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初步培养幼儿的方位概念:上、中、下。2.会正确地认识上、中、下方位。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课前把需要用的小棋子都摆在插板上。一、游戏导入1.复习1-10的点数教师弹琴“十个小朋友”,幼儿随琴声边唱边插棋子。(收棋子也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2.
1.现在的所谓实践课、汇报课、研讨课、观摩课、评优课、比赛课等,说白了都是上给别人看的课。什么时候教师的课只上给自己看了,上出了自在,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学就有福了。  相似文献   

3.
1.学习运用符号,比较数的大、小、一样多。2.在操作中让幼儿初步理解数的大、小与多、少之间的关系。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幼儿课前学会儿歌《不能错》。3.教师课前学会儿歌《大嘴巴》多》。4.儿歌字卡一张,教师自制大、小、多、少、一样多汉字字卡各一张。  相似文献   

4.
金敏 《考试周刊》2010,(44):106-107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外英语教师的素质差异和在英语口语课上的优劣势.指出中外英语教师上英语口语课各有优势,应充分发挥中外教师的优势,努力克服其劣势。同时,中外教师应相互学习、互通信息,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应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学生的需求、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将口语课上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实践课。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读、启、练阅读教学模式”为题的实验方案。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读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来理解和欣赏课文内容.精读课,由教师引导学生读;启读课,由教师扶助学生读;自读课,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在学生读的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2009年山东、海南的高中数学教师远程培训课程中,我们选择了函数的单调性的入门课,通过与各地教师的讨论、交流,发现大家对该课的定位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作用,讨论了函数的单调性入门课的定位,根据一些教师的经验,我们对该课的教学和如何整体把握“单调性”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统计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馓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实施十年有余了,但不少统计教学的课堂里,数学味太浓,统计味全无的统计课也不少见.笔者不久前就听过一节平均数(第一课时)的课,这节课折射出教师对统计课目标定位及实际生活例子选择上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皖香 《考试周刊》2010,(34):141-141
c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前热身一课上活动一课后归纳”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在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中更能积极投入,充分展现自我。并且只有在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的英语课堂中才可以使原本呆板机械的语言活动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朝气和动感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起学生上英语课的热情,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课前热身、课上活动、课后归纳呢?  相似文献   

9.
蒲晔芬 《陕西教育》2011,(10):51-51
目前由于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对导课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本质上认清导课的作用反而把它当作可有可无.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教学压力增大.课程进度延后。另外有些老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急于追求导课的效果.这种忽视导课意义只重视形式的作法有舍本逐末的嫌疑.势必导致导课内容与课文内容衔接不合理.最终给课堂教学带来困难.另外我们一些教师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导课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之路似乎越来越难走.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历来众说纷芸.让人莫衷一是。有的课看起来很漂亮,却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有的课看起来热闹,但华而不实,学生收效甚微。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在你的课堂里.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何使你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效.这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课例大家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遴选了一节复习课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见本刊2011年第3期,授课教师张宏政),供大家点评研究.截至5月10日(截稿时间),共收到点评稿件90余篇.点评稿基本上都立足作者的教...  相似文献   

12.
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同级的一位年轻教师上了一节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相结合的示范课.而另一位老教师用传统的方法也上了同样一课.原以为“洋”课要比“土”课的效果好.但调查发现学生对那堂传统的“土”法讲授知识掌握得更好.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3.
时下,作秀课、表演课盛行,这与开课教师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不无关系.但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对一节公开课的评价上--怎样的公开课才是一节好公开课?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教师来说.上一节课容易,围绕一个主题上好一节课就难了,而要让教师明白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就更困难了。课例研究就是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上课的教研方式。它通过广泛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复杂,变化多样。“课型”研究是我们认识和把握课程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实践中,课型研究有利于提炼不同类型教学的基本规律,细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指导.提供共同对话和研讨的平台,为新手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撑。促进课程常态化实施。但在初期.课型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械化、程式化、学科化等负面的影响。随着实践的深入.通过不断的建构和批判.课型越来越灵活而多样化。在未来的发展中,课型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课型及其规范:从流程到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研究品质;研究基于“方法”的教师有效指导技术:使得课型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体系化、具体化、层级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难上,是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复习课是热剩饭”,是诸多学生的看法.其实,只要教师准备充分、教法得当,学生对复习课还是能欣然接受的.复习课是针对性极强的课,它既要弥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尽可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相似文献   

17.
浙江师范大学与浙江省丽水市的两所中学合作开展一年的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培训形式除了专家讲学外,大量的是“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笔者在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复习》时深感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在许多省已经好几年了,关于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但关于新教材中如何上复习课这个问题,却为研究者所忽略.一线教师常说:复习课?还会有什么新花样?以下是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复习课难上的重要原因,是内容缺少新鲜感和教学手段选择的困难.因复习时需将知识系统化与条理化,故教师往往会面面俱到地梳理概念、规律,再加上笃信“熟能生巧”,题海练习普遍存在,但效果并不理想.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复习课已多次订正的内容在以后的测试中仍有不少学生犯错.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复习课讲过的内容学生真的懂了吗?原先的错误有没有得到纠正?复习课怎样上才更为有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课上缺什么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有机会聆听许许多多的课:一线教师的课、专家的课、“南派”的课、“北派”的课……在聆听的过程中自己总是被出课教师精妙的设计所折服;总是被出课教师的诙谐幽默所吸引;总是被出课教师的动.睛所感染。但是课后总感觉在我们的阅读课中还是缺点什么。缺点什么?我想缺少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单项式是一个传统内容,传统内容的教学怎样“与时俱进”?我们在跨区域带徒活动中进行了一次螺旋式加深发展的行动研究,研究的形式是:多人同课循环——多位教师接连上同一内容(单项式)的课.这种实践形态,虽内容重复,但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集体共同参与研制的,后一教师是在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总结前一教师的成功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保证了后一教师的预设更科学、启发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验证后的案例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具体流程一般为:第一个教师按自己的意图上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调整后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调整后上第三次课.如此有序推进,最后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反思、提炼教学经验.实践表明,这种教学形式能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能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