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可孙犁小说的“诗体小说”风格,主要关注作品特色以及创作方法的研究。本文意在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孙犁的创作观,从创作立场、作品题材、主题、表现手法及文学精神等方面探索在强大的政治语境下作家可以怎样坚持个性从而创作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的充满艺术生命力的作品,这种坚持正是孙犁作为作家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2.
选取了"抗日小说"中若干个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加以深入地分析,对孙犁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结合作品,探究了孙犁作为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相当矛盾的认识与态度,并最终归纳出孙犁复杂而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习惯于回避现实矛盾和美化现实生活,而童年生活是其回避现实的潜在心理归宿。从孙犁小说的男女人物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孙犁对童年的迷恋其实源于他潜意识中匿藏的一种母性崇拜心理,这种母性崇拜心理在作品中还被延伸与泛化成了一种大地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4.
孙犁的"荷花淀"系列小说表达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和谐的军民关系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精神,然而其作品亦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即代表集体的革命话语与代表人性的个人话语的内在冲突,通过对孙犁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矛盾的解读,更好地揭示解放区文学革命话语中尴尬的个人存在。  相似文献   

5.
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他无论写人、记事、写景都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6.
《荷花淀》充满诗意,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小说中不仅有优美的白洋淀,还有人人争抢的“白洋淀席子”,更有一群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作为在解放区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孙犁的作品于秀慧中体现着刚毅,于小我中体现着大我,既有现实的感动,又有女性之美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白洋淀女性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7.
孙犁是保持着旺盛创作活力的老作家之一。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先后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耕堂杂录》、《尺泽集》、《远道集》、《陋巷集》、《书林秋草》等散集。他还有大量的艺杂谈、读书笔记、作品序跋,都可以作为很优美的散来读。在新时期的艺园地里,孙犁以他充满个性的散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铁木前传>是孙犁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创作,如今读来仍然动人.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丰满、充满矛盾的张力;私人情感领域的开掘带有鲜明的个性抒情特征;语言方面则能吸收化用古代资源,为现代汉语的丰富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曾经这样评价孙犁:“现代作家中,两位作家的语言最好,一位是鲁迅,另一位是孙犁。”当代作家蒋子龙称孙犁为“语言大师”。孙犁一生际遇坎坷,悲辛交集,大道低回,独步文坛。其作品和风格,论者以为自成流派,影响深远,谓之荷花淀派。晚年作品深沉峭拔,苍凉悲壮。特别是他的《亡人逸事》,如椎击雷鸣,撼人心魄,读来使人潸然泪下,感伤不已。  相似文献   

10.
孙犁是集作家、编辑于一身的人,他的作品和编辑工作都是颇为出色、影响深远的。他被推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尽管孙犁并不赞成荷花淀派的提法,也从未戴过创始人之冠,但是在孙犁小说、散文的独特魅力熏陶下以及孙犁园丁般辛勤扶植下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结构分析方法中存在着一条通往意识形态批评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开辟需要将结构主义分析中的逻辑张力解读为特定社会意识形态内部的矛盾,从而把结构无意识转化为意识形态斗争所造成的压抑的结果。运用这一方法解读《聊斋志异·乐仲》,可以看到,在该文本的深层结构中包含着肯定欲望与否定欲望、肯定母子血亲与肯定父子血亲两组矛盾,这两组矛盾之间存在着既是矛盾的又是可置换的关系。小说从佛教禁欲思想出发对欲望的否定在这里表现为对母子血亲关系的削弱和对父子血亲关系之权威性的巩固,它可以解读为是作者对封建伦理矛盾的一种无意识的和想象性的调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笔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现阶段经济、政治、思想和化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不同特点和表现,综合运用经济的、政治的、行政的、法律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而在运用每一种手段时,都必须贯穿民主原则,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和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被认为是其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中人性与神性的紧张冲突与对立,折射出作家隐藏于写作背后的宗教信仰困惑与焦虑:一方面,作为唯美主义者,王尔德向往古希腊文化中肉体的崇拜与感官享受;另一方面,他又对基督文化中强大的宗教道德力量深感恐惧。而王尔德对这两部作品结局的处理则表明,他最终抛弃了对希腊多神教的信仰,转向了公正、悲悯、宽容的耶稣基督以寻求救赎。  相似文献   

14.
刘醒龙是“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一方面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的艰难世家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出了要与人民大众分享艰难的时代情绪和人文关怀精神。所以,他的作品也就赢得了众多普通公民的信任,同时这也成为他寻找精神家园心路历程的审美呈现。  相似文献   

15.
程晋芳既是吴敬梓晚年最亲近的朋友之一,又是第一位全面评价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学。他对吴敬梓生平事迹的记载,对吴敬梓为人、思想的分析,对《儒林外史》思想主题的论述,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是,他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评价,也有一些偏颇,体现了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渔洋老人为《聊斋志异》的《题词》,揭示了作品的"总体特征"。百年之后,余秋室之佳《序》,有如《题词》之注脚,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发挥了《题词》的思想,指出了《聊斋志异》何以"厌作人间语""爱听鬼唱时"。而这一点,作为《聊斋志异》的思想与艺术的"总体特征",正体现着文学的"独创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幽默管理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它体现一个人的内涵和思想过人之处。它是生活中,也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开心果、润滑剂;它,更是事业成功的推进器。幽默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在管理沟通中,幽默语言如同润滑剂,可以化解冲突和矛盾,摆脱困境。拥有幽默,我们就能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更成功,为提高管理效能,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镜花缘》是一部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较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思想价值在于表现了作者对待妇女问题上的民主主义思想,讥弹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反映了他重视才学的独特的审美理想。在艺术葛思』.小说境界壮阔,想像奇丽,然情节结构尚缺乏整体统一感,更因作者的博学多才,反而造成小说“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磊艺术欠缺。  相似文献   

19.
《聂小倩》忠实地继承了《虬髯客传》中张一妹的卑贱女性自赎、巨眼识人于穷途的故事核心;巧妙借用了风尘三侠的人物关系图谱,却又做了全面的改版创新。两篇小说人物追求与人物命运的不同显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思潮与作家关注点的不同;其蕴含的识英雄、重英雄的人才发现思想使小说呈现了更为深广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作为一名爱国者,纵观中国社会商品经济之大势,深刻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矛盾的对策。本文对顾炎武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了他的农业、盐业、矿业等经济主张及其思想基础。他的经济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