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英国17世纪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邓恩以其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闻名于世。他的诗意象丰富而深刻,使人感到惊讶却又在情理之中。其中,“死亡”这一意象几乎贯穿他的全部作品。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死亡意象的分析,探讨作者对爱情和宗教的认识和思考,以及他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并试图说明其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著名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之一。徘徊于天主教与新教,世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夹缝之间的邓恩,在该诗中除了讽刺死神的存在,确认天堂的彼岸,鼓舞人们勇敢地面对死亡之外,其内在的奇思妙喻与智性修辞通过借用俗世文化中各种新旧科学与宗教的因素将一切常态都陌生化了。笔者将通过结合死亡主题与宗教文化,连同当时的医学,占星术,巫术等等揭示邓恩潜藏在诗句中的早期现代性焦虑,并演示邓恩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在该诗中对世俗文化进行陌生化处理,并最终形成他的死亡悖论。  相似文献   

3.
约翰·邓恩的诗说理辩论多于抒情,把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掺揉到一起,意象繁多。在分析邓恩的爱情诗,死亡诗和宗教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邓恩的诗歌的主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狄金森是对美国诗歌有重大影响的女诗人。她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描写诗人们很少触及的诸如死亡这样的主题。在她的诗中 ,死亡就是永生。而狄金森对待死亡的态度 ,缘于她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死亡是狄金森诗歌中常出现的主题."我死时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堪称其死亡诗中的经典.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时而恐惧死亡,时而相信永生,时而反映死亡的冷酷无情,时而又反映死亡给人带来的解脱,情感中充满矛盾.矛盾是狄金森死亡诗的灵魂写照.  相似文献   

6.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歌格律上,邓恩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运用"不协律"的技巧,又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使诗显得亲切而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其诗多秾丽瑰奇的风格和阴郁惨淡的诗境。后人更是将他看作“鬼才”。其实,李贺诗歌在总体内容上有贯穿一致的生命意识,也可看出他对现实生活的热忱。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迟暮的惋惜及对死亡的通脱。这些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又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8.
徐高楠 《考试周刊》2007,(36):99-100
死亡,对每一个生者来说,是神秘而不可知的,但又是必然归宿,它困扰着人们,同时又促使人们不断对生命做出思考,因此,死亡成为了文学中一个挥之不去的主题。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将死亡作为主题的作品甚多,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也以相同的主题写下了大量的隽永的作品。这些诗歌从不同方面折射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并可由此窥见这位伟大诗人对死亡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态度基本是否定的,他一改梅诗的"平淡"说法,而说"枯槁",又说梅诗"平庸",多是"上门骂人"。这种看法跟宋代绝大多数诗人对梅诗的接受态度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朱熹因自身固有的思维定势及文艺观念导致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不喜爱。  相似文献   

10.
英国玄学诗歌之父约翰·邓恩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本文拟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分析邓恩引诱诗歌作品中及时行乐的主题,探索邓恩对生命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王茹 《海外英语》2012,(5):217-218,220
文章以多恩的爱情诗为研究对象,从三方面探讨了多恩的爱情观。第一,诗人对女性极力赞颂和大加谴责大男子主义态度,体现了对待爱情的矛盾心态。第二,追求专属之爱,公开强调肉欲之爱,体现了自然的人本主义气质。第三,将爱与科学、宗教和死亡等各种抽象意象相联系,开玄学先锋之气又发人深思,体现了万物普遍联系的哲学情爱观。通过该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多恩爱情观——对爱的终极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诗歌以其特有的奇思妙喻受到世人的喜爱。文章拟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解读邓恩的爱情诗歌,认为正是陌生化技巧的运用使邓恩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孙小静 《海外英语》2011,(8):314-316
John Donn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etaphysical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Song and Sonnets are love poems which express Donne’s love outlook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woman. In Song and Sonnets, the most well-known poems are: "Song"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The Flea," "The Sun Rising" and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This paper divides his love poetry into three kinds. Through close reading, on one hand, we can understand him and his poems better;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explore his love outlook better.  相似文献   

14.
界面研究(interface study)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研究的新热点,英国诗人约翰·邓恩的诗歌中存在大量文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而形成的玄妙界面,如文学与数字命理学界面、文学与几何学界面、文学与地理学界面、文学与天文学界面。从界面角度出发分析其诗歌,挖掘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别离辞·节哀》是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诗歌格律上,邓恩一反伊丽莎白诗歌谐和柔美的乐调,运用"不协律"的技巧,又把日常口语大量引入诗中,采用口头谈话方式,使诗显得亲切而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16.
秦雨虹 《培训与研究》2006,23(4):8-9,17
英国玄学派诗人多恩的诗以其奇特手法与奇思妙喻而著称。理性与感性结合,激情与哲理并重是其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本文试从情感张力的角度,分析多恩早期爱情诗歌中的情感张力美。  相似文献   

17.
同为爱情诗的《上升的太阳》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分别是邓恩和艾略特的重要诗作。两首诗在诗体形式、写作技巧、意象使用和主题表达上都有可比较之处,发现两诗之间的异同既可以理清两位名家诗艺上的传承,又加深了对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约翰.多恩是17世纪选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影响,但同时颇受人争议。经过长时间的备受冷落,于20世纪被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诗人与评论家所挖掘和推崇。多恩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美感、强烈的理性,及陌生化的倾向,同时又富有离奇、思辨和矛盾的特点。其诗歌意象饱满丰富,蓄含张力,使诗歌呈现出整体的深刻内涵与诗性。本文通过分析多恩诗歌中的经典篇章,展示多恩诗歌意象的特点,阐释了张力在玄学派诗歌中的作用和张力建构的基础。意象饱含的张力使诗歌产生了哲学内涵与美学魅力,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爱情与宗教信仰经历是其诗歌张力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在诗学理论与美学理论等方面自成一家,具有独特的见解和风格。提到诗学理论,他的诗话作品中选了较多谢灵运的诗歌并加以评点。王夫之在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的观照下,使用哲学的观点来评点谢灵运诗歌,这与文学史上众多诗评家截然不同,其中使用了"势"、"神理"等概念,所以对王夫之的诗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能够拓展谢灵运诗歌接受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Defam iliarization)由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将日常熟悉的事物加以艺术处理,使之与审美主体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主体获得陌生美感。这一原则可以很好地概括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艺术追求,同样也适应于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所创作的散文。以《悖论》(Paradoxes)为例可以阐释玄学思维和陌生化表达在约翰.邓恩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