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名篇《我的空中楼阁》(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最后四个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破折号。其一:“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其二:“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笔者认为这两处的破折号使用是不当的。我们知道,破折号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注释说明。如《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个好树种——泡桐》(分别见于初中第五册和高中第一册)。像这样的篇目是没有必要写成《自学  相似文献   

2.
破折号“——”最基本,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对上下文的解释、说明或总结。如:杨柳开花——毫无结果。这是个歇后语,“毫无结果”有表面和实际两层意思,其中表面的意思是对“杨柳开花”这个自然现象的结果的总结,因此这里用了破折号。解释,说明的部分比较长,而且它的后面还有别的话语时,常常要用两个破折号,这样的破折号也叫“夹注号”,如: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两个破折号之间的“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就是解释说明的部分。如果抽掉这个部分,上下文的意思还是连贯、通顺的。如: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的功力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本文只就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高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中的破折号的用法进行归纳分类,以便使我们对破折号的用法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一、破折号后面对前面句中的词作解释或补充说明,例如: “你知道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范爱农》二、表示后面是对前面句末的词作解释或补充说明,例如: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呐喊〉自序》“我是性急的,所以我们见面,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阿Q正传》三、表示后面是对前面整句的意思作解释或补  相似文献   

4.
《湖南教育》第9期47页刊出了唐大生同志的《<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破折号的作用》一文,对诗中两处破折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文中认为“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补充说明;二是表示二声音的延  相似文献   

5.
1.“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囚歌》) 3.“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我的“自白”书》) 第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话语被打断。当说到“那怎么”时,下面的话接了上去,使话中断;第二句话中的破折号起强调作用,强调自己决不向人屈膝投降的高风亮节;第三句话中的破折号起注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药》中共使用了二十八个破折号。这些破折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他的母亲慌忙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突然闻进来一个满脸横肉的人,……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嚷道:——  相似文献   

7.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三个地方使用了破折号,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一句中的“大年夜”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破折号后面的话,就是对前面的话作出注释。  相似文献   

8.
一、表注释或补充。如: ①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范爱农》)破折号后的内容补充说明句中的“我”②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呐喊〉自序》)  相似文献   

9.
小学六年制语文第九册《革命烈士诗二首》这一课文,诗中听用的破折号我认为兼有几个表达作用。在教学时教师不要忽视,应中肯地讲授。 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敌人高叫着的话为什么不用引号引起来,而用破折号?是因为承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门敞开着。”这一暗喻  相似文献   

10.
(一)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和补充。这有多种情况,有单用一个破折号的,也有连用两个、甚至三个破折号的。先说单用的情况:①表示后面是对前句句中的词或短语作解释或补充说明。例如: “你知道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雨水很多很暴,有些泥土就冲到冀中平原上来了——冀中是我的家乡。”②表示后面是对前句句末的词或短语作解释或补充说明。例如: “一个牧师带着女儿——一个麻脸姑娘,”……③表示后面是对前面整句的意思作解释或补充说明。例如: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考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由高考轮考内容纳入正式考查的内容。专设一题.赋分3分。考查重点是《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句号、分号、问号等12种.其中关于破折号的用法的一项规定是:“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  相似文献   

12.
鲁迅《故乡》中的“我”见到中年闰土时,作者写了这样两行:我这时很兴奋,怛不如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呵!闰土哥,——你来了?……”“我”只说了七个字却用了引号、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省略号六种际点符号。标点符号和文字一样.都是记录语言的一种手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标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2011,(6):48-48
问:“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刺猬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破折号,我认为前一个表示递进,后一个表示转折。请问: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王希杰先生尝试“以文学笔调散文随笔小品方式处理语言学问题”,先后出版了《语言学——在你身边》、《说话的情理法》、《说写的学问和情趣》、《语林漫步》、《这就是汉语》等短论集。其中的《说话的情理法》,熔语言学、文学、美学、史学诸科知识为一炉,才华横溢,文笔生动,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谈过《情理法》的人大概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即感到该书在破折号的使用上很有特色。在《情理法》一书里,破折号共计出现62处(不包括引文中原来的),其中有18处的使用与众不同,也就是说,有29%采取了“超常”用法。 这29%的破折号是如何使用的呢?据笔者归纳,大致为以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标点符号除表示语气、停顿以外,有时也常用来表示强调,以下略举几例为证:1.加破折号强调。如:“我又仔细地望着他的脸——瘦!”(《一面》)“瘦”字前加破折号以提示读者,引起注意,同时也说明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给“我”印象之深刻。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海燕》)为了强化反复的表达效果,在“是的”前加破折号,表明海燕对未来充满信心。2.加逗号强调。如“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  相似文献   

16.
《故乡》里,“我”见到中年闰土时,作者写了这样两行字: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呵!闰土哥,——你来了……’”“我”只说了七个字却用了引号、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省略号六个标点符号,是不是作者滥用了、用错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看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单是表示词句的停  相似文献   

17.
破折号的基本用法是引出文中注释性的话。然而鲁迅作品中的破折号,却还常常表示因迟疑而停顿中断的思想感情,有着明显的修辞作用。《祝福》中写到祥林嫂在鲁镇一片祝福声中,怀着恐惧与希望的矛盾心情,孤苦伶仃地死去时,鲁四老爷评论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里为什么插上一个破折号呢?有人解释说:因为正值春节祝福,死人不  相似文献   

18.
破折号是标点符号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标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个字的地位,写在行次中间。正确使用破折号,能够加深文意,体现风格,让文章内容充实、具体,语意明确、醒目,情节跌宕起伏。所以在写作文时同学们适当使用破折号,可以使文章增光添彩。下面就和同学们谈谈破折号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教了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基础训练2第四题破折号的三种用法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训练动物是很有意思的,——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这句话中的破折号前为什么要加逗号,而‘大家要保护猫头鹰——捕食鼠类的能手’这个句子的破折前为什么不加逗号?”我查阅了有关介绍破折号用法的许多资料没能解决问题。我不明白破折号前为什么有的语句加点号,有的不加点号;更不明白基础训练2破折号前的逗号该怎么理解。请您在百忙中给予指导。谢谢!  相似文献   

20.
读了叶梅青先生的《破折号用法例析》(载《语文天地》1997年第十四期)一文,我们受益不少。但我们发现破折号的用法,除了叶先生所介绍的七种外,还有其他多种用法,现举例说明如下:一、用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或作者例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