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章莉 《教育与职业》2004,(23):34-35
歌唱艺术是由生理学、物理学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因素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出现的问题最为复杂,其对声乐教学的作用不可低估。声乐教学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歌唱中的人体作为乐器,以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条件,是一种内容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进度慢、成功率低、反复不稳定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发现声乐教学受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须对其进行认真研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歌唱的生理机能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吐词器官、共鸣器官以及…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原则和科学性。声乐的中介媒介是我们自身的发声器官,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乐器"。所以,声乐学习不能象其他学习那样进行直观的技能训练。但人在歌唱时有关器官的活动,不能进行明确无误的人体解剖,把发声器官的活动规律弄得一清二楚。因此,声乐学习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本文将从"想"与"听"两方面入手来整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伊丽莎白·托得(LIEZABETH·TOOD)系前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托得在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她鲜明的特点.一、突出强调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与主导作用在著名的悉尼音乐学院历经了三十八年声乐教学的托得,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强调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应有的职责和应起的主导作用,她注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她认为声乐艺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声乐的发声器官存在于人体内,看不见,摸不着,而歌唱的方法又需要人体各发声器官有机的配合.每个人的生理机构和心理状态和智力条件也各不相同,通过声乐教学而培养出杰出的人材是不容易的.她认为,有很多才华出众而幸运的具备了好的声乐条件和聪明才智的人,若不  相似文献   

4.
歌唱活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还是人的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所以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研究.在声乐教学中侧重学生演唱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准确、协调的动作训练来达到训练声音的目的.声乐演唱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必须让学生达到下意识的状态,才能在实际演唱中游刃有余.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和与其相关的发声器官.基于这些特点,声乐教学中可采取心理调节法、直观对比法、启发想象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法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成果的巩固,重视信息的反馈.  相似文献   

5.
歌唱活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还是人的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所以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研究。在声乐教学中侧重学生演唱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准确、协调的动作训练来达到训练声音的目的。声乐演唱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必须让学生达到下意识的状态,才能在实际演唱中游刃有余。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和与其相关的发声器官。基于这些特点,声乐教学中可采取心理调节法、直观对比法、启发想象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法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成果的巩固,重视信息的反馈。  相似文献   

6.
歌唱艺术是由生理学、物理学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因素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出现的问题最为复杂,其对声乐教学的作用不可低估.声乐教学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歌唱中的人体作为乐器,以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条件,是一种内容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进度慢、成功率低、反复不稳定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发现声乐教学受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须对其进行认真研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歌唱的生理机能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吐词器官、共鸣器官以及听觉、视觉和头脑记忆等器官组成.歌唱者的表现都是通过这些生理器官的作用,在大脑神经系统支配和调节下,通过一系列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目的在于掌握心理及生理运动的发展规律,优化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声乐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三种声乐基本教学方法王素兰声乐教学是根据声乐的特性而规定的训练教程和技巧练习,是从不同侧面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歌唱能力。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自己的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所需要的各种协调动作和能力,改善嗓音,稳定歌唱的心...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发现,声乐学科是一门很难教的学科,之所以难是因为赖以运用的发声器官都长在身体内部,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往往要凭借一种感觉来完成教学,以达到教学的初衷。歌唱的感觉是靠大脑意识来调节的,由此可见意识调节法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意识调节法进行探究,以利于更好的指导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9.
成人声乐教学方式与方法岳均声乐课是成人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声乐教学是特定的教学情景下的一种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而构成这种活动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难理解.教学方式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调控方式(传授式、发...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尤其特有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及现实状况,不能简单仿效音乐艺术院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针对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的由于探索,一是高中特长班的声乐教学应该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声器官的生理特征,二是授课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采用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形式,三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演唱能力,重点解决好唱法中呼吸问题,注重掌握吸气、控制、流动和换气四个要领。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的方法和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有经验的教师采用的方法应该是根据声乐的基本规律而实施的训练教程和技巧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锻炼发声器官适应歌唱所需要的各种协调动作和能力,改善嗓音,稳定歌唱的心理状态,增强歌唱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声乐歌唱艺术是富有情感的艺术,是歌唱者通过利用复杂的心理活动调控发声的各种技能而进行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活动。对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和声乐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这种丰富的心理情感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通过长期声乐教学、演唱等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有效地运用心理调控能力,使发声各器官协调、积极而有控制地运动,科学的歌唱技术才能日趋娴熟,才能使演唱者灵活、科学地发声。而这种心理调控能力需教师经过长期的努力培养,才能使学生用心理感觉来调控各发声器官,积极协调、配合起来有情感地歌唱,  相似文献   

