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2.
朱东润先生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八《送弟禹臣》一诗的补注中关于彦臣的说法是错误的,受此影响,他将《别三十弟彦臣》系于梅尧臣皇祐五年的作品也就不合适,疑为景祐元年梅尧臣下第后还乡时所作。  相似文献   

3.
《庐山记》作者陈舜俞,字令举,乌程(秀州嘉兴县)人,《宋史》有传.其本传(卷三三一)云:“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据宋杨潜《云间志》卷中《进士题名》、《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光绪嘉兴府志》卷四《选举·宋进士》所载,其于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乙科.嘉祐四年(1059),于明州观察推官任上,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入第四等.累官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①.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八年(1075)卒.  相似文献   

4.
《淮海集》作者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终年五十二岁。《宋史》作"五十三岁",不确。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宋史》卷四四五)神宗熙宁七年(1074),他在扬州结识苏轼,为文字交,从此成为"苏门四  相似文献   

5.
"陶陶室"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藏书的室名之一,以同时藏有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刻《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以下简称两陶集)而得名。陶渊明以高尚的品格与醇厚的诗风,为历来文人雅士所推重,宋刻两陶集亦因之而为历来藏书家所青睐。二百年来,宋刻两陶集辗转递藏,演绎出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最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故谓"昔时陶陶室,今日在国图"。  相似文献   

6.
苏辙晚年“卜居嵩、颍间”,自号“颍滨”,在这里,完成了彪炳文学史册的《栾城后集》、《栾城三集》的编纂.现就苏辙寓居颍川的缘起、苏辙寓居颍川何处、苏辙颍川寓居的格局和功能三个问题展开探讨. 1苏辙寓居颍川的缘起 嘉祐元年(1056年),48岁的苏洵携轼、辙二子在京城汴梁应试.  相似文献   

7.
河岳英灵集二卷 (唐)殷瑶辑宋刻本清莫友芝校。框高十六·九厘米,宽十二·八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殷瑶,生卒年不详,润州曲阿(今属江苏丹阳)人。其所选《河岳英灵集》自序落款称"丹阳进士殷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著录《河岳英灵集》二卷,亦称"唐进士殷瑶撰"。其实他确曾业进士,但未及第。其馀仕履行实不详。《新唐书·艺文志四》提到"殷瑶汇次其诗,为《丹阳集》者。"同卷总集类又著录"殷瑶《丹阳集》一卷,又《河岳英灵集》二卷"。晚唐诗人吴融有《过丹阳》诗一首,其中"藻鉴难逢耻后生"一句下,自注"殷文学于此集《英灵》",因知殷瑶做过文学之官。唐东宫官崇文馆有文学三人,为正六品下,职在"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此为东宫亲近,殷瑶不可能担任此职。另外,王府官,西都、北都、东都、都督府也都各有文学之官。各州则仅上等州设文学一人,  相似文献   

8.
《曾公遗录》为北宋神宗哲宗时名臣曾布所作的从政日记,今残三卷。其史料价值日益为学术界重视。曾布,字子宣,生于仁宗景祐二年(1035),曾鞏弟。曾布年十三丧父,从兄求学。嘉祐二年,曾布与二兄及从弟、姊夫五人同年登第,一时传为美谈。神宗时,曾布积极拥护变法,深得神宗赏识,由集贤校理、修起居注、知制诰,而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绍圣元年六月,曾布任同知枢密院  相似文献   

9.
四家《诗》经本的卷数,《汉书·艺文志》有明确的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又说:"《毛诗》二十九卷。"三家《诗》的经本是相同的,但具体如何分卷的呢?三家二十八卷,《毛卷》二十九卷,卷数显然不同,但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上述问题,清儒颇多论述,所述也较有代表性。如王引之认为四家《诗》分卷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都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为七卷、《大雅》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只是三家《序》不分卷,冠于各篇之首,而《毛诗》则序别为一  相似文献   

10.
宋人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一五《徽宗朝》,在"进士"目下,将徽宗朝的"贡士"榜一并收录,今转引如下:崇宁二年取进士崔(霍)端友等五百三十八人崇宁三年贡士郑南等十六人  相似文献   

11.
1982年,农业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全芳备祖》,涉及其版本问题,在学术界引起过一些争论。《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南宋陈咏(字景沂)辑,南宋祝穆订正。依据辑者自序,原本当刊于南宋理宗宝祐元年(癸丑)至宝祐四年  相似文献   

