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在调查阿西尔乡达斡尔族的居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达斡尔族居住格局变迁及影响因素。从民族间互通语言、民族间通婚及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斡尔族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之间的民族关系。认为当前达斡尔族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之间的民族关系总体上较为乐观。在居住场所、学习场所和工作场所,达斡尔族与哈萨克族由于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别,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层交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唐幽州节度使李怀仙相关史迹的新考察,认为其人应为奚族后裔,以往学界关于他出于粟特民族的说法难以成立。中古时期营州地区异种之间通婚频繁,东北亚游牧诸族中生活着大量的类胡成员,李怀仙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尹勇 《兰台世界》2011,(6):73-74
本文通过对唐幽州节度使李怀仙相关史迹的新考察,认为其人应为奚族后裔,以往学界关于他出于粟特民族的说法难以成立。中古时期营州地区异种之间通婚频繁,东北亚游牧诸族中生活着大量的“类胡”成员,李怀仙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2、汉苗混合族 这族是汉男娶苗妇,被他同化,已如上所说。因 两族结合的缘故,就变成了一个新族,文明程度虽不 及汉人,也不致像正苗族那样蠢愚,可说他是半开化 的民族。所以他们对于正苗族,颇有鄙薄不屑与伍的 样子,力仿汉人行动,有禁本族人说本族话的(穿青、 土家最甚),大家都来说汉话,热心模仿可知了。但是 汉人还是贱视他们,不与通婚。我且接续把他们的种 类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姚诗聪 《兰台世界》2016,(6):158-160
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江东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唐代为其全盛时期,其最主要的通婚对象为山东士族,除此之外仍与关中士族、江东士族、胡姓士族、其他家族存在通婚关系,故对其与非山东士族婚姻的整理、分析无疑是对其婚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见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纳西族民族档案的几种样态及已有的编研成果,其次从孕育和影响纳西族民族档案的纳西族文化谈起,分别阐述了历史因素中的东巴文化、地理因素中的藏汉文化及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档案编研的影响,最后对纳西族民族档案的编研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期,索伦部南迁嫩江流域之后,其族体形态过程、民族经济过程和民族政治过程均向前发展,索伦部得以分化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三个民族,满洲在此民族分化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政策,保证了索伦部民族分化过程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洁 《视听》2016,(6):75-76
《永生羊》是一部讲述哈萨克族人民生活故事的电影,展现出民族文化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表达出影片独有的民族心理与民族信仰的精神。本文围绕民族特色的意境美,从借景抒情传达意境,以实求虚、虚实结合,"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等三方面阐释哈萨克族电影《永生羊》所带来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早年征集到一件京姞盘,其年代应在西周厉王时期。这件器物对于西周厉、宣时期青铜盘断代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京氏本为山东地区的嬴姓东夷族,这件器物的铭文反映了京氏与姞姓贵族通婚的状况,对于研究京氏族群的相关历史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周初东征后,京氏族群实际上分成两支。一支为京叔氏在山东地区,主要与东方国族通婚;一支为京仲氏,又称京氏在关中地区,主要与姬姓、姞姓和姜姓的族氏通婚。西周末年犬戎之乱,关中地区的畿内采邑纷纷东迁。京国迁徙至晋西南地区,在春秋早期被芮国所灭。  相似文献   

10.
蓝斌 《兰台世界》2006,(6):67-68
婚姻是形成家庭的必要条件,而且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畲族尊崇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不论家庭贫富,有无子女,均无纳妾。畲族族内各姓间相互通婚,各姓内有若干支祖系,同姓者不同支亦可通婚。建国前,畲族与异族通婚者甚少“。由于族内婚为祖传族规,男女找对象,老年人为子女说亲,媒人为青年男女介绍婚姻等都自觉遵守。”[1]这一婚俗使人认为畲族婚姻是落后的,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式,其实不然。一、畲族生活环境对畲族婚姻的影响畲族,是我国南方一山地民族,主要分布于东南闽、浙、赣、粤、皖五省的山地…  相似文献   

