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九条:棋行紧处线路要活 很多初学者对于行棋的认识很简单,认为行棋就是你走一步我走一步,你攻我守,我攻你守,一步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一步棋看似简单,但是要走到哪里,下一步怎么办,都是要思考的,而且都是在将要走动的这一着棋内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开端     
方扬功 《围棋天地》2005,(22):69-69
重庆的棋馆越来越少,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我现在下棋更多的是在网上。  相似文献   

3.
对在银荔杯的表现,我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棋本身长得不是很多,但心态方面又成熟了,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没拿到个人冠军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而每次都是因为心态的问题而与冠军失之交臂。虽然参加银荔杯比赛的人都是棋界的精英,冠军也非常难拿,但个人赛却是所有棋手的会集地,冠军更是一种认可。我在棋场拼杀了十几年,在我的心目中个人赛冠军最重要。 这次有幸参加银荔杯,并且拿到了冠军,真得很高兴。在淘汰赛中,我的状态很好,先胜了刚秋英,又赢了赵冠芳,从而进入了决赛,但由于淘汰赛的赛制很残酷,一天两盘棋,不担…  相似文献   

4.
要是有人问我如何才能长棋,我总是指出如下两点:一,把自己下过的棋重新摆出来研究。二,基本的东西要掌握,特别是多做死活题练习。要想切实地长棋,这两点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5.
幸运的棋王     
《围棋天地》2001,(1):16-19
今年的运气真好,我获得了“世界棋王”的称号,这次又将“中国棋王”的头衔收入囊中。七年来,我获得了太多的第二名,但很遗憾一直与国内冠军无缘。这次的番棋决赛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因此我也格外的看重这次挑战赛。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8,(11):87-87
周末,偶至棋馆,见一棋童与成人对阵,以“二二”开局,且口中喋喋不休,将一盘手谈变成话剧,而终于全盘玉碎,大差收场,犹自强言:我原本准备下“一一”来的。不禁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7.
棋游的感受     
余平 《围棋天地》2008,(9):48-48
最近我很忙,忙什么呢,一个是人工智能围棋,一个是中国棋院在线,这两件事情让我几乎没有了休息日。但是接到天地的约稿,我还是要抽出时间来写棋评,是因为我很感谢天地给我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回首金陵杯     
唐伟明 《围棋天地》2005,(12):67-67
1994年“金陵杯”围棋比赛上我与当时很有冲劲的年轻棋手林锋相遇,当是他还是职业初段,现在已经是职业六段了。此前与林锋很少下棋,对他的棋不是很熟悉,但是知道他的棋很有朝气和力量。因此,赛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本刊专访     
《围棋天地》2005,(8):13-13
记者:首先要恭喜你捧得理光杯,夺冠之际,你最想说些什么? 谢赫:此时我最想感谢的是原北海舰队司令员苏军,他老人家已于去年6月16日去世,今天(4月5日)正值清明节,我的夺冠也算是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我幼时学棋,当时青岛的围棋环境并不是很好,就在我学棋一年后,苏司令邀请国手华伟荣七段到青岛讲棋,当时华老师认为我在围棋上很有天份,这使得爸爸有了让我走职业道路的念头。可以说这个契机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二年冬,我去南京,专程拜访了有“百胜将军锦马超”(又是三十年代华东棋坛的五虎将之一)之称的万启有先生。当时万老在夫子庙设有棋舍,每天慕名来作橘中之乐者络绎不绝,正是“庭上客常满,盘中棋不空”。万与老伴忙于照料应接不暇。 有一次,我在棋馆见到陶清源(陶是上海业余名手。与陈大庆、  相似文献   

11.
中盘攻防     
上期的变化不知道棋友们还有印象吗?我倒是有一些后悔了。因为我发现好像不知不觉自己又讲深了。呵呵,实在不好意思。这是我多年写棋评养成的一种习惯。因为我知道自己文字的功底肯定远远比不上围棋的水平。我只能扬长避短,主攻我的技术。不过我想得很明白。不管深还是浅,都要写出自己风格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第十七袋烟:棋丐一我认识棋丐,是在锦州马家镇的一个棋摊上。每当天气暖和的季节,马家镇的街头树下就会出现许多棋摊和围观的棋迷。我课闲无事时常去的那个棋摊,是其中水平最高的。这个棋摊很有擂台味道,开始时两个棋迷分出胜负后,输者就主动走开,赢者担任擂主,由一旁等  相似文献   

