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穿越小说属于网络文学的一种,曾经十分走红,无比兴盛。然而,现在穿越小说的热潮已经悄然平息。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这一现象,既可以发现穿越小说的兴盛原因,同时还可以发现该理论自身存在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晚清翻新小说遭到文学史的忽略与埋没。作为晚清"新小说"运动影响下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小说在题材主旨与语言叙述层面,都对古典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这种改写所表达的乃是一种打破传承、求新求变的现代性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现代性追求又总是呈现出一种矛盾暧昧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异军突起,且收视率不俗。然而,这是否就代表当代农民的精神面貌,反映“三农”现实呢?对高收视率的追求与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本文将分析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现状,并试图揭示农村题材电视剧收视率与现实反映之间冲突与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海岩剧自诞生起,就注重时尚与影视叙事艺术之间的互动。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时尚元素成为电视剧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社会新潮思想和新潮现象的准确把握与展示、对人物形象与人物造型的设计、对都市时尚生活的着力表现、对影像风格的时尚化处理,电视剧制作者探索了时尚与影视叙事艺术互动的途径和模式,时尚元素成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电视剧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海岩剧中时尚与影视叙事艺术的完美互动,对中国影视剧制作和影视产业发展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阿拉伯文学里,有很多描写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冲突的文本,其中"异乡人"系列小说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这一系列小说反映了不同时期,阿拉伯所代表的东方文化与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小说还思考与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优劣,并试图寻找到两种文明的"融点"。  相似文献   

6.
毕孝立的长篇小说《海选》以乡村选举这一敏感的话题为题材,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农村的政治生活状况。主人公刘建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的奉献精神与专制作风,带有深刻的历史烙印,而他在选举中的落败,则昭示着农村民主化进程的必然。在艺术上,小说注重向古典小说学习,很好地处理了"避"与"犯"的关系。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海选》都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贵州电视剧从1981年贵州电视台独立拍摄电视剧算起已有18年的时间了,比较邻近几个省份(比如云南、四川),起步不算晚也不算低。1986年贵州省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迄今也有13年的历史了。它为贵州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增添了有生力量。从这近20年的情况来看,贵州电视剧无论数量质量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贵州电视剧从题材范围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突出主旋律的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黄齐生与王若飞》、  相似文献   

8.
国外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影视改编大致可分为三类:基本再现、当代化和艺术化.在改编过程中折射出文学经典在新语境中阐释与传播的新涵义.1960年后国外亨利·詹姆斯小说影视改编研究热潮的兴起,正反映了影视批评和文学批评之间跨学科、跨领域的联系与契合,这对顺应并引导当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英美电影及电视剧风行中国,网络影视翻译也在字幕组的推动下越来越火。以汉斯·弗米尔为代表人物的目的论翻译原理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此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篇小论文从弗米尔的目的论出发,浅谈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影视翻译。  相似文献   

10.
金丹元  陈莎 《美育学刊》2020,11(2):47-54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电视剧创作出产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电视剧佳作,同时网络剧也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通过梳理、概括国内重要的学术期刊、报纸和会议论文中关于电视剧研究的文章,并从内容创作、美学价值、类型特点和女性塑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可以归纳出本年度电视剧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提出了对电视剧研究新动向的一些看法,以期为电视剧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史传著作在题材、笔法和语体这三方面对中国小说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而在限制想象虚构、偏执历史题材这二方面又阻滞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在克服了史传文学的阻滞后才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莫言小说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艺术问题,其中对"丑"的直白描述就极有争议。一方面是"文革"过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突围与反叛;另一方面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更是莫言在进行新的艺术探索。美丑融合是一种审美境界,更是莫言的审美观,它打破了美丑分离的局面,在美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网络形成了热播。美国电视剧剧情特点鲜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故事新颖、结构清晰、引人入胜。网络加速了其传播的速度与质量,满足了受众好奇心理的需求。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它分别以其话语霸权、意识形态等对我国受众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享受电视剧大餐的同时,我们应思考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侵略。  相似文献   

14.
悲剧艺术是从审美角度讲的,它是指美学范畴的悲剧,即黑格尔所说的“悲剧性的艺术”。其悲剧性可以渗透到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影视艺术等各种门类的艺术中。如戏剧《哈姆雷特》、小说《水浒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柯勒惠支的版画《俘虏》、古代乐舞《国殇》、电视剧《渴望》等都是悲剧艺术。悲剧艺术以戏剧类型的悲剧为主而兼及其他门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影视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由"原始商业性"到"现代商业性"的螺旋式"回归",其内在动力就是它本身所天然具有的消闲性特质。影视制作本身难免存在探索中的偏颇和误区,重要的问题是适度处理影视的消闲性与艺术品位的关系。消闲性、娱乐性、商业性是影视的生存基点,而艺术品位则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二者应是有机统一的。提高国产影视剧的艺术品位,首先是要注重自我特色,走自己的路;同时更要强化影视剧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的眼睛下》(1911)不仅是一部政治小说,也是一部意义深远的道德小说。过去,评论界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研究这个"讲给西方人听的关于俄国的故事"。事实上,康拉德在小说中关注更多的是个人的道德弱点或个人心理。本文将从小说主人公拉祖莫夫"道德方向的迷失"和"道德意识的觉醒"两方面来详细阐释该小说的道德内涵,并揭示康拉德对人性与道德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7.
鲁迅农民题材小说不仅在他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着最突出的地位,而且也基本上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从而鲜明地体现出了一种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着一种序列展开的动态特征。我们认为,对此予以深入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一在小说创作中,题材的选择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前提条件,主题的提炼集中显示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因而题材与主题的变化,都与人物形象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应该提到,鲁迅把农民置于他小说创作的中心位置,这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的研究,探讨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中"乡下人"的审美视角,即批判的视角。他对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过度否定,恰恰暴露了他的一种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校园题材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的热播在社会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剧中古越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文艺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电视剧中古老师的成功案例能够折射出当前教师在实施隐性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能对教师应当如何促进隐性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