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2.
"生活"系列周刊,指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邹韬奋主持的《生活》周刊以及继承了《生活》精神的其他相关周刊,如《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等。《生活》周刊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办的,原为职业教育的园地,从1926年10  相似文献   

3.
陈文耀 《新闻爱好者》2010,(11):110-111
《大众生活》周刊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继《生活》周刊后,创办的第二份以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为主的时事性周刊。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生活》在当时因为极具特色的内容,震惊寰宇,销售量高达20万份,创我国杂志发行的最高记录。本文将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大众生活》周刊,从而论述这份极具民族影响力的周刊的内容特色,并从中提取一些对当今报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从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到1933年12月《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周刊一直是守望社会,服务大众的舆论阵地。怀着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从社会责任意识到大众的舆论阵地,从服务精神到受众自由,从独立的报格到社会角色的确立,邹韬奋及《生活》周刊演绎着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公共服务者角色。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 他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七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近千篇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6.
郑岩 《今传媒》2015,(3):9-10
《三联生活周刊》复刊以来,继承《生活》周刊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秉承用文化引领生活的理念,关注时代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在挖掘文化含量、传播先进文化上努力探索,形成了新闻性和文化性交融,新闻调查和文化分析结合的办刊风格,从而在新时期新闻类周刊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
期刊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当他们希望了解社会生活时,《三联生活周刊》相对权威的一周资讯梳理,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晚报《星期8》周刊是一份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资讯的服务性周刊。在策划活动方面,周刊立足生活资讯,从不同角度人手,下大力气在延伸服务上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服务性周刊策划活动的谋划、操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不少城市党报扩版后,都开辟了群众生活专刊。《保定日报》由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后,也在周一、周三、周五的后四版分别开办了《社会生活周刊》、《经济生活周刊》、《文化生活周刊》。如何使群众生活专刊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在增强城市党报的贴  相似文献   

10.
生活书店成立于1932年7月1日,它的前身是创刊于1925年10月的《生活》周刊,最早的主编为王志莘先生。《生活》周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雄劲有力的“生活”二字,是该社创办人黄炎培先生(1878-1965年)书写的。1926年10月,邹韬奋(1895-1944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相似文献   

11.
毛慧 《青年记者》2008,(17):23-24
《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1月14日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创刊时为半月刊,2000年转为周刊.  相似文献   

12.
《张家口晚报》的《星期8》周刊是一份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资讯的服务性周刊。在策划活动方面,周刊立足生活资讯,从不同角度人手,下大力气在延伸服务上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张家口晚报》在服务性周刊策划活动的谋划、操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新闻类周刊开始在中国媒体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历史较久的<瞭望>,新生了<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深圳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香港的<凤凰周刊>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在以关注情感化、实用化的文化生活类为主导的期刊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新闻周刊的时代,因为还没有一份周刊能够同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相提并论.但是新闻周刊的发展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报纸办周刊有过两个高潮,一个是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一个是近两年兴起的各种各样的周刊热。无论是国家级的大报,还是地方性报纸;无论是党报,还是专业性报纸,只要是日报,就几乎没有不办周刊的。而且,周刊的名称从通俗的“社会周刊”、“生活周刊”、“法制周刊”、“文化周刊”等,逐渐发展到比较别致的“燕周刊”、“星周刊”、“下周刊”、“壹周刊”等。一家报社的周刊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国报刊业有新动向:中心城市纸质传媒的竞争不仅由综合性大众化报纸蔓延到生活周刊,而且发展为生活周刊。武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值得解剖。  相似文献   

16.
《黄冈日报·社会生活》周刊创刊已三年,我一直担任该周刊的编辑。尽管创刊时间不是很长,上至领导干部,下至百姓市民,大都认为该周刊可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报纸走向市场和日渐深化的新闻改革,在中等城市党报中,创办周刊、专刊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诸如经济周刊、生活周刊、教育专刊、法制专刊、文化专刊之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面对这种各类周刊应运而生的新形势,如何办  相似文献   

19.
叶艳芳 《青年记者》2016,(11):71-72
1995年,《三联生活周刊》续刊启动,时任主编朱伟提出,该刊的定位是“新闻性的文化周刊”,将新闻作为由头,通过文化、历史的角度对新闻的透视,达到提炼生活观念的目的.①20多年过去了,《三联生活周刊》已成为周刊中的佼佼者,独树一帜的内容生产风格逐渐形成品牌,也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本文以该刊1 ~ 800期(总第800期为2014年第34期)封面专题为切入点,探索其从“新闻性的文化周刊”向“综合性周刊”转型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报刊主编。他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报刊。这些报刊,在争取人民民主运动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建设、进步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