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凡一门独立的艺术,都有其特性。雕刻版邮票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点与线,使雕刻的作品达到精细入微、古朴庄重、防伪性强,在邮票版别中居于榜首,被人们称为"放大镜下的绘画艺术"、"微型版画"。  相似文献   

2.
刘志杰 《收藏》2012,(13):124-129
方寸之间的神奇世界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及核桃等果核为原料,施刀雕刻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手法细致入微,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关于核雕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明清时期,这门民间工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虞初新志》中收录的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一文,让后世人们了解到这门"雕虫小技"之奥妙,也让我们为其"方寸之间有大干世界"的精湛技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刘志杰 《收藏》2012,(7):124-129
方寸之间的神奇世界 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及核桃等果核为原料,施刀雕刻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手法细致入微,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类别。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是汉代形成的一种雕刻艺术,多置于墓中。其题材内容丰富,有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有神话传说,自然景象。其雕刻技法多样,有平面阴线雕、剔地平面雕、浅平面阴线雕、凹面雕、透雕、圆雕等。徐州是汉画像石出土集中地之一。其汉画像石艺术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初澜 《收藏界》2012,(12):105
田黄——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  相似文献   

6.
周隼 《收藏界》2011,(7):106-107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随着我国文物市场不断地升温,象牙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8,(5)
黄杨木雕是我国传统木雕艺术中的一种,它特指以黄杨木为材料的雕刻艺术。数百年来,黄杨木雕以小、精、美的造型和生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化内涵,深受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普通玩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8,(12):74-75
新中国第三代邮票雕刻师董琪编著的《雕刻时光》一书,已付梓出版。这部书以中外“凹版雕刻”艺术为主线,多层面、多视角展示了这一界域的来龙去脉与魅力。与凹版雕刻要有聚焦一样,《雕刻时光》叙说的聚焦点正是人们熟悉的邮资凭证,即有着“国家名片”誉称的“博大”,而“精微”的邮票。  相似文献   

9.
舒家声 《收藏界》2010,(9):99-100
薄意,即极其浅层次的浮雕,因雕刻层薄而达到绘画的意境,故名。薄意艺术以刀代笔,以雕刻状物表面为纸,向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一般来说,薄意作者大都兼精书法绘画,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笔墨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中,以"狗"为创作主题或者出现其形象的陶瓷、书画、雕刻等文物不胜枚举。从这些文物中既折射出当时的时代思潮、工艺特征等,同时又是创作者深入生活,通过不断地观察、认识"狗",理解"狗与人关系"创新的艺术结果。清高其佩《狗》轴(图1)此图为高其佩指画作品。此幅作品以简洁的指法,勾勒出一坐狗扭头乖巧的姿态。左上款:山海关外人指头画生活。下钤白文印"且园""其佩"。高其佩(1660~1734年),字韦之,  相似文献   

11.
徐华铛 《收藏》2015,(1):94-99
明代中期,竹刻艺术在江南一带蓬勃兴起。竹刻品种不断增多,雕刻手法日趋丰富,名工巧匠各显身手,加上许多文人墨客也乐于此道,他们不仅参与竹刻制品和图案纹饰的设计,还直接操刀雕刻,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多更深地渗入到竹刻艺术中去。据不完全统计,名载典籍的明清竹刻艺术家至少有180余人。清嘉庆年间嘉定人金元钰编纂的《竹人录》一书说竹刻"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吾邑朱松邻"。  相似文献   

12.
沈文翔  陆萍 《收藏》2010,(7):142-149
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清代陕西皮影是中国皮影的一座高峰。 清代陕西同州、朝邑、华县、华阴、泾阳、乾县、礼泉、兴平直到宝鸡以西、乡绅官宦之家为夸奇斗富而蓄影成风,富家大户专门延请皮影雕刻艺人为自家雕刻自用戏箱。那时山西移民中的专业雕版艺人纷纷改行加入皮影雕刻行业,促进了陕西皮影雕刻技艺的发展。专业画师、文人等的加入,使它的艺术特点逐步精练,并在民间绘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减少了皮影造型的匠气,有的甚至达到了高雅、富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家,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至明清时期.我国的木雕工艺日趋完美,唐宋以来越来越多的木雕用于殿堂楼阁、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日用品上的雕刻也丰富多彩,明清时期则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等题材。  相似文献   

14.
葛海洋 《收藏》2019,(1):102-105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不仅是实用物品,也是一种集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都非常讲究,备受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  相似文献   

15.
赵林娟  孙蓉蓉 《收藏》2008,(11):100-101
汉画像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嗣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其题材可分为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鬼祥瑞、花纹图案四大类,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牟建平 《收藏》2021,(2):132-146
在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是一位开拓者、奠基者。在中国画改革上,他更是一位积极实践者。林风眠在融汇中西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鲜人可比,他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方新天地。从"为人生而艺术"到"为艺术而艺术"林风眠(1900~1991年),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人,出身于贫农之家,父亲是雕刻石匠。他7岁即开始学画,从临习《芥子园画谱》入手,掌握了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1917年,林风眠考入上海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2012,(4):3
本期封面刊登的是法国2011年11月7日发行的美术系列小全张邮票,2枚邮票图案选自两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雕塑家安托万·布德尔、阿里斯蒂德·马约尔的作品。他俩是罗丹的学生,在雕塑史上他们师生三人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布德尔与罗丹之间有着较大的艺术分歧,却始终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7,(12)
正中国是雕刻艺术大国,古代雕刻佳作层出不穷。在慨叹古人高超技艺之余,如何借古鉴今。立足新的时代,实现文化进步,创造性提供富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已是时下艺术界普遍探讨的话题。10月15日~26日,由西安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福建泉州鼎立艺术馆主办的高规格精品艺术展览"艺海寻猷·与历史对话——中国著名艺术家雕划作品展览暨研讨活动(西安站)"在大唐西市艺术品中心举办。大唐西市集团副总裁王勇致辞中谈到,大唐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起点,同时也是珠宝玉石之路的起点,本次艺  相似文献   

19.
吴桢 《收藏》2012,(4):19-20,18
屠杰简介:屠杰,男,1961年5月出生于艺术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承载了祖上的"紫檀基因",得益于父辈的技艺传授,成为屠氏紫檀雕刻绝活的一代传人。他毕业于同济大学,研究生学历,曾留学英、美和北欧,获硕士学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二十一世纪杰出专家",入选中组部"高级专家人才库"、"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屠杰回国创建中国  相似文献   

20.
诤之斯 《收藏界》2013,(10):27-29
佛造像是佛教的载体,通过对佛造像年代、工艺、造型及风格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古代雕刻艺术、文化史,古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古代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纵观佛造像制作材料,有木制、泥塑制、金属制、牙骨制、陶瓷制和石制。其中以石刻雕制的难度最大,因为它涉及石料的选择、开采、运输,体大量重,雕刻打磨实属不易。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