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训练题目]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灯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它能给人带来光明,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请以“感恩·灯”为题目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点拨]1.感恩的意思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可以是一种行动,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灯”可以是具体的可提供光亮的物,也可以作为喻体,象征着给人以光明、希望、勇气、力量等。2.题目里用间隔号把“感恩”和“灯”分开,意在表明这两点既是独立的,又是文章中必须涉及并有着相互联系的。相当于关系型话题作文“感恩与灯”,在文章中巧妙的…  相似文献   

2.
慧人慧语说,有爱心的人有磁性,懂感恩的人懂生活。感恩教育至堪重要,而历史教学可以完美地承担此重担。所谓:“道义肩挑飞步走,真知手捧小心传。”因为历史是记载往昔的文字,是文明的集结,是成败得失的荟萃,是圣贤豪杰的舞台演出之再现。本文从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开始谈起,之后解读了感恩祖国、感恩传统文化、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音乐世界》2013,(1):114-117
始终感恩的心 事业发展越来越好,但率真的Hoya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Infinite演唱会的电影发布会上,妈妈的到场让他激动万分,并含着泪水感性地说:“今天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因为妈妈来到了现场,当初我说要作为歌手出道的时候,妈妈是唯一支持我的人。”而他对支持着自己的粉丝也同样有着“感恩之心”,在专辑里写给粉丝的话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历来强调感恩,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特别是先泰儒家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从对父母的感恩,到对社会的感恩。而当今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教会学生知恩感恩、开展“角色互换”唤起感恩之情、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学反映世界万象,但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旨归的,所以有人提出“文学即入学”的命题。而“人”作为一个概念,具有十分复杂的特性,其既有着内在的自然属性,也有着外在的社会属性,更有着普遍的人性,这正如卡西尔所说:“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正因为其纠结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属性,客观上也为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表现对象。综观“文革”结束后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各种关于“人”的概念可谓层出不穷、变化多端,这有着非常深刻的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会感恩的人吗?对父母长辈、对师长 朋友,对邻里路人,对社会国家、对自然万物……你是否付出 过真爱,是否常怀感恩之心?请写出自己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东南国际杯”2005上海市高中、中职学生“学会感 恩,与爱同行”主题征文活动的作文题目。自从“学会感恩”被 写进《上海市中学生守则》之后,全市各学校纷纷开展了关于 “感恩”的主题活动。“学会感恩”这个理念的提出,也得到了广 大社会人士的认同和支持。现在,在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 指导下,由东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赞助,本刊承办的“感恩”征 文活动在全市举行。 为了使本次征文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载体,真 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会感恩,以及 如何去感恩,征文活动的主办单位还特别邀请有关领导、专家 学者、媒体记者,举行了关于“感恩”的研讨会。在讨论中,“学 会感恩”这个话题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也是和谐社会的“黏合剂”,感恩教育因其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和独特功能,越来越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下,在青年回馈社会意识日益淡薄的背景下,我们从和谐社会的视角现照感恩教育,深刻剖析感恩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归因,积极探寻实施感恩教育的对策途径,对于德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感恩是人的心理的满足,它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生活在感恩心态中的人,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育家曹华曾说过:“‘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06,(4):21-23
去年以来,上海990电台新闻滚动播出“尚德实验学校提醒您……”,尽管仅是几句话,但确是尚德的“感恩”教育向外辐射的一种象征。从2004年下半年起,尚德在校园掀起了一股“感恩”的热潮:“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相识并让自己感激的人,“感恩”不相识但曾给予过帮助的人,从课堂的“感恩”课到“爱心大放送”再到“奉献征文”,为学生补上了传统美德的必要一课。  相似文献   

10.
感恩的含义就是爱的回报,感恩是治愈大学生种种困惑的一剂良药。感恩父母就是“孝”,感恩国家就是“忠”,感恩自然就是“和谐”,感恩他人就是“仁”。  相似文献   

11.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的“两会”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2年将深入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父母、感恩故乡、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在全区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将感恩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可见,我们的前辈就告诫人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责任,也是义务。但让我们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被爱”得渐趋冷漠与麻木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己不负责,对事不关心,对人不感恩。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增强德育教育韵实效性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不少关于感恩的人、事,司马迁对于这些具有感恩精神的历史人物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他们的感恩行为投以赞许的目光。本文将从知恩图报、以怨报怨、士为知己者死三个层面对《史记》中的感恩行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孙桥炼 《教师》2012,(8):72-7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但在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一些青少年学生不知感恩,加强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三岁看老”,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感恩一词虽源于国外,但中国的感恩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感恩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  相似文献   

16.
从感恩范畴的角度看。儒家孝道可看做是一种带有蕾适价值的感恩文化。其感恩精神有三个突出特色:一是既重形式更重内容的感恩。二是主张父慈子孝、反对愚孝的双向感恩,三是推己及人、“修齐治平”的感恩。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深入认识和把握儒家孝道的感恩精神特色,对于我们重振新兴传统孝道。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让孤寡老人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克服目前“倒孝”“啃老族”等不良现象。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及社会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辨明褒贬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性。例句中,“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坏事的人”,是一个贬义词。把他用在“甘为变法流血的”谭嗣同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另外,还要注意褒贬两用的成语,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标新立异、左右逢源、得陇望蜀等。二、识别两可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例句中,“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它用在此处却非常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儿童时代在对大自然一切奥秘…  相似文献   

18.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历史学科感恩教育素材丰富,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适时、适地、有效地挖掘教材,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致他们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父母长辈、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迫在眉睫。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真正快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在充满希望和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