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季招生试题一般较为简单 ,今年春季招生理科综合试题也不例外 .我们要能透过试题简单的这一现象 ,看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发展和变化 ,体味出理科综合试题对化学学科测试的层次 ,这对化学学科的复习备考会有启迪 .为便于成文 ,本文将“春季招生理科综合试题”简称为“春招理综” .一、2 0 0 2年春招理综试卷结构今年春招理综试卷结构与去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相仿 ,Ⅰ卷有 2 4道小题 ,均为单选题 ,每小题 6分 ,共 1 4 4分 ;Ⅱ卷有 7道小题 ,共 1 56分 .Ⅰ卷生物学科 3 0分 ,化学学科 60分 ,物理学科 54分 .Ⅱ卷生物学科 3 0分、化学学科 60…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湖北省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 综合 (文 ) (理 )”高考方案 ,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现从物理学科角度出发对试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试卷情况全卷分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 2 4题 ,每题 6分 ,共 1 44分 ,第Ⅱ卷 7题 1 56分 ,总题量 31题 ,共 30 0分 ,考试时间为 1 50分钟 .理科综合试卷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跨学科综合占比例很小 ,试卷涉及物理单科的有 9道选择题 ,2道非选择题 ,1道与化学综合非选择题 .试题排列按生、化、理分列 ,并将跨学科综合穿插在其间 .物理占 1 1 6分 ,生物占 6 5分…  相似文献   

3.
全国范围的文科综合高考已历两载。从宏观的层面分析 ,2 0 0 3年综合试卷结构依然照旧 ,题型基本稳定 ,命题原则保持不变 ;从微观的角度研究 ,试卷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个提高”“三个弱化”“五个突出”。一、试题的综合水平有所提高1.综合种类增加。 2 0 0 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第Ⅰ卷共 3 5题 ,跨学科的有 15题 60分 :第 1~ 7题 (政政政地地地政 )、第 2 0~ 2 2题 (史史政 )、第 2 3~ 2 7题(史史史史政 ) ;第Ⅱ卷共 5题 ,跨学科的有 2道大题( 10小题 ) 60分 :第 3 9题 2 6分 ( 1)史 ( 2 )地 ( 3 )史 ( 4 )地( 5 )政、第 40题 3 4分 (…  相似文献   

4.
<正> 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其中第Ⅰ卷中有生物选择题5道,共30分;第Ⅱ卷的第30题、31题为生物非选择题,共42分。整个试卷中生物科总分值为72分,占理综卷总分值的24%。与往年高考试题相比,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及难易程度相对稳定,体现出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试卷满分300分,第1卷选择题12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74分,其中理、化、生各占120分、108分、72分.在第1卷中,物理与化学、生物试题分开,单独列为第二大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计8小题48分.在第Ⅱ卷中,物理试题列为前四道(22题至25题),包括一道实验题,三道计算题,计72分.虽为理科综合,各题均为学科内知识,并无学科间综合题目.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河北考生抽样第Ⅱ卷1049份,对各题目得分统计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2002年,云南省首次采用了“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笔者参加了生物阅卷工作的全过程,现将生物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1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生物试题1.1题型、题量和分值(见表一)表一理科综合试卷结构生物化学物理第Ⅰ卷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分值66666666666666666666第Ⅱ卷非选择题题号212228Ⅱ23242528Ⅰ29Ⅱ262729Ⅰ30分值159612141282020201727合计(分)601201201.2试…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Ⅰ)分为第1卷和第Ⅱ,其中第1卷有生物选择题5道,共30分;第Ⅱ卷的第30题和31题为生物非选择题,共42分,整个试卷中生物科总分值为72分,占理科综总分值的24%。与往年高考相比,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及难易程度与2007年大体相同,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高考中 ,出现了两套理科综合试题 ,山西、天津、江西的理科综合试题依据新教材编拟。除上海外 ,其余省区的理科综合试题依据统编教材编拟。尽管这两套教材有较大的差别 ,但二者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这样便不难理解今年的高考中 ,这两套综合试题的异中有同。便于叙述 ,我们把山西、天津、江西卷称为“新教材卷” ,其余省区的试卷称为“旧教材卷”。一、两套理科综合试题的比较两套试卷结构完全相同 ,均分为Ⅰ ,Ⅱ两卷 ,总分 3 0 0分 ,考试时间 1 50min。Ⅰ卷 2 0道小题 ,每道小题 6分 ,共 1 2 0分 ;Ⅱ…  相似文献   

9.
庞鹏飞 《科学教育》2007,13(6):50-52
1试题的总体评价(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中的生物试题占72分,I卷有4道选择题,Ⅱ卷有3道大题,试卷结构和各题的分数设置与去年相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2)注重实验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与《考试说明》(北京卷)和中学生物教材的要求基本一致。(3)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兼顾了生物学科属于理科的综合素质的考查。(4)素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5)试题文字叙述简捷,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6)试卷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升高。选修的内容比例较大,学生感…  相似文献   

10.
廖朝国 《物理教师》2002,23(9):49-51
20 0 2年理科综合考试试题遵循了高考改革的总原则 ,基本体现了《2 0 0 2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要求 ,试题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今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3 +X”模式由试验、推广到较全面推行的 1年 ,选用全国试卷的省市比去年增加了 1 0个 ,试题难度有所下降 ,这符合当前中学教学实际和高校招生的需要 ,也真正体现了高考的“三个有利”的原则 .1 试卷结构分析从表 1中可看出 :表 1      项 目  年 份第 Ⅰ 卷第 Ⅱ 卷全  卷学科内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间综合小计学科内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学科…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