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录字一览     
《出版视野》2009,(6):44-45
此次公示的字表中共恢复了51个异体字,调整了6个繁体字(见下)。不过这些异体字和繁体字并不能任意使用.只限用于特定的地名或姓氏、人名,作为一般意义使用时,不能写作异体字和繁体字。  相似文献   

2.
近期来,部分书刊、报纸的封面、广告和标题、刊头上,出现了一些书写繁体字的现象。所用的这些繁体字大都是早已为国务院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明令停用的,并且也已有了替代的简体字。究其原因,概以繁体字书写的美术字因其笔划较多,易产生形式美感;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大量港澳台地区的出版物(仍使用繁体字)涌入,它们各种新颖表现形式的影响又助长了这一风尚的流行。然而使用繁  相似文献   

3.
出版繁体字版读物时,一定要注意用字规范化。目前的这类读物,普遍地存在着繁简混用的情况,在繁体字中掺杂着一些简化字。在繁体字版读物中,必须一律使用繁体字,虽然简化字是规范汉字,但在繁体字版读物中掺杂简化字,简化字就成为不规范汉字。使用繁体字时应以《简化字总表》里简化字后的括弧内的繁体字为依据。有一些简化字是代表几个繁体字的,如"发",既是"發"的简化字,又是"髮"的简化字,由简体改繁体时要理解原意,不要改错。也有一些传承字是属于双重字类的,如"制",组成"机制"、"体制"、"制度"等词时,属于传承字;组成  相似文献   

4.
周莉桦 《出版参考》2016,(12):45-46
自1956年文字改革以后,基础文化推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文字普及工作取得到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简体字对繁体字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予以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将许多同音字的合并,使文字的形与义发生了严重的脱离,使得没有繁体字基础的不少青年编辑在古汉语的编辑过程中,在编辑和运用繁体字时可能发生较大的偏差.同时,由于古汉语中不少文字具有“通假词”,从而使得对于词语的正确使用更难以把握.随着大陆与台港澳地区交流的日益广泛,繁体汉字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古籍文献的出版工作也会日益增多,如何把握同一简体字对应的不同繁体字的正确使用就显得分外重要.  相似文献   

5.
编目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个别繁体字难以著录的情况.通过设计和使用繁体字电子手册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该电子手册的设计原理为:以Typeture造字程序作为工具,对GBK字库中没有的繁体字进行造字,使用Word 2003中的书签和超级链接功能对繁体字进行有序化整理.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汉语刊名使用有些混乱,绝大部分刊名使用正确,也有少部分期刊使用不规范汉字。目前主要是把繁体字乱用,繁体字早已被确定为不规范字,而少部分科技期刊中有刊名全使用繁体字的,有繁简体混用的,也有手写繁简体写错的。笔对农林水部分期刊的刊名作了调查,在230种期刊中有33种不规范,如全繁体刊名的《大学图书馆学报》刊名内学、图、书、馆、学、报为繁体;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语委、中国版协、中青社、语言文化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集中青社,就当前出版物中繁体字的使用,简体字转繁体字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青社原副总编郑一奇说,从目前的出版物看,简转繁,实际有两种转法:一是依照《简化字、繁体字、选用字、异体字对照表》转换,或者说依《新华字典》、《辞海》简体、繁体对应转换;二是依照古汉语中使用过的字、1949年以前使用的  相似文献   

8.
《古籍著录规则》中"规范繁体字"提法的商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体字是国家法定的不规范字,“规范繁体字”提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我在唱卡拉OK时点了一首名叫《红河谷》的歌曲,令人惊讶的是屏幕上显示出三个大字:红河,显然这个“”字是错字。又有一回,在一份使用繁体字的印刷品中,我看到了岳飞的著名诗词《满江红》的一开头是这样的:“怒发冲冠…”,在这里,头发的“发”变成了发展的“发”。现在,翻开一些用电脑进行排版的繁体字出版物,这类错误比比皆是。下面我们来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并介绍防止出错的方法。发生错误的原因大家知道,在我国大陆和新加坡使用简体字,在港台等地使用繁体字。简体字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来,因此很自然地繁体字和简体…  相似文献   

10.
大街上各式各样的牌匾经常有错别字出现,本文对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规范牌匾用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常见类型常见的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问题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第一,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使用。牌匾广告的不规范用字中,许多都是繁体字、简化字混写。有些商铺在使用繁  相似文献   

11.
郭文娟 《大观周刊》2012,(16):I0001-I0001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首次将“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调整为“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也就是说,繁体字,文星文等非规范的语言文字不能在今年的高考答卷中出现,考生使用网络语言更要谨慎。  相似文献   

