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何一件作品都像一个人,不可能是人人都承认它,也不可能人人都否定它。一部分人承认,另一部分人否定,这很正常。一切优秀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品格,它呈现了一件引起读者欲望(包括思考)、让读者愉快(满足)的事物(准确地说是“场”,有其不可言说性)。一件优秀的作品与读者一起共同发掘了一些独特的东西,并且强调了这个发掘的过程。这个独特的东西应该包括事实和观念,即基本生活的原生  相似文献   

2.
情节与结构     
一、情节(一)情节是什么?文学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以写人为中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发生关系,发生矛盾和纠葛,形成了社会事件。把这些社会事件反映到作品中来,便构成为作品的情节。情节是人生生活矛盾的反映,它是以生活矛盾为基础,但它不同于社会事件的自然状态,而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情节。在作品情节的选取中,除去了生活事件中的偶然部分,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我的上世纪》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手绘本自传,但是它与传统的自传作品以及图传有着很大不同,似乎不能称为自传。文章从人的记忆特点以及优秀自传品格上论证了它是一部较好的“小人物”自传。同时,又从它的叙述结构特点和手绘图配文字的叙述方式,论证了该作品是不同以往的很有特点的自传作品。  相似文献   

4.
您的长篇小说《西府游击队》我昨天整整读了一天,今天又读了一个上午,它能让我一口气读下来,让我手不释卷。 我想,一部作品能够抓住人,能够激起读者,特别像我这样以读作品为职业、而多少有点欣赏疲劳的读者一种与人言说、和人交流的愿望,这本身就说明作品的成功,说明作品有相当的欣赏感染力和思考启动力。 小说开头就挺不错,第  相似文献   

5.
作品先于欣赏而存在,是文学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作品是一种物质实体,它不依赖于人的感知而存在。文学欣赏始于对作品的物质媒介的感受。作品是一种有待于欣赏者去填补的实体。  相似文献   

6.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为大别山人民而写、歌唱大别山的作品,也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深受歌唱家和群众喜爱的作品。但是很多歌者没有深入地研究、理解这首作品,就难以准确、深入地表达出应有的韵味。文章阐述了《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金寨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还有大别山尤其是金寨的人文、地理以及当地的音乐风格。使喜爱这首作品的人更加深入理解它,能够更好地演绎它。  相似文献   

7.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块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情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作为两大任务群来学习,体现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强化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是以文学艺术特有的形式,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它所铭记的历史越久远,...  相似文献   

9.
在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作品中,茹志娟的《百合花》别开生面,为文学的多样性增添了亮丽的一笔:首先,它促进了当时文学创作题材的多元化,成为当时作品中的另类追求,它的出现是对文学主潮流的一种背离。其次,它是个体话语对中心话语的解构,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第三,它承袭了以前作家、作品以人性为关注对象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对"五四"以来"人的大旗"的延续。《百合花》的文学史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好的主题和一个合适的表现对象。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协调、纯粹、宁静的风景,它能使人避开沮丧和狂燥,使人正视人生;它应该避开所谓“文明”的侵蚀;它应该保持原生态的粗旷美,它苍凉而有力,它真正能抚慰人们的心灵。一直以来我把这种想法定为我创作的主题,并绘制了大量的油画写生作品和速写小品,但结果都强差人意,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作品先于欣赏而存在,是文学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作品是一种物质实体,它不依赖于人的感知而存在。文学欣赏始于对作品的物质媒介的感受。对作品的感受与对自然的感受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态度往往是被动的,而对作品的审美态度则完全不同,作品引起的审美态度在欣赏者初级感觉出现以前就以一种期待的方式存在着,作品是一种有待于欣赏者去填补的实体。一幅画挂在墙上,它虽然受  相似文献   

12.
进入第三学段,《语文课程标准》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叙事性作品涵盖很广.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应包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四类文章.也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仅仅是指写人、记事这两类文章.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认为,看一篇作品是不是叙事性作品,关键要看它的叙事性强不强.叙事者,讲故事也.这就是说,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不管它的内容是写人记事,还是描景状物.  相似文献   

13.
神奇的魔衣     
《神奇的魔衣》是一篇读来令人惊奇的小说,它的作者是意大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迪诺·布扎蒂。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让人时而进入想象的空间,时而又回到现实的世界。虽然这种写作风格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但它与童话、科幻作品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有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等待戈多》是一部思想深刻的荒诞派戏剧,作品为我们描摹了一幕现代人生存困境;剧中的戈戈和狄狄,是苦苦寻求救赎希望的现代人的缩影。在作品的表层含义之外,它还包含着"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也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提出创造性的阐释,以独特的眼光感悟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它的内涵越是丰富,它的主题越是人见人殊。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性  相似文献   

16.
●鲁迅这些能极大唤起儿童阅读兴奋感的作品,它不像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样去讨好儿童,迎合儿童,它没有装腔作势地去模仿儿童的语气来说话,博人一笑。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在面对孙子,细细地讲述自己曾经拥有的“烂漫童年”。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遭遇》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肖霍洛夫的杰出作品,虽然没有《静静的顿河》那么场面壮阔,气势恢弘,但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依然感人至深。据说这部作品在电台播出时,好多市民都驻足收听,几乎个个泪流满面。翻译家草婴1956年在《真理报》上首次读到这篇作品,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这篇作品也感动了苏教版的编者,被节选进高中语文必修三《和平的祈祷》这一板块。这部作品感动了这么多人,肖霍洛夫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我和我的学生在一次次感动中有了一些发现。  相似文献   

18.
<猫城记>是老舍的喜剧作品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作品.它不同于老舍的其他幽默作品,它的特色是引人发笑,但是给人沉重,简而概之,即"悲郁的幽默".它以散乱的笔法,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将要灭亡的国家及其生活在其中的国民们;以低沉的表达方式组织了全篇的文字,形成了一个灰色的文本;以"毁灭的手指"为灵魂统领全文.  相似文献   

19.
《夏洛的网》在美国是一部影响力非常广泛的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买到了它,它讲述了一只蜘蛛与一只小猪之间关于友情的故事,以西方人的十分感性、形象的表现方法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适合学生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流动的旋律,它表现了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它给予人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心里快慰。作为表演艺术的音乐,只有将它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人们才能真正体味它、咀嚼它。所以,音乐的表演者应真切地把握作品,使之内化为一种心灵升华。继而,将它传递给欣赏者,让他们与自己产生心灵共鸣。这才是音乐给予人的真正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