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里德希·奥古斯都·凯库勒(1829~1895年)1890年的一天,凯库勒这样描述他发现苯分子的过程:1855年的一个傍晚,他坐在壁炉旁的椅子上睡着了。梦中见到一条蛇身体盘成一个圈咬自己的尾巴。醒  相似文献   

2.
科思 《金秋科苑》2009,(1):50-50
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相似文献   

3.
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都曾感受到梦境内不可思议、丰富多彩乃至千奇百怪的组合和场境变换。各种稀奇古怪的梦与人们的创造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科学史上,许多具有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曾得益于梦的启示。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为了解开苯的分子结构式,苦思瞑想而不得其解。一天,他昏昏睡去,梦见一个个原子跳跃而出,并且像蛇那样翻腾舞动。一会儿眼前的蛇衔住了自己的尾巴。凯库勒突然从梦中惊醒,就在床头绘制苯分子中碳原子呈环状排列的构式。  相似文献   

5.
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库勒多年来一直想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但始终没有成功.为此他冥思苦想,1865年的一天晚上,他在灯下昏昏入睡.睡梦中,他梦见苯分子的结构五花八门,其中许多链形结构紧密靠拢,每种链形结构像蛇一样蜿蜒移动,突然,其中的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梦中的情景相当可笑,但凯库勒却由此受到了很大启发,他醒后断定,苯分子的结构是一个闭合的碳环,而科学的最终定论确实与梦的启示惊人地吻合.  相似文献   

6.
母桂花 《今日科苑》2009,(24):136-136
在凯库勒之前,约瑟夫·洛斯密德和奥古斯特·劳伦就对苯环结构有独到的发现,而且有证据表明凯库勒研读过这两个人的著作,凯库勒之梦是捏造出来的。凯库勒之梦提醒人们,诚信和求真是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讲求诚信和勇于求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在上世纪初,化学家从分析物质开始,定出物质组分,以求出所含的原子种类、数目和化学武。后来有机化学出现了同分异构体,化学家才知道分子的结构对认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百多年来发现了百万多个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化学家从研究分子的化学性质出发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改变分子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学科,也得出许多经验性的法则。但总的说来化学仍然是一种实验的科学。他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他不能说明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为分子,和化学键的成因。他的规律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比勒发现大气圈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有些异样,大约一万亿个碳原子中有一个原子与众不同。它的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量不是12而是14。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大约每过5700年数量会减少一半,科学家们称它为碳14。一些想象力丰富的科学家提出一种方案,用它来测定远古动植物遗骸  相似文献   

9.
德国有机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多年来一直想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但始终没有能成功,为此他冥思苦想。1865年的一天晚上,他在灯下昏昏入睡。睡梦中,他梦见苯分子的结构五花八门,其中许多链形结构紧密靠拢,每种链形结构像蛇一样蜿蜒移动,突然,其中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梦中的情景相当可笑,但化学家却由此受到了很大启发,他醒后断定,苯分子结构是一个闭合的碳环,而科学的最终结论也证实了他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帮助学立体化学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分子手性相关的知识点,其中包括分子手性判断的方法。研究方法:查阅用过的教材,深入理解分子的手性性质,同时结合一些熟悉的物质来理解分子的结构及其对称性。研究结果:通过仔细的研究,容易发现其中存在许多有规律的知识,最后将其归纳总结。研究结论:饱和碳原子可以通过4个共价键与4个原子或基团相连,当相连的原子或基团不同,它会形成两种分子结构。除了旋光方向相反之外,这两种分子拥有完全一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者就像左手和右手那样,互为对应。立体化学将这种结构上镜像对称而又不能完全重合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这两种分子互为同分异构体,这种异构的形式称为手性异构,有R型和S型两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原子的电子构造,我们知道原子外层电子并不完全是满足於8个,有些原子外层有7个,如Cl,Br,I等,有些原子外层仅有一个,如H,当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各元素的原子有争取获得惰性气体(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的倾向。这就是两个原子组合而成分子的原因,例如:氯气的分子是Cl_2,它的结构是: 又如:氢的分子是H_2,氢原子用H.代表,它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12.
1959年理论物理学家理查·费伊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提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1981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子世界从此可见。199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纳米技术正式诞生。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铁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1993年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9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纳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  相似文献   

