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文本是学生对生活自身感受的表达,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但是,在现实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内容单一,感情死板。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写作的现状,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让生活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习作应当给予学生抒发体验、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不拘形式地自主表达感兴趣的生活,让学生的个性各放异彩,绽放千姿百态的花朵,是习作教学的追求。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习作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开放习作题材选择使其贴近学生生活,优化习作指导策略激励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3.
低段学生虽说理性差些,可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却津津乐道,却不会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写出来。为了让地段学生习作表达言有童真朝气,提高其自主思想和表达生活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低段学生进行了常态习作教学的实施与研究,让孩子们在自然状态下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而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行为应该明白,时下的习作教学并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我在引导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中体会到,给学生“时空”、“自由”、“舞台”,让学生自主作文,就会写出一篇篇具有鲜明个性的习作,从而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等程式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要慎重审视"自由表达",有一定的目标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教会学生热爱生活,自主积累语言,激发表达欲望,使学生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从而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习作能力,增强习作兴趣,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会写,想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一、丰富素材,挖掘资源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体验环  相似文献   

8.
张红霞 《新疆教育》2012,(21):126-126
新课程呼唤习作本质的回归,强调习作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学生习作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习作的童心、童真、童趣。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习作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倡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内容要由学生选择确定,习作指导就要注意层次性,要因人而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是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可以是: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唤醒经验,激活写作源泉,积累写作素材,让习作言之有物;拓展思维,丰富体验,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多视角创造性表达,在习作中体验美,让习作言之有法;多元评价,关注过程,指导写法,完善表达,让习作言之有...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创造发展的过程,既是衡量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标志,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学会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习作的成功与喜悦。一、以"情"激趣,让学生享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作文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性实践活动,集中了学生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情感思维,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到"作文教  相似文献   

12.
在自主写作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足够的空间,缓解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富有新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在身心全然释放的状态下习作,自然、恬静和谐。学生的习作热情高涨,学生各种创意的表达自然流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其把习作当作表达真性情、真情感的舞台,也增强教师作文教学的信心,提高作文教学能力。同时对自主作文的内涵有了明确认识。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彰显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留心生活,读背练改,积累习作材料;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表达,彰显自我风格;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拘一格进行习作训练;指导学生观察,善于发现,丰富习作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习作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积累、品味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使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外露。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进入写作状态,发掘习作潜能等手段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寻找更有效、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习作途径,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真正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感悟生活积累语言表达情感这三块木板,帮助学生越过习作困境之河,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做习作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这指出了习作教学的重要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学生习作都来自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中去,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服务。所以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生存工具,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让学生的习作能够反映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思维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放飞他们的想象,指导他们写想象类习作,正是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习作中,激发想象的兴趣,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想象;善用激励,激发学生想象习作的成就感;丰富想象习作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授之以渔,让学生想象表达;勇于实践,让学生创新想象习作。让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绚丽多姿的生活、五彩斑斓的世界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使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里用语言去描绘多彩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快乐地习作.增强了习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