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领域中政治冷淡主义情绪的存在对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透视政治冷淡对政治制度的陌生感、对政治过程的隔离感、对政治的恐惧感以及对政治缺乏责任感等情绪,通过对政治冷淡主义情绪的心理分析,提出在政治参与的实践中强化公民的政治意识,消解政治冷淡情绪,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个民主国家培育民主政治主体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公民教育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政治民主化的内在主体素质诉求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我国公民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上的缺失,呼唤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与要求,创新教育方式,结合本土文化,构建公民教育的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公民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普及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政治理论与公民修荞概论》旨在为推进公民教育进行有益的尝试,为社会建设以及公民的自我教育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该书定位于基础、基层、基本,首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增强道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认知有发展但也有不足,文章通过对公民政治认知在公民政治素质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作用分析,提出只有加强公民政治认知建设,才能真正为公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和认知保障。同时指出,公民政治认知在公民政治素质建设中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点:公民政治认知是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石;公民政治认知培养是增强公民政治认同的知识基础; 公民认知建设有利于社会政治管理与政治生活的合理界分。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转型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巨大的社会转型,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文化"思想根深蒂固;政治文明主体政治参与渠道比较狭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制约着政治文明主体的成长和发展等.新时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应沿着如下路径发展:1.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加强公民教育,特别是公民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2.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把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方式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机构,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更多机会;健全和完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专业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政治参与的社会引导;3.建构公民社会,包括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以法治精神构筑公民社会的理性规则秩序,促进传统"第三领域"的制度性变迁,完善公民身份与地位的自由转换机制;4.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深化改革,为政治文明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课程,是具有时代性的全新课题。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提倡要注重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和优化思想政治中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强自立、理智平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教育和心理疏导两种方式以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影响着以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和决定着个人的政治行为倾向和社会的政治过程模式。这就不能不使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构成与运行机制深深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传统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余清臣 《中国德育》2010,(11):19-20,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理解、认同、坚持、实践和参与建设的政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根本上是中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培养社会主义的中国公民为根本目的。在实施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坚持教育行动与社会建设并举、大教育途径、价值共识姿态等战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框架构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公民教育的国际化与西方公民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关系等是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框架由公民的思想教育、公民的民主法制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智能素质的培养、生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非智能素质教育四部分组成;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共生相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人们心理层面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政治文化的传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汲取它的合理内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制度与心理不协调,良好的民主政治制度缺乏贯彻执行的精神等问题。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先导,农民政治心理在现代性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突破能给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和进步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治心理的视角,试图探求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角:培育公民型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化的道路。本文仅从我国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公民教育的困境与任务出发浅谈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政治制度主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方面,政治制度的公正性时刻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制约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制度公正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政治制度公正视野中,追求公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民主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教育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化,就是指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主导的,在中国公民中普遍存在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及理论等的综合。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化建设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化建设;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化,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社会主义政治化和政治制度协调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大上提出要“依法治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义明。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来讲,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培育公民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然而,政治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参与的错误认识,也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政治文化建设,重视政治参与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学习政治课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其中中下游学生的认知偏差更为严重。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丰富的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思想并未成熟,因此他们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心理层面,而不是政治立场、社会信仰、思想观念方面。对于他们的认知矫正就必须更多地从心理层面出发,尊重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对他们的认知偏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引导,从而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