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途径展开讨论,分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创新的途径,进一步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必须改革,改革的重大措施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新结构,以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新的思维起点,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融会贯通文史哲,以崭新的、系统的思维方式,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实在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魏娜 《教书育人》2013,(6):62-63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地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当代大学生必须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编写指导思想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2 0年多年来 ,伴随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在不断向前迈进。实践的发展特别是科学进步 ,既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动力和机遇。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急实践之所急 ,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理论战线上笔耕不辍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原则的基础上 ,对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了积极的理论回应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产生了大量的新成果。及时反映这些最…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新呼吁和新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自身要求."文本学"与"出场学"的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上的一场方法论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创新,旨在不以任何新的哲学理论形态(本体论)而是以哲学新范式、新方法"重新理解马克思".这场革命是与当代哲学的理论形态进化相平行,又是与时代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的"学术化形态"和"现实化形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选择与哲学特性、哲学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能引领学生进入哲学理论并最终理解哲学理论的最有效思维途径,是当前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实效的主要手段,哲学教学必须体现哲学的抽象性和反思性,要与哲学教学理念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具有其自身的生成理路。异化史观下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形成的前奏;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和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生成;而自然价值论的误域与现代性的困境则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发展的曲折。然而,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仍是现时代不可逾越的科学的环境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哲学显然是被“冷落”了。因此,人们常用“困境”、“萧条”、“危机”等语词来形容。那么,如何使哲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顺应历史潮流,这就不得不涉及哲学的转型问题。目前,哲学界的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中国哲学应该现代化。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哲学理论的转型问题。我国当前的哲学理论应该如何转型呢?本文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在方向上,哲学理论应朝着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向而改进。 我们之所以强调哲学朝大众化方向发展,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职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书斋哲学,而是无…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要区别两个不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解的对象,是确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是理解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由于理解者内在的差异和理解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是多样的。区别这两个基本问题,有利于分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当前活跃在理论界研究话语中有四种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史观为内容,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为现实使命,以实现全人类包括每个个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特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特征通过四种特殊形态表现出来: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比肩而立而又互不承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次生形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形态。为了展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工程,必须以开放的胸襟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因此而出现的各种特殊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是植根于历史与现实之中的现代哲学,实践产生了马克思哲学,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正确回答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不仅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而且也蕴涵着指向未来的哲学旨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应从马克思哲学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在的一致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形式四个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内在关联,但不能相互代替,可从不同视角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实际结合,更要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机制,并且寻求政治层面与学术层面的张力互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方法而不是体系,同时,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要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方法是本质的,体系是非本质的,方法统帅体系。认清了体系与方法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避免割裂方法与体系二者内在联系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自我屏蔽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客观存在,这种现象既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际效果,阻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誉,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受到影响。因此,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自我屏蔽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工作者,需要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加强哲学理论及其向课堂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植入研究性教学,以实现大学生从懂马克思主义向信马克思主义的跃进。  相似文献   

19.
活着的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当代性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是指通过现时代的问题所激活了的马克思哲学精神,马克思始终都应当是活着的马克思,因此,要阐发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化.马克思哲学对当代哲学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本体论转换,即由超验性的、实体性的本体论向感性的、实践的生存论本体论的转换始终是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的努力方向.与当代西方风行的全球性理论相比,马克思哲学更有理由被称之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哲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正在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趋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经验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都走向了科学的经验实证 ,现代西方哲学的中立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精神都体现了对取其中道原则的认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正义精神都是对哲学的社会学维度的肯定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批判精神都把对语言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这种二者之间的理论趋同不仅验证了人类哲学的普遍规定性 ,而且也使在二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成为可能 ;而这种对话最终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新和理论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