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顾问:我是军报函授学员,搞报道是初学乍练。学习期间,我试着写了一些稿子,老通讯员看了我的稿子,都说没“军味”,不适合在军队报刊上发表。请问:什么是“军味”?怎样才能写出军味?51240部队杨速胜杨速胜同志:你当兵时间不长,学写稿子也刚刚开始,一下子写不出“军味”并不奇怪,这主要与你对部队还知之不多有关。其实,说白了,“军味”就是军队特点。军队既然有别于地方,那么,为军队报刊投稿就应区别于为地方报刊投稿,就是要有军队特点,有“军味”。我虽不能为“军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想,“军味”应包含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2.
石翼  孙健 《军事记者》2005,(5):70-70
本期函授开学不久,就收到不少学员采写的新闻稿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反映边防和基层的稿件中。有相当多的稿件是军事训练题材的,而且大都写得有内容、有特点,这是很难能可贵的。部队训练是部队通讯员接触较多的题材,善于抓住军训的特点进行及时报道,是部队通讯员的基本功。而有的学员因到部队不久,对军训工作不熟悉而对军训报道不感兴趣.甚至采取回而避之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训练报道对于初学写稿的学员来说,的确有些难度,但作为立志学好军事新闻报道的学员.应当迎难而上,力求攻破。这里,我们集中点评几个学员的军训报道.目的并不在于肯定和赞扬他们的稿子写得如何好,而主要在于表彰他们这种不畏艰难扭住部队中心工作不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笔耕30载,暮年仍“爬格”的老通讯员。《新闻知识》编辑部对我的新闻敏感强.见事早,行动快,常有稿子写的通讯作风,倍感兴趣,约我写一篇如何捕捉新闻题材的体会文章。显而易见,编辑部的意图在于推出一个通讯老兵的体会,以帮助初学新闻写作的年轻同志解决“无啥可写”的问题。我的主要体会是:只要深入生活,广交朋友,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紧扣时代脉搏,就有抓不完的题材,写不完的稿子。下面谈谈自己抓题材、写稿件的具体做法。上对中央方针,下联工作实际,抓住典型认真写。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4.
本期函授开学不久,就收到不少学员采写的新闻稿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反映边防和基层的稿件中,有相当多的稿件是军事训练题材的,而且大都写得有内容、有特点,这是很难能可贵的。部队训练是部队通讯员接触较多的题材,善于抓住军训的特点进行及时报道,是部队通讯员的基本功。而有的学员因到部队不久,对军训工作不熟悉而对军训报道不感兴趣,甚至采取回而避之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训练报道对于初学写稿的学员来说,的确有些难度,但作为立志学好军事新闻报道的学员,应当迎难而上,力求攻破。这里,我们集中点评几个学员的军训报道, 目的并不在于肯定和赞扬他们的稿子写得如何好,而主要在于表彰他们这种不畏艰难扭住部队中心工作不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稿报道的战友向我们诉苦,“我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都有时效性,可就是见不了报,你说邪门不?”我随手翻了翻他保留的底稿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是邪门,而是你把门走邪了。”也难怪,他写的稿子都是一些“应景稿”。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他就写妇女生活;“五四”青年节时,他就写青年活动;春节前夕,他就写某某请假,正月十五前他又写起了闹花灯。底稿一大摞,真正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却不多。纪念节日的稿子,报纸需要,完全可以写。然而,这方面的稿件用量毕竟很少。再说你如果卡着“点”才往报社寄,弄不好就…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走样了,可稿子见报的并不多。于是,我对这个说法怀疑了,请帮助我弄清这个问题。81246部队焦德欣焦德欣同志: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多给他们讲讲文章多修改的重要大有益处。有些通讯员,虽写作基本功不大好却…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初学新闻写作,刚知道“五个W”。为把“五个W”说全,我总是在写稿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详尽。可把稿子拿给编辑看,编辑老说我写得太啰嗦,为什么我的稿子总是啰嗦呢?54648部队付珂炜付珂玮同志:你刚学写作,就能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精心写好“五个W”,这是一个写作的进步。然而,写全“五个W”与语言啰嗦并无直接联系,更不能说写全“五个W”是语言啰嗦的必然结果。因为写全“五个W”在于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清楚是不能与啰嗦画等号的。既如此,啰嗦之弊源于何处呢?按照我的理解,啰嗦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一个老通讯员告诉我,“初学写稿要多写,登稿子要靠碰”。我一想也是,有时自以为写得不错的稿子报社不用,而不费大劲的稿子却被刊用了,这不是“碰”中的吗?不知这种看法对不对。84806部队车宗友辛宗友同志:恕我直言,“登稿子要靠碰”的看法是不对的,同时,对自己提高写作能力也并无好处。要知道,一篇稿子在版面上变成错字,是要经过编辑精。:筛选(有时选中的比例仅在1%以下)和删改,经过组长、部主任及社领导严格把关的,质量差的稿子即使一时蒙过编辑的眼睛,《终也会在层层审查把关中被淘汰。这就告诉我们,稿件见报…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谢顾问:我写了不少新闻稿,可编辑和有经验的报道员总是说我写的稿子太“空洞”,那么,我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毛病呢?五四六七五部队维铭维铭同志:所谓“稿子写得空洞”,就是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稿子空洞的、王要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深入采访不够,了解情况不细,不掌握较多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因此写作时只有靠概括和估计来成文。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空洞,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重点讲几个避免稿子“空洞”的方法,仅供参考。一是要写细、写具体。这是防止空洞的一个有效方法。比方说,你在写某个新…  相似文献   