13.
当前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有:声乐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虽然被广泛关注,但系统性研究不足;忽视对基础术语的准确阐释,学生难以实现自主学习;过分关注声音效果或情感表达,缺乏整体性思维;倾向主观感受语言,忽视让学生"唱自己"。声乐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对声乐教学语言研究的高要求使声乐教学语言系统性研究不足,歌唱发声器官的非可视性使声乐教学语言缺乏基础术语的准确阐释,歌唱运动的特性使声乐教学语言缺乏整体性思维,歌唱的个体差异性使声乐教学语言倾向主观感受。声乐教学语言改进措施是:构建整体性思维是声乐教学语言改进的前提;遵循心理学原理是声乐教学语言改进的基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基于歌唱原理准确选择并完整阐释教学词汇;强化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提高指导效果;应用可视化新型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是通过学习者多种心理因素的协调活动,以达到歌唱功能的最佳效果.好的歌唱之所以能够使各种发声器官协调一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的调整与控制.本文以声乐艺术心理学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感知、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因素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师范声乐教学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如存在先天歌唱条件不好及歌唱发声方面有问题的学生,阐述了如何充分合理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手压法、微声唱法),使他们的歌唱发声器官的状态和活动能力有所改善,树立歌唱信心,提高歌唱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浪琴 《儿童音乐》2016,(11):46-47
随着娱乐业的发展,当今歌唱类电视选秀节目充斥荧屏并逐渐呈现出一种低龄化趋势.少儿和家长对声乐的热情与日俱增,到琴行或请私教学习声乐的儿童越来越多人的发声器官不同于其他乐器,具有不可再生性,儿童的歌喉较之成人更为脆弱,因此在少儿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嗓音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和家长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职责 1、首先,要在声乐教学理论体系中.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适用的声乐教学模式.并把它做为学习声乐的人进入声乐艺术之门的敲门砖。声乐教学要给学生进行理论的指导,拓展声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应当说理论是导航的灯,它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尽快踏入学习的门槛,而不至于走不必要的弯路。建立与声乐教学相关的多媒体声乐教学课。积极实施声乐教学改革,采用多层次与多方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19.
赵敏 《考试周刊》2010,(4):190-191
声乐学习是一种抽象、艰难、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活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歌唱状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声乐歌唱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赞美和鼓励是引发一个人体内潜能的最佳方法.而期望则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声乐教师如果善于在教学中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就会使学生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歌唱境界。从而取得显著的声乐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20.
声乐学习的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探索声乐教学心理因素与心理状态,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一门科学。因此声乐教学中如何应用声乐教学心理学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声乐教师应该予以思考的课题。首先应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探讨声乐教学心理,并抓住其心理的有效因素与特征来促进声乐教学。1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声乐学习的前提保证每一位声乐教师都知道:学习声乐的需要和学习声乐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他们是学习的始动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本身也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声乐动机和学习声乐兴趣等因素,是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方式。学习声乐动机作为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因素,是一种满足个人知识需要和情绪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声乐的心理状态。声乐认知的需要是一种以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和解决歌唱技巧为目标的需要,即一种求知的欲望。这种内驱力主要通过学生对歌唱艺术特别感兴趣、喜爱、想学、想唱的内因驱使需要了解声乐知识,如学习歌唱发音技术、歌唱发音技能、歌唱发音技巧等以及如何掌握、处理音乐表现的各种心理因素的表现。这种认知是具有潜在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