11.
清朝统治者以武力加怀柔的政策统一了蒙古各部落,采用同样的政策巩固了北方边疆二百多年的统治政权。怀柔的方法之一是“和亲”,以使蒙古民族更能忠顺于清朝统治者。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关文献记载,清皇家与科尔沁蒙古族从入关初至清末,双方联姻不断,这种长时间的连续互相嫁娶,为其他蒙古部落的联姻所不能比拟。其中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在这一点上居内扎萨克二十四部之首位。也是满族皇家与蒙古民族通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和璇 《云南档案》2007,(7):89-90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记录,在民族文字、民族文化、文字学、语言学和哲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为实现东巴文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需要提高对东巴文化的保护意识,有组织的集中保管,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实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大力争取各少数民族参加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陕甘宁边区所处的特殊位置,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蒙古族人民的团结统战工作。根据民族文化、具体政策和实际需要,中国共产党相继开展了迎接成吉思汗灵柩、公祭成吉思汗、建立成吉思汗纪念堂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将成吉思汗成功地塑造为反对外来侵略、抵御外辱的伟大爱国者形象。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亲自出席纪念活动,发表褒扬成吉思汗的演说,进一步展现了成吉思汗的民族英雄形象。中国共产党对成吉思汗形象的塑造及其事迹的纪念,为巩固陕甘宁根据地、团结蒙古族人民抗战、加强抗日民族一战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新疆哈萨克族如何通过仪式和象征符号这两种文化形式来构建民族认同,以此宣扬何种民族精神与民族形象,达到对内凝聚民族认同,加强民族自豪感;对外争取话语权,屹立于民族之林的。  相似文献   

1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之声朝语部著名播音员、播音指导朴青竹同志独自编导演播的朝鲜族著名长篇小说《林巨正》光盘(CD)日前由国家民族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朴青竹同志向中国共产党89周年华诞和人民广播70年的赤诚献礼,也是对他本人40周年播音生涯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经说过:“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蒙古族史诗就是蒙古族人民贡献给中华民族文化殿堂的不朽的精神化石。回溯千百年蒙古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丰富多彩的英雄史诗既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的记录,也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多年来,在我国境内搜集到的蒙古民族史诗多达上百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英雄史诗《江格尔》,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史学界关于高欢的族源问题主要有汉人说和鲜卑说两种,然而,就当时情理推论,此两说皆有可质疑之处。正史所载高欢出自汉人渤海高氏的世系属于伪造,而鲜卑族又不可能自降身份冒认被鲜卑所轻视的汉人。高欢的真正族源应是当时社会地位低于汉人的"东夷"——高句丽族。众多高句丽人进入中原正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书稿编审中的民族称谓问题邱立编审民族类图书,必然遇到民族称谓问题。我国民族众多,繁衍交融,族称、族源较为复杂。为此,必须了解我国各族族源及族称的历史沿革,上自先秦,下至明清,直到现代。换言之,作为民族图书编辑或审读者,无论如何都应对我国古往今来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5):14-18
在当代生活题材电视剧中,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成为一种天然的存在。国家认同话语的建构模式主要表现为边疆少数民族在新中国的新生与发展,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帮扶建设、民族间的抚育与通婚等。电视剧将少数民族置于繁荣稳定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隐喻了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旅游局推出"非常新加坡"旅游主题,塑造了"多种族文化融合"、"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国家认同。对于任何一个只生活在一时一地的新加坡人而言,要认识他的国家民族全体,必须依靠想象来完成。旅游宣传文本的符号机制概括出来的现成答案,为这种想象提供了参考。正是由于这种参考作用,使得原本市场驱动的旅游机制还具有政治的功能,可能吸纳形形色色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组合,或是被这些力量吸收,借以塑造新加坡社会的民族认同。本文将着眼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层面,观察和解读旅游文本中的"两个融合",重新展开"意义"背后被藏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