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科知识》2007,(7X):1-1
2006年,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功耀呼吁“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并在网上发起签名活动,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要不要废除中医”的争论;前段时间,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据媒体报道,陈晓旭生病后只看中医而排斥西医,于是有人提出“中医害死陈晓旭”,一时之间,本来就交锋激烈的“中西医之争”再次掀起高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医多学科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中医的现状可分为三流派,即临床派、中西医结合派及中 医发展派;讨论了中医学的定位,认为中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是一门充满哲学智慧的医学 科学,也是一 种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现象;论述了中医学的根本特点及方法学特点就是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学错误;认为多学科研究中医应深入了解 中医的方法学特点,遵循中医的规律,才能有助于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出中医看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中医”的网络风波已成为我们无法绕过的话题。如何认识中医,如何发展中医,社会要求我们中医药工作者做出回答。我在这里尝试谈谈自己一些新的想法,算是扔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吧。  相似文献   

4.
总编寄语:中医和西医相比,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伪科学”和“民间化”的“历史性无知”问题?中医和西医可不可以有分辨、无分别?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革新》2014,(12):50-50
近段时间,有关“中医诊脉验孕”的网络约赌赚足了眼球.不久前,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通过微博叫板“中医把脉验孕”.他提出,让受试者躲在屏风后面,只露出手腕,看中医能否号脉号出怀孕,甚至男女.而在近年来,中西医之争一直都是热门话题.那么,中医诊脉验孕到底是传统医学还是故弄玄虚呢?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有关“中医诊脉验孕”的网络约赌赚足了眼球。不久前,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师“烧伤超人阿宝”通过微博叫板“中医把脉验孕”。他提出,让受试者躲在屏风后面,只露出手腕,看中医能否号脉号出怀孕,甚至男女。而在近年来,中西医之争一直都是热门话题。那么,中医诊脉验孕到底是传统医学还是故弄玄虚呢?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所实行的是陈竺院士提出的中西医“整合”的办法治疗血液病,而不是原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这一字之差,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陈竺院士指出.“现代系统生物医学为中、西两大医学的会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把中医和西医整合在一起,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非常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崔健 《百科知识》2023,(32):60-64
<正>医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医生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质量。明代医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曾对医生如此分类:“学医者,有精粗不同,故名因之有异。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禳疾病曰巫医。”按此说法,“明医”“良医”“国医”自然属于医中“精”者,而“庸医”不但“粗工昧理”,且与装神弄鬼的“巫医”一样鄙陋不堪。那么,徐春甫眼中这些等而下之的“庸医”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呢?  相似文献   

9.
李恩 《科学中国人》2011,(4):78-80,F000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的国家政策与机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L 《中国科技史料》1999,20(3):189-197
该文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中医的政策以及“中西医结合”这一新生事物的产生,机构建设和所取得科研成果,作为国家政策,中医和西医之间首先是在重在团结,其次是加强和发挥中攻工作,继承发扬祖国的医药遗产,最后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三者之间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作为机构建设,则重点介绍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相似文献   

11.
季委 《科学中国人》2010,(6):120-121
传统中医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岐伯.家有医训“不崇岐黄.岂可业医”。中医药学的历史脚步在花开花落中走过了两千多个春秋。他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霜雨雪成长起来的,也是中国文化和医疗实践的璀璨精粹。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4,(1):66-71
沈小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科室行政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临床特长及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消化道疾病等。2008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夏翔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一、中医的“证”与“证”的机理性研究 (一)“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华,“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证”的实质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确定其科学价值。但从“证”研究的回顾中发现许多问题,有碍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4.
告别结合才能走向中西医配合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科学体系,相互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所形成的概念(范畴)体系相互不可通约、不可翻译。近半个世纪以来,由机械唯物主义和近代科学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简单化的哲学代替论、主观愿望和长官意志演变而来的“中西医结合”,使中医在长期的“西化”中走向了衰落。“中西医配合”的主旨是:在科学理论层面上并重共存,在临床技术层面上优势互补,在临床经验层面上相互借鉴;“配合”由中、西医工作者共同投入,以提高疗效、服务病人为目的,相互尊重、发挥优势、坦诚合作;要充分理解,“配合”将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临床实践过程。当前最重要的战略重心是:重树中医的科学信念,重拾中医的科学地位,为实现“中西医配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康锦文 《金秋科苑》2009,(13):16-18
谁来“医”老年人“科技恐高症”?想用手机发信息却不知如何输入汉字,想用MP3听歌却不懂得如何储存曲目,想欣赏大屏幕液晶电视却又被机身按钮和遥控器搞得晕头转向,想图方便使用ATM自动提款机又怕因操作不当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B):170-170
引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问,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日:“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创建的四诊法“望”“闻”“问”“切”至今也是中医诊断之根本,在这里笔者仅以此来证明何样的企业才适合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处在全球化的信息浪潮中,深圳的科技产业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对于每一个深圳的科技产业从业者,都是有责任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亢龙有悔”,从“特区”政策神坛、“地缘优势”走下来的深圳。其高新技术产业愿景如何?  相似文献   

18.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如果把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作为衡量人类“命”运的尺度,则IFC芯片一数字PCR技术将有望使人类“命”运大大改观,延长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是梦!  相似文献   

19.
陆先友 《中国科技信息》2005,(24A):100-100,108
“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人们对电视的“移动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那么,什么是移动电视?其如火如荼的发展,“魅力”如何?什么因素会影响它的发展,“困境”是什么?它的成长与广电的未来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方面面的关注。本文从多个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此抛砖引玉,希望“移动电视”能为广播电视行业在未来多媒体运营服务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吕砚山 《科教文汇》2005,(11):20-23
由心理压力造成的免疫力低下是引发慢性疲劳的原因。“感觉疲劳吗?”而今。人们听到这样的问话后是如何回答呢?根据相关调查.实际上有59%的人回答“是”。其中。有一半的人因感到疲劳而使工作效率降低。最近.关于疲劳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种种疑难也渐趋明朗。其实.慢性疲劳是由心理压力或感染疾病所引起的在大脑中产生的一种异常状态。而我们所关心的是,疲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消除疲劳?[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