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大庆市具有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面积大、景观类型多、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政府决策部门应该结合大庆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科学合理的湿地生态旅游,改变以往仅仅重视生产力而忽视其生态、社会、文化功能的倾向,实现大庆市的湿地生态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生态市建设成为大庆全面奔小康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已成为大庆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为此客观地从大庆市的土地、林地、草原、油田开采区植被、地下水地面水湿地、生态环境情况等六个方面针对大庆市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盘锦湿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价值高的特征,在调节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基本概况的阐述,全面分析了影响盘锦湿地保护和恢复因素,提出了科学保护盘锦湿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中,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城市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城市优良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北半干旱地区中卫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持续利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陈久和 《科技通报》2003,19(5):395-398,402
目前,中国湿地资源受到了广泛的、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城市边缘湿地,由于本身存在系统的生态脆弱性,加上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几乎消失殆尽。本文通过剖析杭州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度,探讨了城市边缘湿地脆弱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方向: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过程,湿地环境效应,湿地编目及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代表性或独特性重要湿地生态环境评估和物种保护对策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分类系统、演替规  相似文献   

7.
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城市发展中,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功能退化。所以城市中的湿地保护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分析了城市化对湿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红玉  林振山  蔡春晓 《资源科学》2013,35(9):1765-1771
湿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之一。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湿地资源研究角度,通过查阅近20年来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系统揭示了我国湿地资源研究特点与学科特征,并通过与国际湿地研究相比较,阐明我国未来湿地研究发展重点与趋势。得出基本结论:①我国湿地资源研究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特点;②从自然资源研究的学科特点来看,我国湿地研究重点领域逐渐由湿地资源调查、资源与地理研究向资源与生态、资源与环境以及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发展;③我国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具有研究区域不断扩大、空间尺度两级分化明显的特征,研究内容上表现为湿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与重点,研究方法不断由静态向动态过程、定性向定量以及机理性模型与新技术方法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7-2114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作来指导。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中国湿地类型多,包括《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另外还包括青藏高原湿地,共计38种。湿地面积大,据最新统计,总面积约7 969 ×104 hm2 ,包括人工湿地3 447 ×104 hm2 ,自然湿地4 522 ×104 hm2 ,居世界第三位。湿地中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水资源,而其本身又是重要的土地资源。湿地在调节环境,保持小气候稳定,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湿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珍稀动植物种类、数量不断下降,湿地污染、破坏严重。湿地资源到了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的时候。本文在全面研究中国湿地资源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最后提出湿地保护及其对策。意在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使得湿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造福于后世。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技术摸清了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底数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两个地区在湿地组成、分布、景观生态等方面特点,探索了两地湿地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找出了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在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其景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西部湿地动态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湿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30年、195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1986年、1996年、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湿地从1930年~2000年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了湿地在各个阶段的动态度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结果表 明,从1930年到2000年的70年间,本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沼泽湿地面积从1930年的123.7×104hm2,2000年仅为22.8×104hm2,湿地从一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总面积27%)下降为微量类型(5%);从湿地的空间变化来看,各阶段的湿地都在减少,但各阶段的湿地减少程度和方式差别较大;从湿地转出贡献率看,湿地不仅被大规模开垦,而且也在迅速退化,以及大量转化为盐碱地。随着湿地的大量丧失,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降解污染物、防止侵蚀、抗洪减灾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大幅度减弱甚至丧失,加速恶化了研究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集公共浏览、观赏、休憩、文体、旅游及健身等活动的场所,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丰富城市景观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柳州北部生态新区湿地公园设计为例,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基于生态理念的规划设计原则、要素,以及设计布局的分析,提出具有资源再生及当地特色的、多元化体验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资源特征、现状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红玉 《资源科学》2005,27(3):54-60
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特征.中国湿地资源的基本特点表现在资源的有限性、区域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功能性等方面.随着人类活动影响,中国湿地资源丧失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在许多典型区域已经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本文在阐述中国湿地资源特征和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生态足迹法,对典型湿地区域的湿地资源现状和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某些重要的湿地分布区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区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湖湿地是一个多功能的环境,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近20年来,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水资源和湿地,造成人地争水,人鸟争食,造成东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有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数量减少,水质恶化。湿地土地资源改变利用方向,增加土壤侵蚀,减少芦苇区生产,渔业资源枯竭,严重威胁东湖湿地生态系统,不利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宜居重庆建设面临生态环境的挑战。人工湿地系统不仅可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提出人工湿地公园是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保护有效模式,应大力发挥人工湿地公园在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也为湿地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滨海湿地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控制试验,量化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明确了水文过程与水盐运移对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构建了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健康滨海湿地"理论与技术模式,研发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丰富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湿地生态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弥补了我国特别是北方河口三角洲湿地长期观测研究的不足,也使得黄河三角洲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为提升我国滨海与河口湿地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9.
冯三珊 《科技风》2012,(2):262-263
攀枝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在矿产资源深度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涌现。通过对攀枝花市自然资源、湿地、土壤侵蚀、自然保护区、矿山生态等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了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系统生态学原理方法,提出了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在介绍我国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开发治理、持续利用、加强科研、增加投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