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基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既是深入实际、转变作风、搞活新闻报道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学习、锻炼、接受教育的过程。要踏踏实实、深入持久地走下去、走进去,就必须在"勤、情、活"三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8月9日,是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年里,人们深深感受到"走转改"活动浓厚的氛围,许多鲜为人知的基层新闻和感人故事上头版,进联播,成为各地主流媒体的主角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也得以重塑。然而,联系实际,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新闻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面对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的期望,是否还有差距和不足?"一日三省"的反思,在于改进正道上的差距和不足,于是有了以下五问记者走基层。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五部委提出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走基层过去就是我们地市报的传统,这个传统我们不能丢,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把走基层变成我们的制度和自觉行动。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确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去年8月9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湖北日报编辑部闻风而动,第二天就在一版开辟"走转改"专栏,刊登记者从基层采写的鲜活报道。半年多来,广大编辑记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用真情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在北疆边防连队"走基层"采访的日子里,每天都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在颠簸的马背上,在寒夜的哨位上,在战士的铺位上,在连队的餐桌上……我们找回了年轻时"兵"的感觉,领悟到当代青年官兵崇高而博大的情怀,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这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心"走转改""走"出好新闻心系群众走基层。新闻报道首先要选题,"走基层"指明了记者的选题方向,也就是说基层在哪里,新闻的报道对象就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进群众就是走进基层。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西电视台新闻中心"走转改"新闻报道的选题集中在过去很少走、不愿走、走不了的"第一线",集中在党和政府希望、人民群众盼望记者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全国各级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黄冈日报记者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一滚滚洪流中。其实,早在1998年,黄冈日报就拉开了"记者走基层"大幕。14年来,黄冈日报记者活跃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从未离开,而且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记者知道,新闻的营养来自于基层,鲜活的素材取自于基层,情真意切的优秀作品埋藏于基层。  相似文献   

8.
韩洪雷 《新闻窗》2014,(5):73-7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各级播音员主持人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省级广电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笔者认为,采取走基层与走顶层、走下去与走出去、走出来与走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全方位地激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张春槐 《东南传播》2011,(11):172-172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坐拥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地处闽西的龙岩人民广播电台的做法是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2012,(2):9
走基层,就要走进群众深处,找亮点,抓问题,见思想,出深度;走基层,就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走,面对面,心贴心。  相似文献   

11.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只有走下去:基层一线"抓活鱼";融进去:贴近百姓"接地气";沉下去:带着思考"解难题",才能跑出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2.
陈锐 《军事记者》2013,(1):70-70
他两次与军校擦肩而过,但没有气馁,立志当不成军官,就当个好兵。他在基层待了6年,从事过7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是出了名的"基层通"。他一直写写画画,第7年走上专职报道员岗位,从此以后,他的世界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看报,战友们都叫他"新闻疯子"。他的征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步都走得执着而坚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6年来,  相似文献   

13.
湖北日报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各方好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对湖北日报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综合起来予以公开报道。2月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发表了《坚持“三贴近”亲近老百姓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受欢迎》的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肯定这项活动的通讯《贴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人民日报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文章《贴近些,再贴近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走基层贴近百姓心》作了报道。此文对“记者走基层”等“三贴近”系列报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14.
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中如火如茶地开展着。通过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笔者也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基层在哪里?基层既是厂矿企业,也是边疆哨所,更是田间地头……概而言之,基层就是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所,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胡建兵 《军事记者》2011,(10):16-17
如何让"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各级新闻媒体的自觉行动,是推动新闻媒体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及使命,促进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一项永远走在路上的职业,新闻的生命力来源于基层,呆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问问情况,写出来的稿件肯定干巴巴的味同嚼蜡;新闻的鲜活来源于基层,只有当你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他们才会把心底的话倒给你,稿件才能像刚从地里摘回的蔬菜水灵灵。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  相似文献   

17.
吴伟锋 《新闻窗》2011,(5):11-12
最近,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湄洲日报社于8月19日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辟《基层蹲点手记》、《走基层听民生》、《换位体验在基层》等专栏,组织多组采编人员深入一线,  相似文献   

18.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开始,新闻媒体的走基层报道如火如荼。然而,部分走基层报道呈现出新闻要素缺少、静态生活展示等非新闻特征,这与走基层报道的初衷相去甚远。让走基层报道"走"得更具新闻性,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杨彪 《军事记者》2012,(11):15-15
“走基层”既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的客观要求,又是新闻记者忠实记录时代、反映时代深刻变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真实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离开“走基层”是万万办不到的。走到基层去。走入火热的生活中,走在时代的旋律里,应成为记者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