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时代要求的人才不再是知识的“储存器”、“复印机”,而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才可能有创造成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我们作了一些调查和尝试,愿与同行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前提。教师要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批判精神。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像猜测的创新品质。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仅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新的领域。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  相似文献   

3.
何秀芳  考传超 《考试周刊》2012,(68):152-153
创新始于质疑,知识源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角度.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由此可见 ,创新的第一要求就是 :善于猜想 ,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数学教学 ,更应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数学教育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者 ,这样造成学生只会“学答”而不会“学问”。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不会提出问题的人就毫无创新可言。提出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对小学生来说 ,创新教育不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人类尚未发现、创造的东西 ,而是相对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而言 ,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 ,对小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重点要放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 ,即培养学生“敢于”创新。1.在尊重和宽容中 ,保护学生创新的冲动儿童天生好奇 ,喜欢发问 ,他们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火花 ,但由于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有限 ,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 ,或者说根本不像个“问题”。例如 :有的学生会问 ,老师为什么“+”为加号、“-”为减号吗 ?此时 ,老师的态度决定着…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思维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在于“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向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寻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课堂教学则是主渠道,这就要求新型的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它强调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一、创设情景,激发质疑探究动力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特点,设置良好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动思维的自主参与。可以在引入新知、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等环节设计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景。例如,教“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师出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教育界倡导教育要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教育,这无疑是正确的。而语文要加强创新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素质是对一个人整体发展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功底,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求人们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具有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提出挑战的探索精神,具有不断接受知识、更新知识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多的则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能体现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得好:“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往往都是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挑战习惯,敢于批判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有效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园。这里所说的“思考”.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更为深刻、更为周密的思辨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面对这样的要求,素质教育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它包含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内容,德育教育就是其中之一。面对新的时代,新的要求,传统的的德育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  相似文献   

13.
一、鼓励质疑问难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得好:“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往往都是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挑战习惯,敢于批判权威。他们往往能从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规律。哥白尼是这样,布鲁诺是这样,爱因斯坦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世纪。人们热切期盼着创新教育能使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为此 ,我们向自然学科的老师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要鼓励儿童敢于向老师提问题。没有疑问 ,就没有新见解。以书本为“经典” ,以老师的说教为“准绳” ,也就无需创新。不会提出疑点 ,说明缺乏积极思维 ;没有用心去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所遇到的事物 ,说明缺乏想象力和判断力。所以 ,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向老师提问题 ,特别是提不同见解。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 ,这就是创造意识萌发的标志。而现在更多见到的是 ,…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在情智交融、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全的人。科学“情智课堂”“入境—感知—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逐步形成敢于质疑、追求创新、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突破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和新发现。然而任何新知识的产生并不是从人的头脑中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亲身实践以及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在某一孕育阶段,往往会从某事物得到启发,从而找到实现这一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原型启发”。  相似文献   

17.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英 《河南教育》2005,(12):31-31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想象丰富。挖掘和利用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要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首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不得不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同时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通过评选“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不会有创新,社会也就不会发展。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王冠是否是纯金发明了浮力定律;琴纳从挤奶工人很少得天花寻找到抵御天花的有效武器等等,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创新能力。自然学科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19.
许丽荔 《教师》2015,(4):72-7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明确提出的解决问题目标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乐  相似文献   

20.
怎样加强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能力的认识及训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一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简介科学研究程序、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地位——“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 纵观科学史,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喜欢刨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敢于并且善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提出问题”,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科学研究起始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