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运用三维测力平台与动态压力台等仪器,对大力踢出的足球力量进行了测试与研究,取得了国内不同训练水平足球运动员踢出的球的力量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大力量值以及不同等级足球运动员踢出的球的力量的差异,从而为足球的教学、训练、科研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选取18名辽宁省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FMS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设计功能性动作纠正训练方法,最后分析8周纠正训练后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变化情况,旨在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和改善运动表现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在纠正训练前FMS总分低于14分,存在损伤高风险;其中深蹲、肩部灵活性和躯干旋转稳定性三项测试得分偏低,躯干稳定俯卧撑得分最高。主要存在问题为踝关节背屈灵活性不足,下肢后侧肌肉紧张伸展性差,肩部灵活性差,多个维度上整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控制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一般。针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制定功能性纠正训练方案,纠正训练干预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FMS总分有显著提高,且得分高于14分,损伤风险降低;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改善了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降低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在最大伸膝力量增长、大腿围度增加等方面,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如采用渐进抗阻康复训练手段,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康复个案,探讨康复训练对踝关节撞击综合症的干预效果。在为期16周的第一期康复治疗结束后,队员的力量、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和FMS测试均呈现良好的状态,运动员可以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在为期16周的第二期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员的各项身体能力都有所提高,有效的保障了正常的比赛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协调性是反映足球运动员综合运动素质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协调性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增强运动员的柔韧性,从而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文章探讨了协调性练习在足球训练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提升足球运动员的协调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跳水队11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悬吊法针对核心力量进行3个月的训练.用SPORTKAT平衡仪测试系统、HUR测力台及电子秒表等对训练前后平衡能力、核心力量以及CMJ纵跳高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悬吊训练不仅仅使运动员变得更强壮,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其运动能力,更好改善肌肉内部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平衡与稳定能力,尤其是对运动员核心力量、核心耐力、核心爆发力和运动专项技术的提高等均有显著作用.悬吊训练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力量训练方法,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尝试悬吊训练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体能康复训练是通过运动训练的方式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在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后,如何采取与专项相适应的训练方式成为体能康复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要符合篮球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在伤病恢复期间通过体能康复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伤病的快速康复;体能康复训练能够增加踝关节本体感觉、力量、灵活性与稳定性,提升专项运动表现力,并能够有效预防踝关节的二次损伤;在体能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康复评估测试,达到科学实施体能康复训练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赫雄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95-95,99
音乐伴奏不仅能激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激情,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的成绩,还能使运动员对动作的性质、力度和肌肉的紧张程度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同时音乐伴奏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音乐修养,培养美感,且有消除疲劳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射箭运动是一项协调性很强的肌肉耐力性竞技体育项目。因运动员运动姿态的单一性、颈肩肌肉的相对静态性以及动作的反复性等特点,决定了射箭运动员的颈、肩、腰部易容发生运动疲劳性损伤。本文分析探讨了射箭运动员损伤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康复训练手段与防治措施,以期为教练员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和评价,为后期的专项训练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13名国家运动员(男性6名,女性7名)进行3种不同的姿势控制能力训练,利用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在训练前后对13名国家运动员进行平衡能力测试,一个训练周期后,对2017年和2018年两个赛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13名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在前后方向上(Y轴向)的稳定性升高,说明运动员在控制重心能力上有所提高。通过训练前后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人体重心曲线图,运动员训练后在支撑面左右方向的自动态平衡能力有所有提高。技术动作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运动员的着陆成功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通过为期6个月的姿势控制能力的训练,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前后方向上明显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后的左右方向上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The influence of a 12-week-proprioceptive training on functional ankle s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in young speed skaters. Twenty-eight speed skat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n = 14) an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 14). A 15-min circle training was performed 5 times per week over a 12-week period.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prior to the training, after 6 and 12 weeks of training. Kinaesthesia was evaluated with the Isomed2000 in all movements of the ankle joint. Dynamic balance was tested with the Biodex Stability System at the stable level 8 and at the unstable level 2, measuring the overall stability index, the anterior/posterior and the medial/lateral scores. Static single-leg stance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Kistler force platform. Kinaesthesia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r plantarflexion of the right foot (P = 0.001) after 12 weeks. Dynamic bala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12 week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irst measurement for each foot in the overall stability index, the anterior/posterior and the medial/lateral scores (P ≤ 0.017, respectively) at the unstable level 2. Functional ankle stability improved in terms of dynamic balance after 12 weeks of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Therefore, inclusion of proprioceptive exercises in the daily training programme is recommended for young speed skate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45名FA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strengh training,ST组,n=22)和多模态功能训练组(multimodal function training,MFT组,n=23)。ST组常规力量训练,MFT组在常规力量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共进行8周,2个训练周期。实验前后分别对2组实验对象患侧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肌群60°/s和180°/s等动向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本体感觉(踝关节屈、伸、内收和外翻运动感觉功能、腓骨肌反应时)和动态平衡能力(前方得分(A)、后内侧得分(PM)、后外侧得分(PL)和YBT-CS总得分)进行测试。结果:1)2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60°/s和180°/s等动向心踝关节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均显著大于实验前(P<0.05),且二者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后,ST组本体感觉功能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MFI组本体感觉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实验前(P<0.005,P<0.01,P<0.05),且均显著低于ST组(P<0.05);3)试验后,2组受试者动态平衡各指标均优于实验前(P<0.05,P<0.01),且MFI动态平衡各项指标均优于ST组(P>0.05)。结论:MFT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FAI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且效果更优于ST组。  相似文献   

14.