12.
表外字能不能写成繁体字?这是许多编辑在文稿编辑加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所谓表外字,是指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外的字,即8 105个汉字以外的字.所谓能不能写成繁体字,实际上是说表外字的偏旁是否可以不进行类推简化. 关于这一点,《通用规范汉字表》没有明确说明,而字表课题组在《(通用规范汉字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类著作往往涉及大量古籍资料,作者引用的古籍资料不少都来自线装本或繁体排印本.而今人写作的研究性著作通常使用简体字排版,作者一般也使用简体字书写.因此这就存在一个繁体字系统向简体字系统的对应转换问题.而作者书写时一般比较随意,不怎么注意或不太了解繁体字系统和简体字系统复杂的对应转换,因此在这些稿件中往往混杂繁体字、异体字、旧字形,甚或会混杂一些汉字系统中不存在的自造简化字;有时该简化的时候不简化,不该简化的时候又简化,这些无疑给编稿带来很大难度.如果编辑忽视了此类问题,这些不规范用字就会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中,实际上,在正式出版物中也时常会发现这类不规范用字现象.在此,笔者拟列举一些引用古籍资料时常会遇到的用字不规范现象,并作简要分析,以期引起作者和编辑工作者对此类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汉字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汉字将近6万个,书写现代汉字7000个,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汉字字数多,结构复杂,字形与读音联系不紧密,给使用者带来很多困难,造成很多混乱。因此,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可是,目前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使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使用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消除用字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7月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而不能使用不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5.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印行古籍和有关古籍的书刊时用简化字还是用繁体字,用新字形还是用旧字形,很不一致。如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的《陆游集》用简化字新字形,而1978年出版的《李太白集》用繁体字旧字形;1977年出版的《水浒资料汇编》用简化字新字形,同年出版的《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用繁体字旧字形,而《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则又在简化字新字形中间夹杂着繁体字旧字形。上海出版的《春秋左传集解》、《荀子简注》用简化字新字形,但《刘禹锡集》、《唐宋诗笺注》等又用的是繁体字旧字形。  相似文献   

17.
繁体字版译著与普通中文图书在印刷文字等许多方面不一致,在题名、责任者翻译上存在差异。本文根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及CALIS联合目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对繁体字版译著检索途径题名和责任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7)
科技期刊使用文字应当规范文/王经武汉字简化字已经在中国经历了40年的使用时间,其优越性已不言而喻,真正作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离不开了。但近几年来繁体字回潮,且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无论从电影、电视、印刷品、出版物,还是商品广告、医药、食品说明书到各种日用品...  相似文献   

19.
俗字也误人     
<正>文字的实用性使然,自古以来,汉字在漫长的书写过程中,无论形、音、义,都往往会产生一些变化。除了正字,即今天所说的繁体字之外,通假字、异体字也被大量使用。特别是汉字在民间,出于书写方便,还产生了大量的俗字。这些俗字的多数,都成为了今天通行的简化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在简化字推广以前,繁体字是正规书写,印刷的书籍都是采用繁体正字。不过,由于生活中大量使用俗字,这些俗字也在书写过程中侵入本当正规书写的繁体字文本之中。这种俗字入侵,也不限于抄录文本,还进入印刷文本内。在古籍中,除了字书以外,一般书籍俗字也时而寓目。如清人陆心源所纂《宋史翼》卷一〇《冯时行传》记载黎州“其应於互市物货,仍不许见任官收买”,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七绍兴三十年十一月乙未条则记作“其应干互市物货,仍不许见任官收买”。据此可知,当作“应干”。应干为一切相关之意。清人对宋人所用此语不大熟悉。  相似文献   

20.
我们看报纸,首先看到的就是报头。别看报头只有三五个字,多则七八个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学问。纵观报头文字,或行书,或楷体,或黑体;题写报头的人,有书法家,有领导同志,也有用电脑打出来的文字。但不管哪种字体,也不管何人所写,文字要规范、正确,这是原则问题。我们平常看报纸时,发现有许多报头题写得较混乱、不规范。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生造字,比如将“開发报”写成“開发报”,这里的“開”,既不是简化字,又不是繁体字,而是硬编造出来的文字。这正如饭馆里小黑板上写的菜谱,将“白菜”写成“白(艹才)”那样不伦不类。倘若把报纸的报头也降格为饭馆里菜谱那样的层次,实在有损于报纸的声誉。第二种是用繁体字。在不规范的报头中,繁体字的报头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繁简杂陈,同一个报头中既有简化字,又有繁体字。比如《侨报》,“侨”为简化字,“报”为繁体字,也有点非驴非马。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颁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的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此规定下发后,有的报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