13.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在奇异的化学王国里,化学以其擅变之妙,让这个世界愈发异彩纷呈。化学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使人类从最微观的角度去了解世界、利用世界、改造和创造世界;教会人们用分子原子搭积木做游戏……  相似文献   

14.
蛇从头到尾是一个整体,所以不太容易分辨哪儿是尾巴。但是,如果将蛇翻过来看它的腹部,你就会发现,尾部蛇鳞的排列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样。从肛门至尾尖,蛇鳞是呈双行排列的。所以,蛇的尾巴应该从肛门算起才对。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夏天.“巴基球热”曾一度席卷整个化学界。自首次发现这种足球形的60个原子的碳分子以来已有6年时间了,世界各地的化学工作者都檀想熟番这种碳时新的存在形式,它毕竟是科学上已知的,工业上很有用的两种材料——石墨和金刚石的第三个“同胞”。筑渡日本电气公司研究所碳科学专家饭岛须澄男则产生了另外的念头,他急切想知道在海德堡和亚利桑那研究人员创导的“巴基球”合成中是否有其他形式的碳分子生成。巴基球的合成过程就是在充满氦气的密封室中通过两个石墨电极放电。电极被加热气化,即有烟炱物质跗着在容器壁上,含有渴求的C40。分子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
准晶是1984年底才发现的,由于它不具有通常晶体的平移周期性,又显示5次、8次、10次、12次等所谓的“不允许的”旋转对称性,因此在固体科学界产生很大的震动。起初,它被认为是界于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物质态。深入的实验与理论分析指出,准晶中原子的位置也有长程序,只是只有准周期性而无周期性。这就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定义晶体为有严格位置序的固体,空间点阵如周期性都不是晶体的必要条件,旋转对称也不限于由周期平移所限制的1,2,3,4,6几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1984年发现5次旋转对称,1985年初独立地在过渡族金属合金中发现准晶。在这之后,又首次发现8次对称准晶,在10次对称准晶和12次对称准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出色工作。我们在准晶的晶体学和合金学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国际前列。在1989年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来,研制出毫米级大小的AlCuCo10次准晶,用经典的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它的结构,测定了周期方向(10次轴方向)与准周期方向传导性能的各向异性,研究了准晶与有关晶体间点阵与原子位置间的对应关系及连续相变过程,这些都是有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徐阳 《世界发明》2002,25(2):22-22
纳米材料是由几十个到数千个原子或分子组合而成。这些原子或分子“组合”在一起时,被称为“超分子”或“人工分子”。由于内部的强关联性,它的熔点、磁性、电容性、导电性、发光性和水溶性都有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热是什么?     
热是物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不规则的运动。分子是极小的粒子,它的直径不过一亿分之一厘米,一升空气约含有三百万亿亿个分子。空气分子是杂乱无章地运动着的:它们不断地运动着,向各个方向运动,并且彼此碰撞,碰撞以后就改变了原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固体的粒子(原子、离子)不像空气分子那样自由,它们在一定位置附近向各个方向振动着。这位置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液体分子也是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但是这位置在很短时间内就要改变。  相似文献   

19.
高倩 《百科知识》2011,(22):7-9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了准晶而独获此殊荣。诺贝尔奖评委会称,"与此前人们认为的原子在晶体内呈对称模式分布的理论不同,舍特曼揭示出原子在晶体内的堆积形态可以不重复"。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月历     
Sunday Nov/27新西兰的TGR直升机公司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隐形无人驾驶直升机。TGR公司介绍称,这种被称为“蛇鲨”的无人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很难被发现:其机身由凯芙拉材料制成,而且外形上也采用了“隐形”设计,具有很低的雷达波反射率。右图为“蛇鲨”隐形无人直升机正面和侧面视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