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成谨 《阅读》2014,(35):25-26
<正>我参加过许多次体育活动,只有那一次是最有意义的。那是一天下午,操场上,我们班正在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声音洪亮地说:"这节体育课我们进行一场‘两人三足’比赛"。"‘两人三足’比赛?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呀?怎么没听说过呀?"安静的操场顿时喧闹起来。体育老师提高分贝对我们说:"大家安静一下,先听我说一下比赛规则。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用三只脚比赛,你们分成两队,自由组  相似文献   

2.
<正>语言学习自古便十分重视读,尤其注重朗读。"书声琅琅"早已成为学堂的代名词,更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的古训。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更是传为千古佳话。201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阅读要求中更是均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首要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因课堂时间紧张,更多的老师选择了"扫读""默读";学生越大越不喜欢在课上朗读;老师指名读书时,学生有的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有的断断续续,毫无美  相似文献   

3.
大提琴传入中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声音优美、安静、儒雅大方,有"提琴中的男高音"之美称。大提琴不但可做独奏,还可在交响乐、民族乐、室内乐的演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提琴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可称得上是蒸蒸日上,而且优秀人才辈出。通过世界比赛、巡回演出等形式,一直不太引人注目的大提琴,也初露锋芒,慢慢被中国人民所熟知与喜爱。  相似文献   

4.
易佳和 《阅读》2014,(47):26-26
<正>刘老师是我们班的美术老师,每当我听到"嗒、嗒、嗒"的高跟鞋声音时,就知道刘老师来了。她那些叫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新潮衣服,总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但最令人印象深的,还是她那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和精妙绝伦的画作。有一次,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  相似文献   

5.
语调指的是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调包括句调和句调尾音两个方面。 句调就是整句话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高,声带放松,声音就低。句调的高低是由句子的内容、说话人的情绪、立场、态度决定的,同时与句子的组织结构也有一定关系。陈述句多用低句调;疑问句多用高句调。 在朗读中,常常运用句调的变化表达各种感情。高句调和低句调有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将其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传世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以一名飞行员作为故事发展的叙述者,小说中通过小王子为主体,讲述了小王子在其他星球的冒险活动以及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小王子的经历使读者感受到儿童时期的美好,以及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使人们认识到情感需要培养和付出,并且应彼此理解。本文将对《小王子》的创作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并论述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凄美爱情的形成原因以及隐含喻义,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创作生动形象背后的深刻意象。  相似文献   

7.
拔牙记     
卞雨璇 《阅读》2014,(19):27-28
<正>"哎哟,真倒霉,这牙齿要掉了,不好啃骨头,唉!"这是谁在叫呀?原来是我的妹妹。最近几天,她的牙齿快掉了,挂在牙龈上总掉不下来,仿佛牙齿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窝"。说话时,如果发出"咝咝"的声音,这大门牙就像门帘一样翻个不停,一掀一掀  相似文献   

8.
张蓉 《阅读》2014,(Z6):1-1
<正>傍晚,我和爸爸在树林里散步。爸爸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对我说:"仔细听!你听到什么声音?"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远处"哗啦啦"的流水声,还有蛐蛐"啾啾啾啾"的歌声,好像在开音乐会。我跟爸爸说:"原来只要仔细听,就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不仅要耳朵听,还要眼睛看。"爸爸望着远山若有所思,"大自然就是一本神奇的诗集!"真的,那满天的彩霞,自由的飞鸟,葱郁的山林,还有岸边倒映在湖水中的花草,不正是一幅画,一首诗吗?  相似文献   

9.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风流灵巧能干的丫头,深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也就是这个丫头,最后却红颜薄命。在对待宝玉的感情上,她有做妾的心理,但却没有理性的思考和打算;她口直心快、言语刻薄、出言锋利;她抓尖要强、逞强好胜。终至带来深层的伤感于心,被人嫉恨以致精神世界分外孤独。正由于这些,晴雯最后陨落了,她的悲剧并非像一些学者浅层次认为的那样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害了她,而是她的自我审视意识的缺失造成的,若她能稍稍地自我反省一下,她也不致于那么快的像一朵芙蓉花般早早的凋零了,这正是她生命的极大悲剧!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饱含着作家强烈的审美情感。特别是青少年阅读文学作品 ,很容易受到作品中情感的感染与影响 ,得到情感的滋养与调节。《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散文诗 ,它描写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雨图 ,图画中贮满了生活的快乐、纯真的童心 ,可谓景美、情真 ,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这节课可以贯穿这样的设计思想 :通过赏析与朗读 ,使学生从图画中欣赏故事 ,从故事中感悟真情 ,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首先从图画中欣赏故事。本文所描绘的这幅风雨图可分成 3个镜头 :风小雨稀 ;风大而急 ;风雨交加。其声音也由小及大 ,由缓而急。于…  相似文献   

11.
周益民 《阅读》2011,(Z2):1-1
<正>你知道《小王子》吗?你喜欢"小王子"吗?这是一个温柔、忧伤得叫人有些心疼的故事。这是一本让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难以释怀的书。这是一部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一天,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他。他说,驯养就是"建立联系"。他还说:"你对我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个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没落的贵族家族给张爱玲心理造成的深刻影响,分析她复杂的内心感情,以及她在动荡的社会中,面对时代与社会的个人感受。没落的家族、时代的沉落感,是造成她“失落者”心态的重要原因,由此形成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她在山穷水尽之时找到了最后的精神家园:文学创作。她将自己的经验世界提升为小说世界,形成她小说世界的基本主题:揭示在不可避免的时代沉落中,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张卉 《阅读》2013,(4):19-19
她安静地坐在菜场父母的摊位旁,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笑起来像个天使。她,就是卫宣利阿姨笔下的明明。  相似文献   

14.
童奚 《阅读》2012,(4):F0003-F0003
一位老妈妈得到了一个只有拇指大的小姑娘。一只癞蛤蟆偷走了她,要她做自己的儿媳,水中的鱼儿帮她逃脱了。一只金龟子先是收留了她,但很快又不要她了。后来一只田鼠收留了她,可是邻居一只富有的鼹鼠强迫她嫁给他,幸亏她在鼹鼠洞里救过一只受伤的燕子,在关键时刻,燕子带着她飞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里,她遇见了英俊的王子,从此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语文课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16.
王宗宽 《阅读》2014,(15):12-13
<正>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是文学语篇人际意义研究的新视角.基于《小王子》中的小王子话语和叙述者的话语语料,通过分析语气系统下主语和语气小句的选择,探讨微观层面小王子与角色间的互动以及宏观层面叙述者与读者的互动.从语言层面探讨《小王子》有助于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从而发挥其对现实和精神世界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大纲还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19.
红伞红心     
高沁怡 《阅读》2010,(7):45-46
“孩子,等等我!”寒风中,我听到熟悉的声音在叫我,连忙回头一看,呀!是妈妈!她正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头发早已被狂风吹得凌乱不堪……  相似文献   

20.
最近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第二条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正确、流利”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字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读停顿,不唱读。从大纲中我们应该明确在小学一年级就应该解决学生的唱读问题。然而走进课堂,唱读之声不绝于耳,甚至一些高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仍存在着唱读现象,这与大纲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