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曾提出要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发扬义和团运动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义和团运动研究中出现了不少有意义的新成果,但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作一简要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运动采取了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促进了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的支持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入手,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勾勒,并以此求教于方家。1900年五六月间,直隶义和团运动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义和团势力在冀中进一步壮大,于5月27日占领涿州,使涿州成为义和团控制的重要据点之一,构成了对京师的强大威胁。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宣告了清政府弹压政策的失败,也使列强各国依靠清政府剿灭义和团的美梦彻底破灭。从此,列强各国直接插手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场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之所以给义和团运动下这样的结论,正是学术界秉着无产阶级帝国主义理论这把尺度,给这场运动做的一个公正评价.须知,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年代,帝国主义理论还未形成,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何为帝国主义,因此当时的舆论界很少能够对义和团运动做出像无产阶级那样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基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阶级偏见,目义和团为“拳匪”,为“暴乱”,过分夸大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封建愚昧,不能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根源.现以帝国主义的理论视角,重新检视义和团运动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分析义和团运动对国人关于帝国主义概念理解的影响、义和团“灭洋”视野下的帝国主义观和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暴露,以期加深人们对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性质理论断定的理解,和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有一个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起迄时限之界定─-兼论并无"反清复明"、"扫清灭洋"阶段欧阳跃峰80年代以来,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义和团运动起于何时?止于何时?本来是义和团运动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长期以来却一直...  相似文献   

5.
由廖一中、李德征、张璇如等同志编著的《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1983年重印)是近年来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新收获,这部专著的特点是把义和团运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充分肯定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史》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这种肯定并不是浮泛的溢美,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1.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来看.著者指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着重论述了几个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为主要形成的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6.
1900年夏天,义和团运动爆发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义和团运动在北方燃起并且发展得轰轰烈烈,张家口地区作为北方塞外重镇,在这庚子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表现。试图在能搜集到的史料,主要以县志居多,还有已有的学术基础上,时间限定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主要对义和团运动在张家口地区的情况进行简要论述,以阐明张家口地区在此时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直隶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和活动中心。当时的直隶总督裕禄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以大沽之战为界,前后有很大的差异。前期他对义和团运动以剿为主;后期则实行招抚政策。裕禄对义和团的这种政策是由清廷、列强以及义和团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义和团运动和裕禄其人。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工作,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开展:1980年和1982年先后在山东济南、威海召开了两次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义和团史研究会,对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段时间内,各地先后出版了义和团史的专著、通俗读物及有关资料近二十部,其中,特别是一些义和团运动资料的整理出版,给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国内各种报  相似文献   

9.
一九○○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威雄惊万里,风雨喷长空”的声势,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为五十年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奠下了一块基石。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所激发的,锋芒主要指向帝国主义的,最后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教训,不仅有助于正确地评价义和团运动,而且可以使我们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本文试就这一课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他们的章、讲话、演讲中,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的罪行,全面分析了义和团运动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及失败的教训,既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质和革命精神,又事实求是地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义和团运动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以来由农民阶级掀起的又一次革命高潮。山西作为义和团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继山东、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后兴起并得以迅猛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民族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的加深;山西人民富有革命的历史传统,以及在这次运动中清政府地方官员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历史著作中,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大多被表述为山东省,这是不全面的。从义和团运动前的星火、酝酿、爆发、早期走势等史实进行考证就可得出:直隶省为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发源地,具体地点为直东交界一带地区及直隶南部州县。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天津是这个运动的重要活动地区,是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战场。与其它地区比较,天津义和团运动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分析和总结这些特点,对于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从直鲁两地义和团相比较入手,结合直隶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到发展、高潮以至终结的各个阶段进程,论述了直隶成为义和团运动中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由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天津历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天津地方史志总编室、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共同筹办的全国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6日至10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的教学、研究和新闻出版等七十二个单位的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及专著八十余篇(部)。提交到大会的论文内容,涉及到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许多方面——义和团组织源流、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作用,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和关系,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地方实力派、“东南互保”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在义和团运动中,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义和团组织中,曾经留传着一种义和团《团规》。这种《团规》,并不是义和团的组织自己制定的,而是被清政府钦命统率义和团王大臣的载勋、刚毅强加给义和团一些组织的,是清政府利用、控制和破坏义和团运动的手段之一,它实际上也起了这种作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坚持镇压的态度,想“一举荡平”。不料,义和团运动竟如火如荼地迅猛扩展开来,1900年夏又控制了京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93):127-128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被定性为"反帝爱国",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和近代史料中发现不同,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施辉 《历史学习》2002,(2):29-30
由《中学历史报》编辑部编辑的《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单元练习与综合测试》一书中有这么一题: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到底反不反封建的认定上。但是,新旧版教材没有明确认可义和团运动反封建这一说法。姑且不论教材是无意疏忽,还是有意回避,也不谈这个问题有多高深的学术价值,义和团运动到底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义和团所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历来众说纷纭。而正确评价这一口号,对于我们认识义和团运动爆发时的社会阶级关系,对于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以及科学地总结义和团运动的经验教训,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扶清灭洋”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一次单纯的农民反帝运动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期陈独秀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愚昧迷信的产物 ,它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消极破坏作用。推崇西方民主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是陈独秀否定义和团运动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