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严打”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刑法学的角长对“严打”进行了准确定位,认为“严打”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刑事政策,作对“严打”与社会主义法治,“严打”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严打”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科学地探讨与分析,见解精辟独到,对消除学术界和司法界存在的争议和模糊认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长期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的,这一政策强调对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利于纠正严打刑事政策的弊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行,获得刑罚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自1983年以来,我国已开展多次“严打”斗争。不可否认,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能使社会治安形势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严打”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迫使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研究,如此,才能正确认识“严打”,也才能正确贯彻运用“严打”。“严打”之“从重”必须坚持罪刑均衡原则,只有依法从重,使刑罚与犯罪分子的罪行相适应,才能正确执行“严打”刑事政策,才能实现刑法之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的双重机能。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基本政策,对刑事法治的发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严打”政策相比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执行主体、对象和手段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发点是有效率、有效益地防止犯罪;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原则;得以实现的具体原则是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人权保障为政策界限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表现为刑事政策的法制化和刑事法的刑事政策化。  相似文献   

5.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基于对“严打”斗争的反思,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提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现代宪政国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决策和执行都必须符合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宪政理念的要求。只有在宪政的制约之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有效性,而又不至于逾越刑事权力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严打”作为一项“非常刑事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存在是必要的。但须注意严打要合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在今天,“严打”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1997年虽已将罪刑法定原则法定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但刑事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与这一原则相悖的现象。要实现中国社会的法治化,必需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加大立法力度,减少司法解释的越权行为;加强对侦查程序合法性审查,减少并杜绝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侵犯;坚持“严打”与整治相结合,实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推行主审法官负责制和错案追究制,确保审判公正。  相似文献   

8.
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严重问题,也是我国“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对依法“从事从快”打击犯罪有重要意义,本即结合有关案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法"严打":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打"是根据治安态势而提出的一项具体的刑事政策.在社会治安整治中,既要坚持刑事政策的指导作用,又要坚持依法办事.刑事政策指明了"严打"的范围,而该范围都是刑法明文规定属于犯罪的."严打"要符合"罪之法定"、"刑罚之法定"与"刑事责任之法定".依法"严打"是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执行"严打",必须坚持刑法三大基本原则,树立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能够并存发生作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从萌芽、发展,到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与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在社会变革时期,刑事政策理论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刑事政策的观念应当转变。随着罪行法定原则的确立,人权保障权利入宪,构筑刑事政策的本质内涵,必然是对公权的限制和对人权的保护,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刑事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方略,是社会法制文明程度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适时适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惩罚和预防犯罪的整体效果。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价值,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并准确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犯罪分层是指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所有犯罪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犯罪分类方法。犯罪分层理论既有刑事法上的意义,又有刑事政策上的意义;既有刑事实体法的积极意义,又有刑事程序法与刑事执行法上的积极功能。世界大多数国家刑法典采用犯罪分层的做法,但是,犯罪分层无论是我国刑事立法还是刑事法理论研究,尚处于未知领域。为此,我们欲通过对世界各国犯罪分层实践的现实考量,分析我国犯罪分层理论展开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性提出我国犯罪分层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刑法中持有从形式上看是状态,这并不表明我国刑法中持有也是独立于作为与不作为之外的状态。在英国,持有犯罪在制定法上多为严格责任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持有是主客观统一原则之下的持有,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从逻辑、行为表现、行为结构、(立法)功能、立法司法价值以及义务的特定性上看,持有也不是独立的第三种行为形式。实际上,它是一个可以用作为或者不作为评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之价值维度、反思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之完善路径: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与食品安全犯罪的综合治理对策相结合;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与保障食品产业发展相协调.以期对治理我国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它以经济为发端,并辐射和延伸到政治、文化等多种领域。文化全球化不是指全球文化同质化或一体化,而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碰撞、融合和互动的过程。文化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或美国化。全球化和本土化、一元化和多元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保持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主权等,将构成一对相互作用的合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7.
围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内涵、价值及原则等本体问题,介绍、评析了不同的观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定位为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内涵在于“济”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本质价值是和谐;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过程中应当坚持人道主义原则、罪行法定原则和注重效果原则。  相似文献   

18.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当下刑事司法工作的重点,相较于“黑”,对“恶”的认定与处理一直是法律领域的短板。立法层面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更应当谨慎。在认定恶势力犯罪时要紧扣其核心特征、组织特征、手段特征、犯罪活动特征、区域或行业特征、违法犯罪次数特征。在处理恶势力犯罪时,要把握宽严相济的政策,严字当头,谨慎从宽。  相似文献   

19.
受贿罪严重侵犯了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坚决彻底地打击受贿犯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一贯坚持的刑事政策和治国方略。当前,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受贿罪的“直接故意”、“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受贿与接受正当馈赠的法律界限等构成要件产生了一些分歧。鉴于受贿罪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和政治意义,有必要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