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古代至20世纪末,从其所依托的政治制度和所采行的管理方式两个角度,可以将中国报刊发行体制分成以下五种:宋代至清末传统报刊封建主义君主专断型发行体制,清末近代化报刊封建主义法治型发行体制,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法治型报刊发行体制,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社会主义计划型报刊发行体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初级法治型报刊发行体制。由于历史条件的特殊,台湾、香港和澳门报刊发行体制与发行业态的变迁,走的是与内地不同的路径。统治阶层对于主流话语权的管控、政治制度和政治路线强制报刊发行体制变迁并决定发行体制样态是中国报刊发行体制变迁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武志勇 《历史档案》2006,(3):121-126
发行是报刊到达受众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报刊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发行体制规定制约着报刊的发行理念、策略、方法和范围,是影响报刊业生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邮发合一”体制的确立,是我国报刊发行体制的一次革命性变迁,对报刊生态新格局和文化安全良好环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促成作用。建国初期确定的报刊发行业基本架构,是当前报刊发行体制改革的基础和镜鉴。因而,研究“邮发合一”体制的确立及这一体制的历史作用,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发行是报刊的命脉.清末是中国新闻出版法制建设的起始期.其关涉报刊发行的法律包括<大清印刷物件专律>、<大清报律>和<钦定报律>三部法律,规范报刊发行的管理机构、运行办法和违法处罚.以法律规制报刊发行业,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民主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报刊的发行工作也面临着市场的考验。报刊自办发行对国家邮政发行体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今年3月5日,全国报刊发行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面对市场竞争,对有关业务政策作了调整。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邮电部报刊发行局副局长李继勋。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行工作随之潮起潮落。请您谈谈近几年的一些基本情况。李:近几年报刊发行发展较快。1988年累计报刊发行达到了260多亿份。1989年一度出现了低潮,下降了35%,主要原因是报刊的价格上调,读者一时难以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我国报刊经营必然发生转化。“3报刊发行的营利额”、“报刊广告收入”和“多种经营收入”使部分报刊业成为我国经营业绩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刊业出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副养主、以主促副”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吴秋华 《新闻前哨》2005,(10):100-101
自从读者对报刊进行多元化选择以来,报刊发行实质上已进入报刊营销时期。在这一时期,“发行网络管理 发行营销管理”的模式应成为报刊发行的重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加强报刊发行的营销管理,应在认识上和落实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5,(10):1-1
9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大连召开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座谈会。会上,中国报业协会发出倡议,呼吁报业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报刊发行秩序。此前,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报刊出版单位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发行秩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刊发行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危害相当严重,规范十分必要而迫切。在2006年的报刊征订工作中,报刊出版单位要放弃“观望”、“等等看”的态度,坚决纠正发行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8.
黎藜 《中国出版》2018,(22):64-67
发行是衡量报刊到达与影响的重要因素,晚清岭南报刊发行呈现了两个特征:囿于区域的国内发行,在海外华侨聚集地的广泛传播。区域发行,聚焦区域需求、区域事件引领区域舆论;海外发行,促进革命思想在华侨中传播。发行是晚清岭南报刊推进革命思想传播、引导革命舆论的重要路径,通过报刊发行,引导了革命舆论,推动了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5,(7):62-63
