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婷婷: 我是老师,在工作中我发现,当老师的往往比较重视差生的家访,而不太注意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有些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可在家里不一定是好孩子。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已连续六次获得爱劳动奖,可她长到13岁,在家里却从来没有扫过一次地,洗过一次碗。还有一名学生,在家里蛮横霸道,父母都摇头,可老师给她的评语却是“脾气温和欠刚强”。某个学生成绩一直在95分以上,老师一直把他视为好学生,直到他成绩下降,经过家访,老师才了解到,该学生的父母一直是采取高分重  相似文献   

2.
一个下着细雨的早晨,我送孩子去学校,看见学校门口站着两排少先队员。老师进门时,他们就行礼,并齐声喊:“老师好!”我以为老师会回一声“同学们好”,可是没有;我又以为老师会礼貌性地点一下头,或者笑一笑,可是也没有。我特意站在学校门口观察了20分钟,结果20分钟里有37位老师进门,每一位老师都像聋哑人一样,对学生的问候充耳不闻,直走进去,毫无表情,哪怕是用目光注视一下学生都没有。看着两排少先队员站在细雨中,向他们的老师进行一声声没有回音的问候,我心里很难过。在我的想像中,老师不但教学生学知识,还教学生做人,现在却连一声“同学们…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电教》2003,(9):4-7
许多学生的家长常常感叹自己孩子的“两面派”行为,他们在学校里表现积极,各方面都令老师交口称赞,但一回到家里,书包一扔,却俨然一副公子小姐派头。许多家长在学校里了解到的信息往往和自己想像相去甚远,学校里的校纪校规使学生规矩工整,可在家里,他们的表现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两个媛媛     
今年我读三年级。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叫我李媛,可是,一回到家,妈妈却对我“媛媛媛媛”地叫个不停。我分明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女儿,可是最近总听着妈妈说她有两个媛媛。这两个媛媛嘛,一个在学校里,一个在家里。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好帮手;可在家里,我却是一位刁蛮小公主,妈妈挠破了头皮,也想不出一个能把我治得服服帖帖的好办法。可是前不久,老爸不知从哪儿学来了“决战公主四大绝招”,把我“害”得叫苦连天。  相似文献   

6.
8岁的小华上小学二年级,他在校表现挺好,不仅关心同学尊敬老师,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可是小华在家里却动不动就和爸爸妈妈顶嘴,拿他们的话根本不当回事。10岁的小君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一直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子,走路轻手轻脚,说话礼貌有分寸。可是在家里,她却像一个疯丫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连蹦带跳,对父母爱理不理,对爷爷奶奶也是呼来唤去。问她为什么在家里和学校里两个样?小姑娘头一歪,不高兴地说:“我在学校里委屈了一整天,回到家不放松一下,怎么受得了?”  相似文献   

7.
万名恩师为考生保驾护航的新闻报道中谈到:老师在高考期间充当学生的活闹钟和后勤保姆,管送饭,管数人数,像赶鸭子一样,把学生送上考场,又把他们送回中学。为防止学生丢失和忘记带有效证件,老师还预先复印学生的身份证,甚至还替学生代管身份证。除此之外,老师还充当“心灵熨斗”,有些学生因为太紧张,睡不着觉,老师还要陪他聊天,放松他的情绪。可以说,学生每一件事情,老师都替他们想好了,解决好了,他们上场考试就行了。然而,笔者对老师对学生关心备至的做法却抱否定态度。现在的学生几乎出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他们由父母呵护,在学校,他们由…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现在所遇到的都是一些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们,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家里顽皮、任性、常因小事大发脾气,而在学校里却都是“听话”的“好”学生,因此一些家长常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些孩子们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面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常不予理睬,甚至对着干?对此我作了些调查,原因有:一、“哭是最好的方法”。独生子女在家倍受“恩宠”,常常是六个围着一个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平时多由祖父、祖母辈“管”着,这宠爱自是不用说的,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同学,在学校或在家里,你们是不是经常遇到一些无法言说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想对老师、父母、同学说的话都没勇气启口呢?没关系,加入《中学生天地》短信平台“悄悄话公开说”栏目,把你们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吧!★写给老师在学校里当然要听老师的话,但是不是老师偶尔也会犯点错,偶尔也会有些偏心……不妨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听听。★写给父母爸爸妈妈很爱你们,可你们总找“代沟”的借口对他们敬而远之。要知道父母很愿意坐下来听你的心事哦,说给他们听听吧!★写给男孩有的时候男孩子真的又傻又笨,还老调皮捣蛋,但对付那些数理化难题还确实…  相似文献   

