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是指针对相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来进行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已经成为一般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探究"同课异构"的教研价值自然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这节课‘语文味儿’很浓!听得有劲!""这节课‘语文味儿’淡了些,好像少了点什么。"听完课后,"语文味儿"这个词经常被广大教师和专家所提及。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味儿"呢?笔者觉得,语文味是近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按照程少堂先生的说法,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3.
孔令权 《考试周刊》2011,(70):185-186
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准备,2011年9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时,我在江苏省宿豫中学为参加全市高中历史教研活动的老师们上了一节示范课。课题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型是高二年级新授课,形式是"导学案"+多媒体。  相似文献   

4.
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节这样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教学用书》在"鉴赏要点"里这样分析:"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的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教学用书》把"西天的云彩"分析为告别的对象,本人认为似无道理,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本节课程标准为"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关注天气状况,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 1 教学过程初二(9)班这节生物课的内容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在进行着,坐在前面的刘冰(化名,下同)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知道她有问题要问,便走到她身旁。“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苍蝇是昆虫。”刘冰站起来说:“我经常看到苍蝇搓‘脚’,我想知道为什么停着的苍蝇要‘搓脚’?”  相似文献   

7.
尽管我们教师对"以学定教"的原则耳熟能详、谙熟于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难真正贯彻和落实。我听过一节数学示范课,课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试上了一节"认数",请我一起参与磨课。这节课不乏亮点,看得出教师查阅过很多资料,也请不少人把过脉,作过很多次修改。可是,当我以一名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堂课的时候。我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这堂课什么都不缺.唯独丢了‘人’。”  相似文献   

9.
这节课要进行《愚公移山》的字词讲解。我讲到:“‘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字是‘之于’合音,所以这句话即是‘投之于渤海之尾’,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我再次强调:‘诸’为‘之于’合音。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苏科版初中物理§6.2《电流的磁场》一课教学中,学生课堂中一个"小动作"竟然让我突发奇想,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教学难点.《电流的磁场》这节课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使学生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张文质进行的“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引起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个课题实验对新作文教学具有现实的意义。听了福建省首届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的8节新课题研讨课和“生命化教育”实验校——仙游郊尾中心小学“心灵作文”的5节课题研讨课,我认识到了“生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中学当语文老师的时候 , 曾有一 代个对语文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问我 :“老师 , 郊我发现有的辞典里不能查带左‘阝’和右‘阝’ 组的字 , 要分别到‘阜’部和‘邑’部里才能查到 , 这是怎么回事呀 ?” 了 完我说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 下 知节课我在班上讲,你和同学们一起听。”于是, 这在下节课上 , 我向同学们讲了如下知识 : 现我们平时俗称的左耳旁和右耳旁写出来 部是一样的 , 但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字演变过 …  相似文献   

13.
“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 ,策动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其最大特点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一、在导课中体现“任务驱动”1.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例如 :在“如何用好‘我的电脑’”这节课 ,是这样导课的 ,把桌面上‘我的电脑’比做一个家族 ,把其他组成部分比做家族的成员。教师 :“上节课在桌面上 ,认识了‘我的电脑’这个图标 ,它可是个大家族 ,…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理想的中职数学教学效果,本课题提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法,实践证明,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5月6日,我在“宜昌市小学‘创建高效课堂研究共同体’课例展示与交流”的活动中,上了一节展示课,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普罗米修斯》。这节课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在欣喜之余,回想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我认为应是精彩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6.
周一贯先生于2005年正式出版了34万字的专著《"儿童作文"教学论》,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周先生对当下儿童作文教学的"‘应题’的束缚""‘应体’的拘泥""‘应命’的违心""‘应法’的尴尬""‘应套’的就范"和"‘应试’的无奈"这"六应"现状的描述与分,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要开始了。消息灵通的“大喇叭”班长早就扯开嗓门播报开了:“新华社消息,我班新数学老师是全校闻名的‘白倡’精’!”“难道是嫉隆?”有同学惊呼。“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白’——年纪不大,却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一目一——既是市里的教学骨干,更是瘦骨嶙峋;‘精’——精明得吓人,听说谁要是在他的课上玩‘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把戏,他一眼就能识破,更别说不懂装懂,蒙混过关了!”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9月1 3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经验交流暨学术报告会”上,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给与会代表上了一节语文教学观摩课,课题是《锡林郭勒草原》。这节课,王老师拓宽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囿于一篇课文,但同时,又体现了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观摩了这节课,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的意思。在此之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怎样把握,我是茫然的。这节课给我以启示,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王文丽老师在拓宽教学内容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极力提倡并努力要达到的境界.但在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考试的指挥棒无形地影响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贪多"习惯性教学现象比比皆是,如课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先学任务,课堂上分秒必争地讲,课后更是布置了大量重复性作业.试问,这样的"多"就一定"好"吗?答案是显然的.物极必反,凡事都有个度.因为"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多’有可能导致‘杂’,成为干扰学习和记忆的因素;‘多’而不恰当、不适宜,将导致机械与僵化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过多’会抑制兴奋和注意,在不经意中扼杀学习意愿和兴趣,使学习不可持续".由此可见,"多"不一定"好".教师要客观认识教学中"贪多"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性,以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彻底避免"贪多"现象,并寻找解决"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在西门里小学听了一节语文讲读课《方志敏烈士二三事》。课后听作课老师介绍说:“这课,过去我讲过多次了,可以说是一篇老课文了。老课文也有新问题,如文中的‘哼’字,以前我都读成‘hēng’,这次这样读总觉得不太贴切。经查字典发现是个多音字,本文应取‘hng’音,怎么读呢?请教了其他老师,才找到了它的准确读音。所以老课文,也要做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