目前,我国报刊发行数据普遍缺乏第三方认证,直接导致虚报发行量盛行,混乱的发行数据实质性损害了广大广告主和强势发行报刊的利益.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报刊发行量第三方认证之门,代表了中国报刊市场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共福建省委于一月份发出关于加强报刊发行工作的指示.指示要求各地(市)县委在当前有利形势下,应加强对报刊发行工作的领导,充分运用报刊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指导各项中心工作.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提出四项重要措施:(一) 各地党委切实加强对报刊发行工作的领导.党委要定期讨论并检查这一工作,县级党委特别要经常检查报刊在农村的发行情况.(二) 进一步组织社会发行力量.要求把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报刊发行站普遍建立起来.规定各单位的发行站由本单位的党组织负责政治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不管报刊发行业务有多么复杂,但所有发行总是靠人来发行的,而发行的对象——读者也是人,所以,报纸发行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抓住“人”这一根本因素。在报刊发行管理中,如何“管人”,如何盘活人才资源,这是报刊发行管理者面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吴锋 《今传媒》2007,(9):8-30
近年来,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村级组织和中小学校公费报刊订阅采取"限额制",同时中央划定的"重点党报党刊订阅"范围日益缩小,"三农"类报刊已不在"重点党报党刊"之列,一些过去靠行政摊派发行的农村报刊日益萎缩,逐步退居市场的边缘.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报刊千人占有量平均不到7份,农村报刊发行已成报刊经营中的最大难点."做发行难,做农村发行是难上加难!"那么,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报刊发行到底有没有思路和出路?农村报刊发行营销如何突出重围?本文以国内"三农"类报刊发行的成功案例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鸿 《当代传播》2012,(2):105-106
近年来,对清末著名维新派报刊《时务报》的研究可谓多矣,但研究大多集中在内容层面,鲜见对该报发行层面的研究。本文将着眼点放在发行研究方面,着重对该报独特的人际发行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从报刊发行方面对该报的研究做些补充。  相似文献   

14.
传媒聚焦     
《传媒》2005,(6):24-25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中心主办的“全国都市报刊发行竞争力峰会”于5月1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在我国加入WTO并按WTO的规则逐步放开报刊零售市场的背景下组织召开的,是我国研讨报刊发行工作的高层面会议。与会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报刊社发行负责人、各省市邮政发行局业务负责人和民营发行公司的代表共计150余人,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发行司刘波司长、报刊司王国庆副司长等总署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精彩演讲。峰会着重研讨了在报刊零售市场逐步放开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发行,是于100多年前报刊这一现代产业形式产生之时,相应出现的,没有采编,就没有报刊产品,没有发行,就没有市场.现代报刊发行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目前发行主要承担着报刊社的三流:"物流、现金流、信息流".面对来自市场、电子、网络等新媒体的竞争压力,要做好发行工作,仅仅靠发行人员发发货、收收款的那种发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报刊经营发展的要求,报刊发行也一定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行.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报纸终端赠品的大量使用,部分低端读形成“赠品发行”的惯性,无效发行攀升,使发行陷入“低价死循环”的危险境地。报刊发行应进入“无赠品时代”。这就要求报刊:  相似文献   

17.
施建 《现代传播》2002,(1):100-102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被封杀”事件为由头 ,探讨了我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报刊发行体制和情况 ,提出我国试行报刊发行代理制的发行体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苏联时期建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系统,其主要特点是:1.国家邮政垄断报刊发行领域,邮发合一;2.邮政发行采用"配给制"(Карточнаясистема)--邮政总局将报刊分派到各地方邮政枢纽,由地方邮政进行再发行,然后层层分址发送.这种发行制度奠基于:巨大的报刊订购量、出版社不管发行、大量征订工作由各级党组织和工会以配给的方式完成,出版社与订购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在整个苏联时期,报刊的订购量远远超过零售量.因为报刊订购受行政命令左右,苏联政府强制集体订报,分派到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点明了报刊下乡的意义,分析了农村报刊市场得不到开发的种种原因。解决报刊下乡难,首先必须加快农村报刊发行的市场化步伐,创新经营模式,建立适合农村的发行体制;其次,加强农村发行网络建设;还要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发挥规模效益,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黄俭、李佩琦报道:资深报刊业经营人倪祖敏撰写的报刊经营新闻学专著——《报刊传播业经营管理》、《报刊发行学概论》日前出版。这是我国有关报刊经营管理、报刊发行的国家级“211工程”重要学术科研成果著作。书中对发行经营、广告经营、多种经营、规模经营、市场营销以及重视读者的购买心理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的论述,并穿插了大量案例,针对性、应用性很强,是目前极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报刊经营新闻学著作。倪祖敏出版报刊经营新闻学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