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相似文献   

2.
“投稿派”     
叶圣陶老先生说自己是个“投稿派”,他不轻易答应编辑的约稿,有了合适的稿件却会主动给你送上门来。有次我随丁景唐先生一起,专程到他府上拜访,请他就三十年代的新文学写篇东西,他连连拱手说“不行,不行”。我们再三恳请,他还是婉言推辞:“我可以考虑考虑,但不能接受约稿。”直到送我们出门时,叶老还风趣地说:“我可是一个铜板也不欠呵!要是答应下  相似文献   

3.
王正明 《新闻前哨》2003,(12):24-25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一个细节,至今在我脑中萦绕:焦裕禄顶着风雪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向一双膝下没有儿女的老人问寒问饥,老人问他是谁?他说:“我是你的儿子。” “我是人民的儿子”这也是本文作者穆青从事新闻工作半个多世纪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是我党新闻战线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5.
时间:1990年10月16日地点:中原航空公司济源机场9时许,济源四方的乘客急匆匆赶到机场,竞相购买济源到郑州飞机票。一个打扮一新的老农挤到售票窗口,大声说:“来5张机票!”“买这么多?”售票员有些吃惊。“5个人,你不给两对半机票会中?”老头挺有风趣,我便和他聊了起来。他是承留  相似文献   

6.
“替罪羊”一词是出自基督教的宗教典故。在基督教《圣经》中灼《旧约全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出现并加以阻拦,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恩上帝的了。”后来,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一只公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作为燔祭,献给上帝。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从香港回到北京上任“中国人寿”总经理时,王宪章讲了一个故事:有朋友请了个老头照看孩子,结果数月后小孩变得像个老头——慢吞吞地答话,弯着腰走路,搬着小凳去晒太阳。王宪章当时说:“中国人寿”可不能像老头。 2002年10月22日开始,王宪章公开提出了“中国人寿”的股份制改造计划,将改革的利刃插进国有独资保险公司机制改革的骨髓。王宪章开始了一个看来疯狂的改造计划:将一个背负沉重的公司脱胎换  相似文献   

8.
徐城北  大荒 《出版参考》2007,(10):39-40
1958年夏的北大荒.到了收割麦豆的季节。一个高而瘦的老头手持镰刀割麦.连队指导员掏出怀表测试其速——老头每分钟只割十刀.而其他右派分子每分钟平均可割八十刀!指导员仔细观察。发现老头每次把握的麦秆甚微.于是手把手教他“握大把”和“砍滚刀”的要领.老共还算机敏.经过数次演习.“握大把”勉强可以对付.遗憾的是镰刀每砍下去.只能断麦二三茎矣!指导员叹息地说:“我找个小娃儿来.一根儿一根儿地拔.也要比你快哟!”老头直起腰来,“嚓”地一声点着蹩脚香烟:“干农活有两怕,一怕劲头小,二怕个子高,都让我占全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个财主生了一个笨蛋儿子,以致财主每次出门都得为他准备回答客人提问的话。一天,财主又要出门了,他对儿子吩咐道:如果有人问你,门口的石头狮子是哪位石匠雕的?你就回答:小畜牲何劳询问。如果问你:令尊何往?你就回答:上山与名僧下棋。如果问你:何时归来?你就回答:早则日暮,晚则与僧同宿。如果问你:壁上所挂何画?你就回答?唐朝古画。如果问你:案上所置何物?你就说这是传家之宝,一代一个。财主走后,果然有客上门。  相似文献   

10.
找报纸     
8月16日上午,信阳县十二三里桥乡莲花村青年农民李选伟为找一张《河南农民报》,在屋里闹翻了天。他弟弟小二在屋檐下哭着:“我没拿,你为啥打人,嗯嗯嗯……”。“你没拿,鬼拿了?难道它会飞?”正在菜园拔菜的李大妈,听到两个儿子在屋里闹,把菜往篮子里一丢,说: “大鬼娃子,为啥事,你又把他惹得汪汪叫?”“谁叫他拿我的报纸呢?”“我没拿,他冤枉我,嗯嗯嗯……”小二哭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06,(5):43-43
逃跑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对方很感动,就照做了。不久,他的右手也截掉了,他再次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获批准。再后来,他的右腿也截掉了,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时却遭到了拒绝。战俘问:“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这次不行?”对方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是分期分批地逃跑。”粗心夫妻在汽车里,妻子突然抓住正在开车的丈夫,惊恐地叫道“:快停车!我们回去!我忘了把电热器的插头拔掉了,一定会起火的!”丈夫楞了一下,涨红了脸说“:不要紧的,我早就应该告诉你,我忘了关水龙头。”中国幽默网小幽默…  相似文献   

