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是透视课文思想内容的窗口。“题好一半文”,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题对于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唯其如此,破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破题的优劣影响着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就破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切入点,即文章的精彩之处、中心之处,这是阅读教学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是课文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聚散点。阅读教学中,选择好课文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怎样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呢?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正确的导入方法。一、从文题切入课文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这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通过它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学中从文题切入,可以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切入点,即文章的精彩之处、中心之处,这是阅读教学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是课文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聚散点。阅读教学中,选择好课文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怎样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呢?这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正确的导入方法。一、从文题切入课文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这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通过它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学中从文题切入,可以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4.
陈晨 《语文天地》2008,(11):42-43
每一段语言,每一篇课文里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与感情。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的过程。如何去发现美?对于当前阅读教学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孩子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用眼睛去发现课文的美,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中的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遵照吕老这一教学思想,开学初在双城市实验小学用两节公开课,教叶圣陶的《粜米》。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我力图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这课书教学过程如下: 开始,我揭题引言。我说:“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篇反映俄国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课文——《穷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文章——《粜米》。”接着,我介绍了时代背景。我认为,这篇课文所反映的内容离现买生活较远,学生  相似文献   

6.
每一段语言,每一篇课文里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与感情。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的过程。如何去发现美?对于当前阅读教学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孩子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用眼睛去发现课文的美,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中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认为写作教学很难实施,学生认为写作题无从下笔。本文认为,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高一起就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各种文体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角度整体反复,是语文教师研读课文的一种方法.如将一篇课文研读8遍,研读10遍,每读一遍都变换一次视角. 多角度整体反复,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活动方式.如对于一篇短文、一首诗歌,或者某篇课文中的一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地阅读品析. 多角度整体反复,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深入地钻研、品读,表现出教师充分、实在地利用对课文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处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教材因素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呢?我认为必须找准提问设计的着眼点。一、以题眼为着眼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学到初中,每册语文课本都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在学生看来,语文课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学习每一篇课文无非都是整体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等。难道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营这一篇篇课文,考试时会做一些阅读题而已?本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写作的知识。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初中语文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教程,但初中阶段学习的大多是名家名篇,是我们教学写作的最好范例。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师生一贯以教材文本(课文)为主要依据展开教学,但往往忽视对课文题目的揭示——"揭题"。通常情况下,师生会在板题、读题后直接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课题似乎与课文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殊不知,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和灵魂。课前有效的"揭题"对师生教学时把握教学重点,培养问题意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以疑促读、以疑促悟、以疑促学的教学方法,巧用三疑构建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一、读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通过读题质疑,让学生在接触课题之时就产生探究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题,问: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语文基础不够丰厚,语言运用能力较为欠缺,所以应重视阅读教学,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课文内容与章法的学习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作文教学方法;如在阅读教学重视利用课文特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技巧的渗透,能有效且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思想,重视写的实践,无疑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热衷于读写结合,忽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几乎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安排仿写,甚至把阅读教学扭曲为习作的“嫁衣裳”,似乎不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这些现象,虽不至于到泛滥的程度,但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就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呢? 一、抓住题眼,把握情感基调 课题是课文的大脑,而课题中的关键词好比课文的眼睛,也就是题眼。如《可爱的草塘》一文,“可爱”一词,生动地描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草塘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紧紧抓往“可爱”一词让学生充分感知北大荒原来的形…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应提倡少讲多练。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来获取知识,往往印象深刻,学习积极性更高。“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名训古已有之。“笔练”是阅读教学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能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怎样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训练要求设计笔练题呢?一、感知型笔练学生刚接触到一篇新课文,很难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教师可设计对文章整体内容起描述作用的填空题、判断题等,帮助学生理清条…  相似文献   

17.
(二)尽早阅读的具体操作  1.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紧跟作者思路,围绕课文主线学习字、词、句、篇。若学生跟不上作者思路,只学一些杂乱无章的知识,读写能力就难以提高。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读为主,同时加强复述和概括,并自始至终围绕课文主线,按“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模式进行训练,核心是教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抓课文主线有三种方法,一是分析文题,二是研究始末段,三是概括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就是要围绕课文主线,探索作者写作思路,在整篇中学习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只是政治课的任务,还应在各科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既教文又教人”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受到感染和熏陶。一、明确所教课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目标,因文而异,因材施教。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渗透落实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到每堂课上。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从认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9.
语文具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或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可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渗透写作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写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一般经过三个环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三读课文,体悟思想感情。下面我就谈谈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