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需要爱     
吴维斌 《教师》2012,(9):19-19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是啊,没有爱哪来的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因此,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晏红 《家庭教育》2006,(4S):30-31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迷,旁观清”。  相似文献   

3.
金蓓蕾 《文教资料》2011,(6):138-139
什么是教育,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郑杰老师在《认识人,才有对人的教育》中曾给出了答案。结合教学实际,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获得了启示:教师只有从“爱”中获得动力,爱自己、爱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才能完成对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体现师爱呢?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的确如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才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并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一、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因此说,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只有在这种充满尊重与温馨的氛…  相似文献   

6.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力量,学生是劳动对象,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往来,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协调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对学生的爱,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心学生,时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在学习方…  相似文献   

7.
每当一个人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值得尊敬和热爱的老师。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老师多年不忘,铭记在心,并充满敬与爱呢?因为学生尊敬并热爱自己的老师,是教师尊重热爱自己的学生所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也取得不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这正如俗话所说:“不洒秋风,难得细雨。”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89):168-169
<正>"亲其师,信其道"是中国的一句古训,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是教育学生爱自己的老师,要主动和老师亲近,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老师所讲的道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笃信不疑,潜心研习。从我的角度看,则是指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搞好教育的出发点,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从热爱学生开始。正如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孩子爱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从教  相似文献   

9.
在第23个教师节前夕,编下这组爱花、爱草、爱树木的稿子,忽然觉悟到,爱这世间的花花草草,不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吗?是谁说过,教育的全部就是爱。那些因为爱而奉献着并且快乐着的人,就一定是最可爱的和最可尊敬的人。比如在教师自己的节日里将这样一束采自生活的花花草草献给所有被称为“园丁”的人,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刘力 《山东教育》2005,(28):61-61
“到底是谁乱收费了?是教育官员?是教师?是学校?还是教育产业?‘教育乱收费’的提法使整个教育行业蒙冤,大家反而不知道谁在乱收费,‘灰钱’到底落在谁的口袋里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对目前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提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总能见到这样的教育现象:一些学生犯错误后,在教师批评时,要么目光漠然,爱听不听:要么洋洋不采,蛮不在乎;更有甚者明知犯错.态度蛮横,无理辩驳,公开与老师顶撞,事后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此时教育的力量是多么无奈,不禁惊呼:是谁偷走了他们的自尊?教师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呢?  相似文献   

12.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有资格教育孩子。自从我踏上教育之路,我就时刻以高尔基的话警惕自己,做一个爱生如子的好教师。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呵护着教师的工作,但是光有工作的热忱行吗?困难是不会怜惜我们的,它会一次次地向我们挑战。我也曾焦虑过,苦恼过。上课,学生个个听话,对教师言听计从,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智力正常的学困生?下课了,学生个个对教师点头微笑,礼貌问好,但为什么总有  相似文献   

14.
王定文 《宁夏教育》2013,(7):128-128
著名教师斯霞,将她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作为教师,自从融人了这项远远大于自己的宏伟事业,对爱的珲解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更是一门艺术。试想,家长为什么认为把孩子交给教师会很放心?在孩子心目中,教师的话为什么总是真理呢?那么,为人师者怎样在教育教学中把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滋润学生的心田呢?  相似文献   

15.
要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何处体现其魅力呢?答案就在教师这一份神圣的职责中。
  一、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魅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温馨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这种爱应该是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爱。教师要把爱注入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所有教育都应该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给学生真情的母爱,是用友情去弥补亲情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鼓励去驱逐畏缩,用爱心去抚慰创伤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智慧撞击学生思维波澜的教育;爱心教育是用回避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承认差异、开发潜能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爱心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心教育是具有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学生的需求先于一切,学生的困难急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意味着“无私与奉献”,所以选择了教育职业就注定了与“奉献”牵手;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就意味着与“无私”齐驱。所以教师最大的魅力就是“无私奉献”的爱。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96年大学毕业到中学任教,两年即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报刊登载了我的事迹,同行们纷纷来信问我:为什么能令一个纪律散漫的班级成为县先进集体?为什么能令已经辍学的学生纷纷回校?为什么能令学生的学习成绩飞跃般进步?有什么秘诀呢?  我曰:“无他,唯爱尔。”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只要有满腔热忱的爱,教师一定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爱党爱祖国更爱穷家乡  爱党爱国,这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前提条件。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正人先正己,教师只有讲…  相似文献   

17.
丁丽娟 《学子》2015,(1):58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学生,学生就不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学生。"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师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一、爱的教育的内涵爱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被爱者的成长。爱的内涵可以是恒定的,而爱的形式却可以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8.
刘振华 《课外阅读》2011,(11):147-147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教师的理解宽容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  相似文献   

19.
周婷婷 《红领巾》2011,(7):74-74
看了题目,有些人一定觉得好笑,自己怎么爱自己呢?其实,大家仔细想想,谁不喜欢自己呢?  相似文献   

20.
曹熠 《宁夏教育》2013,(4):50-50
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学生,是衡量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教师要乐于和善于读书学习,不断丰富学识、加强积累,才能通过实践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艺术,达到“寓乐于教”。我欣赏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否都很爱自己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