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历史的星座     
一个名字,为何让我们如此感动?二十年过去了,我们把这个温暖的名字深深藏在心底,我们知道,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天空中灿烂的星座,但,他又是那样平凡,是我们的兄长甚至朋友。胡耀邦,在中国改革开放走  相似文献   

2.
没想到这个采访对象的名字差点被我弄错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跟他太熟悉的缘故。报道的主角是我所在学院的一名学员。采访他之前,我就看过他在学院文艺汇演中的演出.他能随意从食堂里挑出几个瓷碗,敲出一曲曲拿手的歌曲,于是我记住他的名字叫“何立力”。后来,他常到我们科里来找文化干事,我们就认识并熟悉起来,文化干事的本子上记的名字也是“何立功”三个字。1987年,《空军报》在《长空》副刊开辟《文体生活特  相似文献   

3.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2,20(6):8-11
正戴老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回想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也经常在我脑海泛起,有时竟忘记他已经离开我们了……我开始知道戴文葆这个名字是在1983年,那时正是"文革"以后,各出版社开始评高级职称,我当时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具体张罗这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4.
哈金在大洋那一端,像个冷静的观察者。他用美国的字句描述中国的血肉。他渴望回归母语世界,但故乡对他却态度暧昧。写作对于他,或许是一种精神上的还乡  相似文献   

5.
即使没看过关于穆青的纪录片,很多人也会对这个老记者的名字如雷贯耳。一个在岗位上坚持了60年的老记者,一个身后无限光荣的老党员,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篇篇经典的著作,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时代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学史中,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作家是没有归宿的。虽然跨越语言边界、返祖归根的愿望在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群体中很常见,但恐怕并没有回归之路 哈金的新作《自由生活》是一部沉甸甸的长篇小说,英文版与中文版都有600多页,在哈金的五部长篇中是篇幅最浩大的一部。作者秉承他心仪的俄国文学大师们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西方人,除了听说过“孔子”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位中国古代的文化巨人之外,基本上就所知甚少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撞击读者的心─—记56103部队新闻干事肖坤友王忠权,邓开云,常炳文肖坤友这个名字,在成都军区新闻界是不少人都熟悉的。我们写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中央、省级等60多家报刊(台)近千次留下他的名字,而是他以特别的表达方式让每一篇稿子都撞击读者的心。打...  相似文献   

9.
李青 《出版广角》2013,(16):89-91
尽管我们乐于把出版这个行当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但是它毕竟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作为图书设计师的我们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巧,再捎带着点儿运气,那么伟大的艺术就能成为一桩好卖买。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是在纽约读书时教授要求我们去美国设计博物馆观看一个展览,其实就是去看一个叫奇普·凯帝(Chip Kidd)的图书设计师的展品。记得当时边看他的作品,脑海里边浮现出的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头。但这个印象在看到他的TED演讲后被完全打破了——站在演讲台上的居然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帅气十足、诙谐幽默的中年绅士。于是产生想了解他,想和  相似文献   

10.
法国的出版社大多以创始人或老板的名字命名,P.O.L出版社也不例外。只是,这个名字太长太难念,即便是对法国人来说也如此。于是大家只好偷懒,取其起首字母。如果我们一定要译成中文,可以译作保尔·奥柴可夫斯基-洛朗斯出版社。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地道的法国名字。没错,保尔(我跟他很熟,所以直呼其名)是犹太血统的俄国后裔,姓奥柴可夫斯基。由于父母早亡,  相似文献   

11.
在五十年代初期,胡乔木提出了办报的方针和任务以后,又向《人民日报》提出“依靠群众办报”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报纸名字叫做《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群众的武器,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因此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把报纸办好。”当时胡乔木围绕“依靠群众办报”这个问题,陆续发表了  相似文献   

12.
搞新闻的钱干事虽是我的顶头上司,但只比我大几岁。所以,平时和我们在一起时格外显得亲近,如兄弟般,和他在一起时,从未有过那种在领导面前的拘束、紧张的感觉。特别是每当从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时,心里就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这位像大哥一样的领导,不仅人品好,让人心中佩服,而且他的英语水平在部队首屈一指,叫人羡慕不已!但前不久,他向组织提出了去西藏工作的申请,这个消息使我大吃一惊。我知道,这将是他在自己人生旅途上又一次艰难的跋涉,当然,也是使他的新闻采写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大好时机。想到昔日的友情,就更加使…  相似文献   