13.
我的棋缘     
石镛 《象棋研究》2008,(5):34-35
我已经80岁了。可以说,我这一生除了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之外,那就是与中国象棋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少年时期,我读私塾、小学和初中时,放学经过南京太子庙,常常蹲在棋摊旁边看别人下棋,默记一些残排局,回家画出棋图,演示其复杂的变化,很有乐趣。后来摊主让我跟别人下棋,不收我的钱,结果吸引了很多人,生意特别好。  相似文献   

14.
单身情歌     
抓不住大龙的我,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世界上技高的人到处有,为何不能算我一个为了活孤军奋斗,早就吃够了逃龙的苦对弈中失落的人到处有,而我只是其中一个棋要越挫越勇棋要坚强执着每一步计算得看透想赢就别怕伤痛找一手最妙的最高的最深的棋来告别逃奔一步意外的痛苦的无情的手筋又给我伤痕孤单的棋那么多活下的没有几个不要提光了伤害了留下了单身的我还一笑而过呜呜呜~~~~~~~~~单身情歌!作曲@佚名 !作词@化骨绵掌 $联众围棋网  相似文献   

15.
刘世振 《围棋天地》2007,(15):65-68
尽管一直同在国家队训练,但对李赫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几年前。记得那时负责清风少年队的韩钢跟我说队里新来了一个小女孩,让我跟她下一盘指导棋,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让两子。下完棋之后我惊讶于这位小女孩的力量,她满盘毫无畏惧地跟我展开对攻,虽然在很多地方她下得不尽如人意,但是她顽强的作风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棋摊情绪     
每到周末,我都要街边的棋摊过过棋瘾,可是没有想到前两天再去的时候,发现这个摆了一二十年的棋摊竟然不知去向了。一打听,原来市里为了搞文明创建,将这个  相似文献   

17.
局部与全局     
这期给大家讲的是在我的训练棋中出现的一个变化,这个棋形,也比较常见。在这里我要请大家注意:很多局部的战斗,都要有与全局的配合意识。因此,不希望大家去死记我讲的变化。因为一旦周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战斗都会不一样。曾有棋友来问我:“为什么你讲的东西,我一用发现根本不行啊?”  相似文献   

18.
1964年全国个人赛黑龙江队的成绩不理想,棋队要 做一些调整,王永盛等人年龄偏大,棋又没有什么太大的 发展,但他在这次比赛中战和了 杨官,觉得自己的实力还可 以。我对他说:“一盘棋的胜负很 偶然,虽然你与杨官下和了, 但他要比你好一先棋以上,你俩 要是下十盘棋,你最少输他三 盘。”王永盛不信:“十盘棋多赢 三盘!不可能,谁也不能。”我说: “杨官那盘棋是太想赢你了, 要是平常下十盘,我看三盘还得 多。你要是不信咱们两个下,我要是十盘棋不多赢三盘不算我赢。”队里的人都不信我能赢,就提议我们两个比一下,输了的请…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11,(7):22-23
我的棋龄已近三十年,但是前面需要加个“看”字。从小就很喜欢看电视上的讲棋节目,却很少有机会亲自操练,因此实战水平自然是难以启齿,在我这个层次,恐怕下一辈子棋都难遇上一次真正的规则争端。  相似文献   

20.
琐碎的记忆     
近年在棋人论坛上出没,主要以坛上人物、事件为背景写系列笑话。偶尔写些别的。今年初受邀为天地写了一篇丰田杯美东预选赛的系列报道。接下来天地问及可否写些美国普通人的棋人棋事,待我与棋友沟通时,他们都很赞成并承诺帮我回忆往事。我与纽约地区的棋友相识十七年,年轻人已到中年,中年人都已壮年,壮年人皆老矣。感谢天地为我们提供一个因围棋结下的友谊留下永久纪念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