12.
17岁那年,他应征入伍。到部队后,被分到一个大山里的连队。因为他个小干体力活不行,像出黑板报跑腿送个信之类的活就让他干了。嘿,他居然把小板报办得有声有色。当兵第二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生的命运。那天指导员找到他说:“听说团里办了个新闻骨干培训班,你想不想去?”他一听兴奋极了,拿着指导员的“保举信”就到政治处找新闻干事自荐,人家看他热情挺高就收下了。在这里他知道了一些写稿投稿的初步知识,结果2个月后就在军区报上了一篇题为“黑板报‘主编’见闻”的小稿,接着又在解放军报登了一篇,这两篇小稿对他…  相似文献   

13.
证明还活着     
老王离开家乡来到城里跟儿子居住.养老金由当地保险公司的小李按月打到他的工资卡里。这天,小李打来电话,问他是否还活着。老王火了:“我不活着,难道是鬼在跟你说话啊!”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手机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像有心思,几次嗫嚅着,欲言又止。我问:“爸,你咋啦?”母亲答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  相似文献   

15.
人性的善良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贩子的故事.他拐了一个4岁的男孩儿,在火车上,男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他叔叔,并且求着叔叔讲故事给他听.孩子说,叔叔,你是不是也给你的儿子讲故事听他才睡觉?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福     
昨日读报,读到两则关于读书的消息,忽然在脑际蹦出一个挺特别的词:读书是福。这个“灵感”使我感到兴奋。《北京日报》上的消息说,在书市上,一个学生对卖书的人说:你看有什么好书给我挑150元的,不管什么书,只要有气派就行。原来他是一个司机的儿子,他们家新分了房子,父亲购置了书橱,但家里没有书,他父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晨,滕州市档案局(馆)接待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农妇介绍:她叫刘贵兰,是木石镇沂南村村民。她父亲刘旺才在1956年“二次土改”时被划为“漏网地主”,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她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高扬,因家庭成份是地主,始终没有说上媳妇,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跟她来的这一个是小儿子高明,他的命比他哥好,赶上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唯成份论”,  相似文献   

18.
开心乐园     
哭声笑声妻子给丈夫念书里的一段话:"人生以自己的哭声开始,以亲人的哭声结束。"丈夫说:"正好相反,人生以亲人的笑声开始,以亲人的笑声结束。"妻子问:"为什么以笑声结束?"丈夫答:"可继承遗产了。""聪明的酋长"某酋长有爱听故事的嗜好。一天,他大宴宾客。在他的再三请求下,一位外地的客人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位客人在城里遇见过一个非常自命不凡的人,客人对他说:"请你猜猜我口袋里放了什么。要是你猜对了,我就把这些鸡蛋的一半送给你:要是你能猜出鸡蛋的个  相似文献   

19.
距今大约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在卫。一天,学生子路问他:“卫公倘使请老师留下来执政,您老首先要干的事是啥哩?”孔子答:“那必定是正名。”子路说:“您老头脑僵化了点。干它几件实事不好?去正什么名嘛!”孔子叹口气说:“仲由,你不懂。正名太重要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事不行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无所适从,那就什么事都干不了啦。所以啊,君子立了一个名目,就要把道理讲得明白,这是不能马  相似文献   

20.
类别:新闻成才之路编号──江道衍丹心揭丑获“正果”1982年,德阳县宣传部干部江道衍看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用公费为自己修建了119平方米的超标准住宅,决心给上级党报写稿揭露。他妈妈知道后,流着泪劝他说:“县老爷你惹得起吗?你爸爸给小领导提了个意见,就从城里调到乡下的中学去了。”江道衍没有退却。他想的是:县城许多居民住房有三代同室的,有6个人住10平方米的,有的空中架吊床,有的睡觉“三班倒”,而县领导竟这样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把受打击报复之虑置之脑后,他说:“即使受打击报复,充其量,我不升官,不发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