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公德与私德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不能没有道德,道德又分为私德与公德。所谓私德是指道德的内在性与个体性,所谓公德是指道德的规范性与约束性。对于传统中国而言,道德主要表现为重私德而轻公德倾向;而在现代,又表现为公德与私德的一并缺乏。因此应当剖析公德与私德关系,使二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从而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育内容分类框架——兼析我国公德教育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德育内容广泛,其中私德教育涉及自我定向和他人定向的道德,公德教育涵盖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包含对待工作和服务对象的道德要求。中国是一个私德发达国家,素有束身寡过主义哲学和家庭伦理本位传统。学校教育偏重私德而轻视公德,从私德外推公德,致使公德教育降解为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应重公德轻私德,厘清公德与私德的界线。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对私德和公德的概念及辩证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高职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完善私德促进高职生社会公德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这个定义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公私德两个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  相似文献   

5.
“私德外推即为公德”吗?——兼论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梁启超的"私德外推即为公德"的观点,忽视了公德生成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规律性,是对私德与公德关系的一种简单化、表面化的理解.辩证考察私德公德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否认和抹杀二者在交往对象、适用范围和道德准则等方面的本质区别.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无论公德还是私德都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尤其是特定交往关系的产物,各有自身的特点和变化轨迹.批判性地接受梁启超的观点对于当今中国的公德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公德与私德是人同时具备的两种德性.人无私德则不能具备独立自主之人格以立于社会,人无公德则不能和群结成团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本文从公德与私德的一般理论出发,通过介绍公德与私德的内涵、特点、作用、划分标准及他们的不同之处等来揭示公德与私德之间的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道德发展历程是"从私德到公德"的过程,我国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理念理论上应达到"公德"阶段,因而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水准和综合素养,打造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公德意识薄弱在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强调“重私德,轻公德”,本文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中国传统道德形成“重私德,轻公德”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私德教育:当代道德教育的必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往往认为私德的发生范围和影响力比公德较小,因此在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和研究中严重忽视了私德教育。其实,相对于公德而言,私德有着特定的内涵和特殊的价值,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身立命,还关系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因此,当前理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道高于德     
《师道》2009,(6):62-62
道德是有公德与私德之分的。这是因为有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分,有私天下和公天下之分。刘军宁在《南方周末》发文说,私德与公德都是以天道为基础,以天道为依归的。不信仰天道就没有公理,没有公理就不能产生美德的普遍标准和对所有人具有同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关系,也是衡量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准.处理好这四对关系是每个公民对公民社会建设的贡献,也是公民社会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安定有序、秩序良好.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德作为公共领域的道德原则,是社会秩序所蕴涵的道德理性,是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意愿,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言翻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往的主要方式,在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职业离不开道德的引导,翻译工作者和翻译中介的行为都应有道德制约,以防译作的粗制滥造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样,翻译中的言语道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翻译同其他行业一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应遵循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4.
深化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树立良好风气 ,建立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文明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德教育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高这一课题 ,在对当前深化社会公德教育的深远意义和客观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的剖析阐述 ,形成并提出了深化社会公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虽然落后于汉族,但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和社会稳定,这得益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今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资源,对加强和谐社会道德建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关系层面 ,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德的培育。公民素质、公共规范和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培育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步与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德支撑。当前社会公德建设与精神文明的要求、和谐社会建设等存在较大差距。现实中存在公共秩序混乱、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以及认同他人意识的缺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公德教育、唱响主旋律、重塑公务道德、培育公民社会以及完善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加强道德建设对正确理解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情境如影随形 ,道德不仅其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其发展和变迁也主要借助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人文环境的调节与影响 ,其价值取向与行为产生更受具体情境的直接影响。对道德的情境性予以重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社会情境中的道德价值 ;有助于促进良好的道德环境的形成 ,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 ;更有助于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优化道德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公共道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民意识强调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的统一以及理性精神,这对于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晰公民意识的内涵,以便在公德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全体公民的积极性,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