陶胜国 《精武》2013,(35):7-8
观察盘坐对大学生运动员膝关节内佣副韧带损伤康复疗效。方法:将52例膝关节内例副韧带损伤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前期均采用针刺、推拿、TDP灯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待症状好转后,均进行15天的康复训练,实验组26例采用盘坐法康复,对照组26倒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改良Lysholmscale评分积分值98.89,对照组分值8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盘坐较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对膝关节内佣副韧带损伤彻底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杜智山  杨时 《体育科研》2009,30(3):86-88
通过为期1年对上海女子重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跟踪研究,总结击剑运动项目力量训练规律。经过专门化力量训练,上海女子重剑队员在绝对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和核心力量方面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击剑运动员最具影响的专项力量能力应该是“速度力量”,力量训练必须形成以速度力量为核心的力量素质系统;周期化训练同样适用于击剑项目力量训练;核心力量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基础,核心部位力量的训练在训练负荷中占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SPCS系统引导射击运动员进行放松、注意集中、表象演练等综合心理训练,并对其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对10位射击运动进行8周时间个性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训练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和心理疲劳问卷的测试。结果:单次的综合心理训练前后,队员的协调能力测评得分都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整个8周训练前后,队员的心理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心理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表象技能p0.05,焦虑管理p0.05,专注p0.05,放松p0.05,总分p0.05),心理疲劳中的情绪/体力耗竭指标得分显著降低(p0.05),心技结合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队员主观感觉较好。结论:利用SPCS系统对队员进行个性化心理技能训练对于队员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的提高和心理疲劳的缓解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干预对半月板损伤康复的影响,以期发现针对半月板损伤康复的重要变项及有用范畴,得到推导性的理论与实验发现。方法:对1名病程2个月,经MRI检查诊断为左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Ⅱ度青年男性军校大学生,制动一周后,进行8周线性单周期训练,训练内容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康复计划。在运动康复前后分别进行受伤部位疼痛测试、基本形态测试、运动能力测试、基本生理指标测试及下肢步态分析。结果:与训练前相比,8周训练后,疼痛程度由中重度疼痛逐渐降至轻中度疼痛;基本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方面,在身体形态方面体重和体指数呈下降趋势;心肺耐力方面经改良版Bruce方案检测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骨骼肌耐力(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俯卧撑)和最大力量(卧推、下肢等速测试)方面均显著提高;协调能力(平板支撑+变向滑步)方面显著提高;动摇角度、最大动摇径、重心偏移均显著下降,平衡能力提高;无氧能力方面有所改善;下肢爆发力方面呈现出机能节省化的趋势;认知能力方面选择注意力和抑制控制能力提高。结论:对于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言,运用8周基于FMS训练的运动康复计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基础运动能力,基本的生理指标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对国家帆船队男子激光级两名重点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施某主要存在核心力量及高强度运动下腿部肌肉耐力不足,而乔某主要是由于腰肌劳损导致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出现腰部酸痛、僵硬、腰椎活动度减弱等问题。根据两者的不同状况,针对性的制定各自的训练方案,通过3~4周的训练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损伤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通过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制定、实施,改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完善有效提高帆船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与方法。同时,通过对重点运动员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汲取康复体能训练有效手段,探索运动损伤机制并在训练中积极预防损伤。  相似文献   

19.
俞晓春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3):43-45,64
研究利用等动测力及康复系统对膝关节损伤的女运动员进行等速向心训练。经过约8周的训练,患膝屈伸肌群的峰值力矩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均有显著提高,但伸肌峰值力矩提高较屈肌快。此次研究表明等速向心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的肌肉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