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英语专业新生语言能力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学生语言能力下降的原因,探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英语精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从课前、课中、课后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让学生真正达到口头上用英语进行交际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既是贯彻语言交际功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发展其它英语技能(读、写)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最直接,最简便的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题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  相似文献   

4.
积极开发并综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次对西藏自治区普通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尤其是农牧区中学英语教师课程资源观念淡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力较弱;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渠道单一、效率低下.因此,只有将英语教师作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同时重视学生这一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社会各方面资源,才能促进西藏自治区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文是教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综合材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如何通过课文教学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及智力的开发统一起来,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教研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此为指导思想,遵循教学原则和认识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恰当运用“读、议、讲、思、练”,对中学英语中、高级教学阶段课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经过不断探索、改进,逐步总结出了英语课文教学“五环节”教学法,即“阅读→讨论→讲解→小结→练习”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陆玲 《阅读》2013,(12):27-28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英语作业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以蓝本教材为依托,设计有过程、有方法、有个性的分层作业,并进行行动研究,分析分层作业设计和实施模式,以期促进教师转变作业理念,提高设计能力。以便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双语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立体化的评价。当前对少数民族地区在双语教学中的整体性研究不够。应全面创新评价机制、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能力评价的构建标准,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语言首先是有声的,也就是说,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凭借这有声语言,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应从语音入手,这是学习这种语言的基础.要全面地、较巩固地学好一种语言,必须有声地来掌握该门语言,也就是,首先应该掌握语音.因此,大学外语系的语音课教学历来倍受重视.对于师范性质院校来说,语音教学的意义则更加突出.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大都要输送、补充到教育岗位上,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以平生精力致力于中学英语教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则是第一次直接接触外语.因此,中学的英语教师将成为第一个直接模仿的对象.他们模仿教练的发音、语音和语调,所以,教师的语言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从一进校门,到中学毕业,一直到进入社会,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师范院校的英语系学生来讲,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是何等的重要.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不仅是一批,一代学生的重任.对于宁夏教育学院英语系的学生来讲,是否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到全宁夏地区中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阅读教学要以教材为媒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