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每家报社都有强大的销售网络,每个网络上的发报点仅销售一家报纸,发报点靠发行这一家报纸来维持生计,因此他们能竭尽全力扩大发行量,在日本各报的激烈竞争中,专卖制是维持庞大的报纸发行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卖体制下的发行系统 30多年前,《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的发行量都是400万份左右,但到1997年,《朝日新闻》为837万份、《读卖新闻》1017万份,《每日新闻》则仍维持在394万份上下。《朝日新闻》及《读卖新闻》的发行量能迅速增长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15日,是美国唯一的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报,创刊5周年纪念日。在这份报纸问世以前,许多报界行家都认为,在美国是绝不可能办起一份全国性的报纸的。然而,与当初的预测恰恰相反,《今日美国》报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迅速得到发展。这份报纸目前的发行量已达160万份,仅从这个数字看,似乎还不及发行200万份左右的《华尔街日报》。然而从另一个数字看却是《今日美国》报领先。它的全部读者共达554万,而《华尔街日报》只有447万(因为一份报纸不止一个读者)。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3.
3月18日,香港最大的报业公司——东方报业集团推出一份售价仅为2港元的新报纸,这一事件引起香港报业再次爆发减价战。 东方报业集团拥有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方日报》,该集团最新推出的《太阳报》售价仅为2港元,低于香港各报5港元的统一订价。为了迎接《太阳报》的挑战,香港第二大报——《苹果日报》随即将售价由5港元降至3港元。另一家香港报纸《新报》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办的报纸 64岁的约旦参议员迪夫拉·哈穆德,一个人办了一家《记者周报》。他既是该报的负责人、编辑,又是记者,每周约编写25万字。该报每期16版,主要刊登政治性文章,以及小品文、游记、讽刺诗、专栏等。手帕把纸《手帕周刊》是一种将文字印在手帕上的报纸,曾经在西班牙流行一时。读者看完报纸,洗去笔迹,还可以作为手帕使用。桌布报纸法国巴黎有一种  相似文献   

5.
《泰晤士报》历史悠久的美国资产阶级报纸,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有的译作《每日天下纪闻》),是一个名叫约翰·沃尔特的破产保险商于1785年1月1日在伦敦创办的,创刊三周年时改用现名.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它成了一家国际性的权威报纸。《泰晤士报》在从商业报纸发展成商业性政治报纸的过程中,报纸的政治性以及所持的政治态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一家典型的资产阶级报纸的发展史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资产阶级报纸以及一些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天民报》 1912年,湖南出现一家鼓吹“社会主义”的报纸《湘汉新闻》,不久改出《天声报》,同年十月又改出《天民报》,次年为汤芗铭封闭。这家报纸属于江亢虎的所谓“社会党“。江亢虎是个冒牌社会主义者,后来堕落为大汉奸,在汪精卫的伪政权中充当要职。《湘汉新闻》的主办人先是孙冀预,他曾参加同盟会,又曾当过清廷忠实走狗黄忠浩的幕僚。据张平子说,他是个投机分子。后与国民党成本璞合作。这家报  相似文献   

7.
申沁宇 《传媒观察》2014,(10):56-57
正"副刊"是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一种特别的文化传播载体。在中国,它经历了从十九世纪初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上的一些文艺性文字,到最早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诞生,再到如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报纸副刊;从可有可无的报纸"补白"到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演变过程让我们看到,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是促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全国一些城市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成功,进一步激活了各地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个省会中心城市创办都市生活类报纸的高潮。世纪之交,在省会城市和一些地市又纷纷创办了一批同类报纸,掀起了又一个高潮,出现了一个地市级“新生代报纸”群。但这一轮报纸的生存要艰难得多,同在1999年元旦创刊的南京《经济早报》、杭州《之江晨报》、成都《商务早报》等在短短2年后的今天即不见了踪影,另有一批在亏损的边缘艰难地喘息。新办报纸如何站稳市场是共同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报业突围的困境,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传统报纸改革的一个大趋势。从手机报、电子报、报纸微博到云报纸,报业一直在寻求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微信的出现为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平台,传统报纸纷纷试水微信公众帐号。基于对微信平台传播特征的考察和对用户关系的探讨,本文认为虽然报纸微信在现阶段面临一些困境,但是微信平台仍然可以作为传统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借力点,而具备连接思维和定制思维是成功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副刊,指的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这种以刊登创作为主的文学副刊,是中国在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独有的特色。我国的副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两个世纪。最早的副刊性文字当属1861年11月于上海创办的《上海新报》。创刊不久,就有随感、杂谈之类的短文断断续续出现。至于最早的副刊,则是上海英商中文报纸《字林沪报》自1897年11月24日起逐日随报赠送的“附张”——《消闲报》,用专门版面来集中刊载诗词、小品、乐府、传奇之类带有消闲性质的作品。发展到今天,副刊已成为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当今信息时代,报纸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失 网络文化历史上的陌生人 副刊 盛世华章里的孤独者 当今的网络盛行和报纸副刊相共相处的时代,一如公元13世纪初乱世纷争的局势。读历史想到的是今世,读大漠之上的硝烟想到的是纸上的风云。2004年,《南方周末》发表《纸上的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一文,引用龙应台的话:“台湾报纸的副刊一个接一个消失……大陆的副刊在转型经济中面临同样的问题。关心副刊的文化人面有忧色:副刊没落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在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报纸消亡论的论调层出不穷,当下纸质媒体阅读受众的流失,广告主投放广告载体的转移,使报纸媒介的生存愈加艰难。但报纸依然存在着,网络时代关于报纸前途的论断是:活的是报,死的是纸。当新的传媒形式出现之后,传统媒介形式往往不会消亡,而是不断的改革和适应继续存在。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中求得生存,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就必须整合和转型原有的媒体经营形式,形式上数字化的同时注重报纸内容上的质量成为未来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成功转型为例,从具体案例入手,旨在为纸质媒体的转型提供一些建议,探讨纸质媒体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竞争激烈报纸媒体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改革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呼啸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报纸作为社会舆论载体,汇八方之信息,奏时代之强音,对这锐不可当的大趋势,更有一种深切的感受。我们的报纸要适应全面改革的形势,势必要把自己作为整个改革——一项全面、综合、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要在宣传改革的同时,对报纸本身的工作也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就改版三十周年致读者的公开信里的一段话。这封信以《我们的心愿》为题,表达的是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心愿,恐怕也是全国新闻工作者、乃至全国众多的读者的心愿。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改革的新形势,哪一家报纸不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08~2009年度中国报纸发行十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 《传媒》2009,(2):33-35
让每个字实现精神的意义、兑现物质的价值,是任何一家媒体的双重理想。对于中国报业,2008纸价上涨余温仍在、2009金融海啸影响实现,做优做强内容自不待言。然而在危机条件下,如何推进、优化、扩展报纸发行渠道建设也是不容回避的重要命题。本期《报业观察》聚焦于此,在展示“2008中国报刊发行大十创新”回顾过去之外,将针对传统报纸发行模式的战略转型发起讨论。  相似文献   

