人志士在中华大厦将倾的危机之秋,前仆后继,用赤诚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人生赞歌……艺术家们用心灵精华,把情与爱浓浓渲染,予丑与恶以无情鞭挞。他们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  相似文献   

14.
相思是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丽以相思为题材的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或许正应了韩愈那一句话:欢娱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闺怨相思.离愁别绪的诗词往往被诗人抒发得淋漓尽致。但诗人在抒发相思情感时所采用的写法却各有迥异。在这里,我想谈一下表现相思时所采用的“揉直使曲”的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此文写"情",且将"失意之情"放在"象"中来写,生动而又真挚。但是,所承载"失意之情"的"象"还不够集中;如果所写之"情",是有变化的,可以写多个"象",那些"象"是因"情"而变化的"象"。另外,第二自然段中的"的面庞"和"的试卷"宜删去。  相似文献   

16.
众所 周 知 , 诗 歌 的 创 作 十 分 讲究 含 蓄、凝 练 。诗人 的抒 情 往往 不是情 感 的 直 接流 露 , 也 不 是 思 想 的 直接 灌 输 ,而 是 言 在 此 而 意 在 彼 ,写 景则 借 景抒 情,咏物 则托 物 言志 。这里所 写 之 “景 ”、所 咏 之 “物 ”,即 为 客 观之 “象”;借 景 所 抒 之 “情 ”,咏 物 所 言之 “志 ”,即 为 主 观 之 “意 ”。 “象 ”与“意”的完 美结 合 ,就是 “意 象 ”。它既是 现 实 生 活的 写 照 , 又 是 诗 人 审 美创 造 的 结 晶和 情 感 意 念 的 载 体 。 诗人 的 聪 明 往往 就 在 于 他 能 创 造 一…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田园抒情诗人。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其敬仰之情,无以复加。一曲《归去来兮辞》受到了众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夏礼平 《学语文》2010,(4):17-17
郦道元的《三峡》是初中教材的保留篇目。历来对其描绘的自然景美分析得多。而对其蕴含的情美揭示不够,甚至只是粗略地理解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作品所体现的作者个性化情感阐述不充分。如果能进一步挖掘作品所体现的情美、人格美,就能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维度。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蒋士铨同为江西籍的戏曲大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为情而戏”。但他们所论之“情”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这在他们所塑造的女性人物身上分别表现出“以情抗理”及“以情存理”的不同学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20.
陈桂兰 《小学生》2010,(12):31-31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