10.
平时在办公室,经常看到有些班主任因学生犯错而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学生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里却不以为然,老师自己也气得自叹“黔驴技穷”。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可 《儿童音乐》2012,(3):49-51
"你们音乐老师真好啊,一不改作业二没有考试压力,学生还不知道多喜欢你们!"平时在学校里,我总会听到这样一些来自于其他学科老师的羡叹。是的,音乐老师确实比其他文化科目老师要轻松,音乐课确实也很受学生欢迎。可是,慢慢我却发现,音乐课其实也没有那么好上,  相似文献   

12.
三好学生     
<正>一帆是一个公认的好学生: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从上小学开始,帆每一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年也不例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评选要求有所改变,“三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要做家里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帆毫无悬念地当选,可是当她听到“社会的好公民”时,却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3.
上了学的孩子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面对着不同教育环境和学习生活氛围,小小的孩童常常有截然相反的表现,比如在学校是一个“乖宝宝”的好学生在家却成了不听话的“小霸王”。为此家长很是困惑:为何孩子在学校与在家里的表现大相径庭呢?难道孩子也有“两面派”的性格?学校的“乖宝宝”在家不听话8岁的小华现在读小学二年级,老师反映他在校表现挺好,不仅关心同学、尊敬老师,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可是小华在家里却动不动就和爸爸妈妈顶嘴,对父母的话根本不当回事,也从来没做过父母给他额外布置的作业。10岁的…  相似文献   

14.
放假了,校园里显得寂静而空旷.学校的老师有外出进修的、有走亲访友的、还有结伴旅游的,只有张金爱老师家里,显得比平时还热闹.每逢假期,总有几个学生住在她家.他们有的是因为调皮任性、家长管不住,“寄养“到了张老师家里;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孩子成了被踢来踢去的皮球,被张老师接到家里来;还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张老师想利用假期给他们补补课.长期以来,无论是张金爱的家人还是她身边的熟人朋友,对此都已习以为常;而早些年,有人对此却十分不理解.张金爱的同学曾当面问她:“放着多少机会你不愿意改行,偏偏愿意给人家看孩子,你图的是个啥?“……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老师感到很困惑,“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有的公开课,执教者教学如行云流水,教学环节天衣无缝,有些细节的处理独具匠心,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充分使用,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节好课,可是有的人却认为课堂上,学生一直被老师牵  相似文献   

16.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无法重新开始的,比如回忆。我常想起一些人和事。他们是我的朋友,在三年初中生活里和我朝夕相处,看过我开怀的笑,看过我软弱的哭泣。记得粟伟对我说:“你注定和我们不一样。”是的,我是好学生,我父母这么说,老师这么说,同学也是这么说,他只是个在学校里混时间的人,可是他,曾经给我警醒的鼓励。  相似文献   

17.
有些教师比较重视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往往不加注意。实际上,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不一,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不一定就是好孩子。  相似文献   

18.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向班主任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懒惰、贪玩,对待家人冷漠、霸道,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在学校却是公认的好学生,不仅遵守纪律,还宽容大方、乐于助人,甚至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优秀学生身上。他们在校充当好学生,在家却是个小皇帝;嘴巴上口口声声说爱妈妈,实际上却根本就不知道关心妈妈;作文中宽容待人像模像样,生活中为个别小事斤斤计较……笔者认为,班主任可以采用“点、心、情”三部曲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两个珂珂     
我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叫我徐焓娱,一回到家里,妈妈却“珂珂、珂珂”地叫个不停。我明明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儿,可最近妈妈老说她有两个珂珂,这两个珂珂,一个是在学校,一个是在家里。妈妈说,在学校里的珂珂,是个好孩子:听老师的话,爱学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  相似文献   

20.
一些学生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对老师“敬而远之”呢?有些学生向来害羞,一看到老师就紧张、拘谨,平时遇到老师或低着头,或用书本遮住脸,或目光游离不定,或赶紧“逃之天天”。这类学生本来就不大合群,难以和同学谈到一起、玩到一块,你还指望他们遇到老师会大声问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