15.
如今,随着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差错也随着增多。如何消灭差错,已成各大报社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平顶山矿工报》在降低报纸差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平顶山矿工报》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以其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下荣获河南省十佳报纸。作为一家企业报,在全省150多家党委机关报、企业报中,在采取编校合一的情况下,得到这一殊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得益于报社领导的严格要求、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编辑对报纸负责的强烈责任心。  相似文献   

16.
笔者因为从事报业扩张的研究课题,1998年在英国、法国和德国一些城市进行过考察。现从以下三个国家各选取一家中小城市的报纸来对当代西方的报业垄断进行剖析。 一、英国《赫尔每日邮报》 赫尔是英格兰中部东海岸的一个城市,人口50万左右。《赫尔每日邮报》创办于1889年,它属于北岩报团。这个集团在今天又是英国一个大报业集团每日邮报与大众信托集团的全资企业,在英国25个主要城市出版报纸。英国的报纸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两个大类,《赫尔每日邮报》是一份地方性报纸。据英国权威的报纸发行量稽核机构英国出版销售公证…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南京掀起报业大战。各家报纸纷纷改版扩版,降价。一份四开16版的《江苏商报》和对开8版的《江南时报》每份售价贰角,《现代快报》、《每日桥报》一夜之间将售价降到一角,以此争取读者,赢得市场。有读者问:一旦快报和桥报售价不能再跌,而又冒出一家“报业大款”,报价不仅低于这两份报纸,甚至“买一送一”或提供新优惠,那报纸行业就会出现惊人的价格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报纸即成为大众文化中众目所注的“信息快餐”。然而,报业大战的爆发,对报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竞争,适者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版面改革不断加快,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报纸,头版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兴事物——导读。1987年以前,中国的所有大报都是对开4版,版面少,内容也少。1987年,扩版之风自《广州日报》刮起,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被称为"扩版年"的1993年共有130多家报纸增扩了版面,中国的报纸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进入了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的报业市场,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那就是同质化竞争。尤其在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数张甚至十几张同类型的报纸同时存在,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读者每天面对众多内容、风格差不多的报纸,他们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如何把读者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自己的报纸上来?本期刊发的文章《同质化竞争与报纸的成长性——<南京晨报>迅速崛起引起的思考》分析了《南京晨报》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成功秘诀,从而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全力打造过硬的报纸品牌,是应对同质化竞争的最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月1日,严冬的济南街头出现了一批穿红马夹的卖报人。《济南时报》的编辑、记者手捧着刚刚创刊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穿行在大街小巷。“卖报,卖报,《济南时报》……”一声声叫卖,兴奋中夹杂着忐忑,羞涩中饱含着期待。红马夹的出现,给了济南人一份惊喜,“咱济南人也有自己的晚报啦!”人们奔走相告。创刊的当日,《济南时报》发行量就达6.7万份,被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喻为“全国新创刊报纸中罕见的奇迹”。一年后,《济南时报》发行量又达到15.6万份。中国晚报协会特批《济南时报》于去年9月加入了中国晚报协会,使之成为144个协会成员中唯一的一家“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