11.
一、采访要善于引导去年初,军务处的费参谋让我写篇科技方面的稿子。我问他有什么素材,他说了一大堆数字,什么有多少技术成果,有多少获得军区、总部的科技成果奖,等等。可从这些数字中看不出有什么新闻价值。再问他还有什么情况,他说这些数字和成果够突出的了,还不能写篇稿子吗?当问他部队在科技工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时,他可能理解成写不成表扬稿要写批评稿,便说没什么问题,我们单位的情况比较好。而正在这时,领导找我安排了其他任务,科技方面的稿子就此“搁浅”了。过了几个月,黄参谋再次约我写写他负责分管的科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谢顾问:我是一名驻守在渤海前哨小岛上的报道员,脾气特别,平时不爱和人开玩笑,也不爱发脾气,甚至说话也低声细语的,战友们都喊我“男小姐”。自调到报道组后,我已有105篇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有经验的报道员说:“这与你的性格有关.没有阳刚2气的人写不出好稿子。”访问:写稿子真的与人的性格有关吗?55055部队郭宝富郭宝富同志:要弄清这个问题,应人人两方面看。一方面应看到,稿子是人写的,人的思想品质、性格等必然也要通过稿子反映出来,正所谓“文如其人”。比如,一个思想活泼、性格开朗的人,写出的稿子往往新、鲜、奇、…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我是一名司务长,工作之余,常写点宣扬身边好人好事的稿子。可有人议论说我写稿子是为名为利,不务正业、我不明白:难道当司务长就不能利用业余时间搞报道吗?56106部队王金城王金城同志:报纸是靠大家办的,’‘大家”就包括你我他,当然也包括司务长,司务长利用业余时间写稿本是件大好事,应受到鼓励和表扬。那么,为什么办了好事还被说成是“不务正业”呢?我不了解你的实际情况,只能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作些分析。先说主观方面。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有“业”和“余”之分。你的“业”是司务长,“余”是搞报…  相似文献   

14.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15.
于政委送槁“编辑同志,这是咱们师一个报道员写的稿子,你看行不行?”编辑抬头见送稿人是一个大校,忙起身让坐。当得知他是师政委时,激动地说:“于政委,就冲这件事,我敢肯定,你们师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定能搞好……”这是10月下旬的一天出现在军区报社的一幕。这之前,于政委到某团二营蹲点。营部报道员小龚写的一篇新闻稿,无意间被枪委看到了。于政委看他写得还可以,时效性又很强,就对小龚说:“明天我刚好到军区开会,稿子我给你带到报社吧、”尚副师长送站一天,刚从外单位调来的尚副师长下部队检查工作。车子快出师机关院门时,…  相似文献   

16.
刚到记站时,老记就跟我说:不要到自己村,自己乡去写稿子,不超脱,容易惹麻烦。这话是对的,不是有什么规定,而是经验,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嘛!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每逢我写了稿子拿给新闻干事看时,新闻干事总是说“稿子平淡”;倘若寄给编辑,编辑也会因其“平淡”不予编发,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克服稿件平淡呢?战士张正军张正军同志: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淡则无奇无趣无味无价值。因此,平淡确实是写作之大忌。然而,对初学写作者来说,平淡又是个常见病、慢性病,既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急于求成。克服稿件平淡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窍门,只能靠自己在写作实践中摸索。这里,我只能提一些方法供你参考。一、事例要精选。一般…  相似文献   

18.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感触很多,而得益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送稿。初干报道工作,对新闻猎猎懂懂,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似泥牛入海.全无音讯。有好心人“指点”:稿子都是送出来的,你整天呆在家里哪行。我如获至宝,仿佛得了“真经”,加班加点,把两个月来写的自认为比较满意的20余篇“大作”匆匆整理出来.便跑到了军区前卫报社。然而,报社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后,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让我心凉了大半截:“稿子一般化,再深挖一下,写好再寄给我。”回到住处,我躺在床上想:这位编辑是不是在“卖关子”,看来需要“那个”一下。我…  相似文献   

19.
敢于亮丑     
刚开始搞报道那阵子,我像大多数初学的报道员一样,也有过一段百投不中的经历。那是1991年5月,我参加完报道员培训班回到连队,写稿的热情很高。尽管训练一天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我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写稿子,而且每天至少要写一篇。中午别人休息了,我就趴在床铺上写;晚上熄灯后,我以复习功课为由,悄悄地到连队会议室里去爬格子。每当别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总是笑着说是写信。只要听到脚步声,我就急忙把稿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别人看见。稿子写完后,我总是匆匆忙忙看上一遍就悄悄地发走了。这样三个月下来,我投出的近百…  相似文献   

20.
袁雪峰同学:   函授中心尚未正式开学,就收到你采写的两篇报道新兵连的稿件,这是函授中心收到的第一份来稿,因此,也就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来稿了。   按说,作为函授学员,应当按照函授中心的教学进度和作业要求,有计划采写一些重点稿件,可从你的来稿中我们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带着自己稿件采写中的问题再去学习教科书,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试试看吧。   下面对你的两篇稿子进行点评。 第一篇稿子,消息: 《武警阿坝州支队关爱新兵实打实》   本报讯 袁雪峰报道:“爸爸、妈妈,我在部队挺好的,干部、班长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