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直接关系中国社会的未来。文章以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为例,对他们的文化生活进行调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文化需求较低、科学意识淡薄、文化认知狭窄、阅读量少,功利性阅读明显、对农家书屋的满意度较低。针对以上情况,文章剖析了农家书屋在服务留守儿童方面的主要困境,并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积极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聚拢人气、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努力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文化生活基地。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由于农民流动而产生的特殊弱势群体。通过对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不高,知识面狭窄,闲暇生活单一,缺乏科学的阅读行为,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在此基础上,分析留守儿童文化生活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以农家书屋为平台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自2007年起,各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全国各地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  相似文献   

5.
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全国城乡如火如荼,农家书屋的创办对活跃乡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若想使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和长期巩固,需要市县级图书馆配合政府办好农家书屋,优化组合各级文化资源,科学管理农家书屋,并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晓蕊 《今传媒》2010,(11):86-87
农家书屋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建设,属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释了农家书屋当今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并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家书屋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农家书屋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余建祥 《大观周刊》2011,(22):59-59
建设农家书屋,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虽然顺应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起来.但如何让这个新事物发展、壮大。充分体现它的价值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其本质是设立在农村面向农民的公共图书馆。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分论坛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农家书屋建设的成功经验,明确农家书屋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利用农村现代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契机,高起点建设农家书屋数字出版平台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做好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工作。""加快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步伐、在农村大力开展‘全民数字阅读活动’,是构建公共数字出版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家书屋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书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书屋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思想认识、管理、宣传、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对症下药,找出一条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其利国惠民、传播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操作好"农家书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农家书屋"建设就被提到了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各地纷纷开始建设"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2.
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延伸。文章结合临沧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论述了建设和发展农家书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以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农家书屋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出现了设施运行没有保障、图书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同时,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功能重合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地方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开展专业化培训,建立图书流动网络,丰富服务形式,实行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等。综合各地经验,可以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建设主体合一、经费统筹使用、设施统一管理、服务统一规范、人员统一培训,通过两者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发展中基础部分的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群众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简述了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情况,从认识、发展、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对制约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统一思想、巩固成果、打造平台、资源共享的我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初探——以攀西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的公益性工程,具备图书馆的五个构成要素。攀西地区"农家书屋"在长期处于图书文化空白的土地上落户生长,就象一个婴儿,既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也需要倍加呵护。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才能使"农家书屋"茁壮成长,迅速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使其成为照亮农村精神文化家园的明灯。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达,农民富裕,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高涨。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该区本着因地制宜、综合建设、尽快普及、发挥作用的原则,不但在今年年底前可以基本完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的建设任务,而且建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书屋对活跃乡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书屋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领导重视程度、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学习理念、读者利用、阅读指导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成为书屋发展的瓶颈。运用SWOT战略分析模型,对目前我国农家书屋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挑战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其相匹配,构建起农家书屋发展战略模型,并探讨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贵州黔西南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众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占了一定比例,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情况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黔西南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治愚治贫成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农民致富,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现在,农家书屋工程已成为黔西南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家书屋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朱胜龙 《出版参考》2007,(5X):10-10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成功的关键,是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农家书屋”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村的精神文化阵地,成为农村出版物市场的主要阵地。一些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建设“农家书屋”的经验表明,充分发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资源整合优势,把政府投入与社会帮建和企业经营性投资结合起来,是建立“农家书屋”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谈安徽省“农家书屋”建设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并实施了《安徽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文章分析了"农家书屋"对农村图书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探讨了安徽省"农家书屋"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