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郊区也变成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使农民也改变了发家致富的观念,他们懒以生存的土地已经不是以耕种为主,而是转向了房地产.而对于房价激增的城市居民来说,与商品房的昂贵售价相比,更加青睐于小产权房.当供需之间的矛盾达到平衡后,交易产生,但是交易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小产权房”这样的困境下,各派学者专家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小产权房”与我国三农政策相冲突,如果在法律上给予承认“小产权房”,那么这种现象无疑动摇了我国现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政策,“小产权房”的合法化则等于违法.还有的一些学者认为,“小产权房”的问题应从完善我国法律入手,确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的相关法律来解决这问题.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知识,从成本收益分析入手,对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经济分析,着重对现有制度下“小产权房”各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在法律没有明确“小产权房”地位的情况下,“小产权房”要得到法律的认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满足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定,同时优先保障本集体的农民和农业经营人的居住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情形对现有的“小产权房”进行处理。另外,“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对一些制度,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集体土地管理制度、集体土地利用制度等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不可否认,小产权房的出现及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其不仅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也反映了农民对提高土地征收收益及居民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愿望。本文通过对小产权房概念以及我国小产权房现状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小产权房问题的产生原因,在法律途径、城乡二元体制、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出适合我国实际的小产权房合法化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小产权房是我国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度下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出现的。小产权房建设虽然违反了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但它的存在在某种程度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小产权房涉及国家、农村集体、农村个人以及小产权房购买者等多方利益,如何妥善处理小产权房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小产权房利益博弈及出路——从“正名”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市的高房价催生出大量的小产权房,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几年前“画家村”案件将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推到了风头浪尖,而最近热议的物业税和对小产权“正名”的呼声又让小产权房问题升温。小产权房实际上是因规则欠缺而导致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要解决此问题应循序渐进地改革现有的制度。就目前而言,应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如有限度地为小产权房“正名”、增设物业税等,但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和城乡二元政策势必在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谋生的道路。而城市有限的土地无法满足逐渐增长的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或农村与城市交界处的小产权房。正是由于小产权房价格低廉的特点,使小产权房的规模不断扩大,小产权房的转让合同也屡见不鲜。小产权房并没有国家规定的三证齐全,其使用者并没有取得小产权房的所有权。所以,有必要对于小产权房转让合同的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小产权房的概念和根源入手,分析什么是小产权房,小产权房问题的根源和小产权房问题的现状,针对一些现行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主要包括改进现有土地政策,在具体的法律政策上要对小产权房分别对待,在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加强监督等,以期能对该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的推进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增长催生了小产权房。国家住房建设部近年来一再出台政策遏制小产权房的交易,提示人们购买小产权房的高风险,但是因其价格优势,小产权房成为了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无奈之选。小产权房的非法性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小产权房成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分析小产权房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两点解决意见:出台保护居民居住权的相关法律;完善国家土地管理、使用、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小产权房”和保障性住房都是中国在房改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两者的开发动机虽然不同,但是在社会功能及覆盖范围上却存着很多相似之处.将“小产权房”变更为保障性住房,既能改变中低收入者无力购买商品房尴尬窘境,又能有效地扩大保障性住房的来源,而且可以为部分“小产权房”提供一个合法的解决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分析研究了“小产权房”变更为保障性住房的可行性及其具体方法,为我国“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产权房体现出农民财产权未得到平等保护;它和现行法律规定相冲突,购房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障;对小产权房进行强拆或者直接转正,或者对农村土地私有化等建议均非上策,而应该通过修改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实现小产权房用地国有化和城乡户籍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的法律困境。  相似文献   

11.
现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试点分别以财产流转性收益和农村金融市场扩展为抵押主题,采取农民房屋所有权并附属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抵押二种模式,多种类型.试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存在抵押权合法性、抵押物处置效力的法律风险.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应遵循合法性途径,完善抵押登记制度,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应市场化运作,其受让后的宅基地使用权期限可界定为30年为宜.  相似文献   

12.
房产权本来没有"大"、"小"之分,"小产权"也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的涵义没有一个规范的解释。"小产权房"存在着多种法律风险,"小产权房"的产生折射出很多深层次问题,"小产权房"合法化将会产生严重的结果。因此,应立即叫停"小产权房"建设,同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法律和政策两个角度认真研究对待、解决和规范"小产权房"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借鉴丹宁勋爵的婚姻家庭法学思想,在居住权方面给予被遗弃的妻子特别的保护.付出多年家务劳动的妇女应当获得一份家庭财产.夫妻购买一方单位出售的公房获得的所有权由夫妻二人共有,法律应当允许并提倡在合同或房产证上写夫妻二人名字,离婚时应优先照顾子女和妇女权益,对夫妻个人和单位同时享有部分产权的公房在夫妻离婚时可以在三方同意下以面积为准折换为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耕地保护的加强和城市可供土地的日渐减少,商业拆迁将会替代土地征收成为不动产权利冲突的热点。分析现行拆迁模式下权利规则的弊病,借鉴法经济学者倡导的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构建新的商业拆迁权利规则。该规则应兼顾公平和效率,能够有效平衡商业拆迁过程中各方的利益,构筑新的拆迁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不应当受《合同法》第214条租赁期限最长为20年的限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应当有最短期的限制。《合同法》第236条规定的租赁期限的默示更新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租赁期间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知道承租人对租赁物继续使用;出租人未提出异议。《合同法》第215条关于6个月以上的租赁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的规定不尽合理,应当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家已经下令清除小产权房,这标志着小产权房将要退出历史舞台。小产权房涉及农民、购买者、开发商、村集体这些主体,主体的多样性也使得其关系的复杂性。国家在清理小产权房的过程中合理认定各个主体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对稳定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各个主体在小产权房这一行为中的行为动机和获利情况,从而对合理分配小产权房责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房产优先购买权是特定主体在房产交易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优先于其他人购买出卖人房产的权利。本文通过对房产优先购买权的理论梳理,在比较击的视野下结合我闺的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针对我国房产优先购买权冲突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房产优先购买权冲突的合理规则和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