12.
一、昆明池臣瓒注《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句下,颜师古注引[晋]臣瓒日: 《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 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食货志》又日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遂乃大修昆明池也。(中华书局点校本)此后撰者、注家,每每据此以说解昆明池成因及得名由来。如今本《三辅皇图》卷四《池沼》: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点校的《午亭文编》,2017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书刊之一。《午亭文编》50卷,凡诗20卷、杂著4卷、经解4卷、奏疏等各体文20卷、《杜律诗话》2卷,为清代名臣陈廷敬撰,收入《四库全书》。陈廷敬(1639—1712),字子瑞,号说岩,晚号午亭,谥文贞,清代泽州(今山西阳城市)人。初名黄敬,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历仕顺康两朝50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金史》卷九七《韩锡传》载"天德元年……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校勘记称:"卷一二五《胡砺传》,天会‘十年,举进士第一’,则此‘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九字不当在天德元年之后,疑是衍文。"此无版本依据,且并非衍文,当删。金偶有特赐多年前榜进士之例,如移剌履、韩锡、胥持国等(见赵翼《陔馀丛考》卷二八"特赐进士"),故韩锡于天德间赐天会进士亦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5.
岑仲勉先生《唐史余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卷四《杂述》"前乡(?)进士"条引北宋柳瑊摹雁塔题名残拓本:"雁刹题名有令狐绹书一通云:‘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一,蔡京开成元年(836)进士及第,李商隐次年(837)登第,均在大和九年(835)之后,刘承干《玉溪年谱序》因据王定保《唐摭言》"得第曰前进士"之说,云:"大和九年玉溪尚在随计之列,安得有前进士之称,殆不足据。雁刹题名为宋宣和间人得唐贤遗迹补缀上石,年月往往淆错。"(《唐史余审》引)岑氏反驳曰:"但勘  相似文献   

16.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宋丁度等撰《韵略条式》一卷南宋绍定三年(1230)藏书阁刻本每半叶十行,小字双行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北宋景德四年(1007),在修订《广韵》的同时,宋真宗赵恒又命邱雍、戚纶修撰韵书简本,定名为《韵略》。三十年后,到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祁、郑戬便上书皇帝,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宋李焘《说文解宇  相似文献   

17.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集》(以明项煜序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卷二"论",篇次虽异,篇目则同,文字略有异同。这五首经论当为应制科时所上之进卷,是研究二苏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的情况是一文两用,研究苏轼者用之,研究苏辙者亦用之。这实际上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又是无可奈何的。那么,"五经论"究竟是苏氏兄弟何人所作呢?本文试作考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8.
曹豳(1170—1249年),字西士,小字潜夫,号东甽,亦作东亩,温州瑞安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左谏司等职。刘克庄《曹豳神道碑》称他"能言人所不能言"。朱彝尊《词综》说他"论事忤旨"。《宋史·曹豳传》称其为"嘉熙四谏"之一。他的著作,据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有《曹东甽集》,刘曾为之作序,称赞他的诗:"古风调鬯,流丽得元(稹)、白(居易)之意;律诗精切,帖妥拍姚(合)、贾  相似文献   

19.
<正>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王红春所著《明代进士家状研究》一书,2017年7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涵涉的家状,是指科举考试前士子投纳的家状,其中记录士子的履历、三代、籍贯、年貌等个人及家庭的各项基本信息。但家状今多已不存,该书综汇现存明代56种会试录、57种进士登科录中所载进士家状,参辑明代进士同年齿录、履历便览、乡试录、地方志和明人文集的相关文献史料,梳理了明代1.8万余名进士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明代进士的会试录取、家庭职业结构(役籍)、入试身份、习经、及第年龄、家庭代系结构(祖上三代存殁状况)等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清诗汇》原名《晚晴簃诗汇》,二百卷,是迄今规模最大、收诗最多的清诗总集,选录从明末遗民至民国初年六千一百馀家诗人的二万七千馀首诗。徐世昌编纂。徐世昌(1855—1939),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光绪丙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兼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等职。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他成为袁的主要策士。清末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曾任军机大臣、巡警部尚书、东北三省第一任总督等职。1914年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被袁世凯封为嵩山四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