13.
正徐纯中这个名字,曾经在40、50、60的美术圈子里很红,是和陈逸飞、夏葆元、陈丹青这样的名字连成一串讲的。当然还有那幅让他一夜之间红遍全国的、与陈逸飞合作的水粉宣传画《金训华》。那个时代没有粉丝一说,但他名气之响,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 "文革"之后,他还名声在外了一阵,听说他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毕业后又在工业设计领域做了 6 年老师,接下来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后又去了美国…… 渐渐地,这个名字从上海热闹的艺术圈子里退去,声音没有了。直到近几年,听说徐纯中也加入了"海龟"大军—这  相似文献   

14.
FOJO,乍看这个名字,真以为是个日本机构的名称。难怪连他们介绍自己的宣传品劈头第一句话也是:“不,FOJO不是练习日本自卫术的中心,尽管我们有时也想踢谁一脚。”FOJO其实是瑞典新闻进修学院的简称。它是瑞典唯一一所专门培训在职记者的全国性机构。 讲起FOJO成立的经过,现任院长艾尼丽·埃瓦斯说,当年瑞典的一位财政部长对瑞典记者经常向他提一些“傻问题”感到恼火,觉得这些记者“太笨”,不懂经济,应当对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很恬淡、很朴素的人,《平屋杂文》这个书名颇能体现他的中和风格。这个书名也自然地让我们想起作者的名字:夏丐尊。然而这个很平和而且信佛的人,也是一个很有是非正义感的人,更是一个有骨气的出版家。在上海沦陷时期,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曾在日本留过学的他拒绝用日语回答问题。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他是很独特的“这一个”。独特在于他是一个教育家兼出版家。教育和出版是他先后安身立命之所和安心立命之处。夏丐尊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清末秀才出身,1905-1907年间曾留学日本,虽然有过留学的经历,夏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因为他一生不曾有过一张文凭。留学归来后至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以前,  相似文献   

16.
冠西的书     
成放 《新闻实践》2010,(4):78-79
现在的年轻记者,不知还有多少人知道“于冠西”这个名字?作为一代报人的他,不但在浙江,以至全国新闻界,这个闪光的名字是永远载人史册的。他的新闻业绩,传诵久远;他为人的口碑,佳话如云;尤其是他留下的众多著作,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有志于新闻事业的后辈学习和回味,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7.
巴黎的来客     
于贝尔·伯夫-梅里发如银丝,宽阔的前额上,皱纹起伏,两只渊深的眼睛,映出爱好沉思的气质。这个七十九岁的老人,欢迎我们前来访问。也许是出于记者的习惯,他掏出了笔记本,写下了我们的名字。右手激烈地颤抖着,他用左手的大拇指来压住右手的手背,艰难地写下了歪歪斜斜的几个字。他用柔和的声音说:“以后即使见不到,看看名字也是好的。”就是这位老人,在新闻岗位上工作了六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龙岩市看望灾区群众,专程到王树先家人的临时住所慰问。他握着王树先家人的手动情地说:“我记住了王树先这个名字.他牺牲了我们都很难过。王树先在危难时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长存。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斯诺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拜访了香港斯诺协会主席高佑恩。高佑恩向我介绍了该协会的情况。他说:“为了发扬斯诺的精神,进一步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彼此的了解,我们在征得斯诺夫人洛伊斯的同意,以斯诺的名字作为我们协会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葛增民——《鹤壁矿工报》几乎每期都出现这个名字,有时一期出现两三次;在市报、市电台以及省级以上报刊、电台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这个名字。葛增民是什么样的人呢? 未睹其面,人们会这样推测: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精明强干的青年人吧?要不怎么这样富有朝气。其实他是鹤壁六矿的通讯干事——一位两鬓染霜的老同志。“新闻工作是一件苦差事”、“懒汉干不了新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