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红 《世界文化》2014,(1):8-12
<正>提到巴黎,人们永远会联想起另一个词"艺术"。巴黎是艺术的天堂,也是艺术家的温床。应当说当下的巴黎应该包括了整个20世纪直至今日,足足有100多年的漫长历史。因为这100年是巴黎真正成为艺术巴黎的百年,出现了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如萨特、波伏娃、杜拉斯、特吕弗、邓肯等。而今天他们都深埋于巴黎的地下,用他们的灵魂守望着巴黎的天空,他们的精神遗风,日复一日地影响着巴黎,构筑着巴黎的过往,连同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笔记     
郝岚 《世界文化》2013,(10):38-41
在键盘上敲下关于土耳其的第一个字符之前,我从那里刚刚回来不久,她的样子却已经在我心里反复设想和描绘了很多年。开端相信吗?土耳其名列我儿时出境漫游梦想的第一个。当我在恰那卡莱的车上与一位澳大利亚的女士说起这事时,她瞪着眼睛说,这真不平常,她的第一个梦想是去巴黎。是啊,谁不想去巴黎呢?在我人生必去的几个地方名单之上,巴黎当然名列其中,可是排不进Top5。为什么是土耳其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坦白说,这像很多孩子的梦想一样,没有什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如果说出来或许还会让你觉得"无厘头"。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中国的一个城乡结合部,我们所住的那个小镇,父母任职学校的家属宿舍属于一个叫做"幸福队"的地方。大体说,在那个地方度过童  相似文献   

3.
巴黎时间2007年7月3日(周二)上午,法国前总统乔治·蓬皮杜的遗孀克洛德·蓬皮杜在巴黎圣路易岛住所去世。法国新任总统萨科奇对蓬皮杜夫人的评价是:"克洛德·蓬皮杜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品行高尚,是我们国家的荣耀。"蓬皮杜夫人生前挚友、前总统希拉克夫妇也对失去这位"最亲近最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20世纪20年代初,"一战"的硝烟依然弥漫着整个世界,而当时的巴黎却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文艺时光,只因为世界上最有文艺细胞的人们都住在巴黎。"迷惘的一代"的文学青年如潮水般涌向巴黎,他们挤在巴黎狭窄的街头散步,坐在那些散落各处的咖啡馆中聊天。  相似文献   

5.
异彩纷呈的巴黎墙画马艳华编译置身于巴黎这个奇妙无比的城市,你永远想象不出在下一个路口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景象在迎候着你。在巴黎12区贝尔席大街171号,有一个似有魔法支撑的楼梯从百年古树的枝叶上方直冲云霄。举目远眺,映入你眼帘的是雄伟的参天柏树与一条通...  相似文献   

6.
左岸,左岸     
<正>再度向导游提出了关于"左岸"。导游说这是第一次有游客向他提到"左岸"。他说你想去的地方在圣杰曼大道上,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左岸最著名的咖啡馆。只是,这要你们自己去,因为在这个晚上将有更多的人去观看"红磨坊"的巴黎艳舞。为了左岸。来巴黎怎么能不去左岸?于是决心开始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旅程。之所以总是惦记着左岸,是因为我知道左岸对于"人文精神"和那些  相似文献   

7.
一天晚上,法国画家米莱孤独地踯躅于巴黎街头。在一个明亮的橱窗前,他听到两位青年在议论着陈列在这里的一幅少女裸体画: “这幅画糟透了,简直令人厌恶。”“是啊,米莱画的吆。他是个除了裸体女人,什么也画不出来的人!”米莱顿时羞愧难言,赶紧从橱窗前逃走了。米莱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巴黎,只是为了挣钱吃饭才画这种裸体画的。他回到家中,痛苦地  相似文献   

8.
德尼·狄德罗(1713.10.5—1784.7.31) 你以为什么东西都会吃坏我的肚子的吗? 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1932);莱斯特·G.克罗克《狄德罗:接受挑战的哲学家》(1966) 1784年7月31日,狄德罗和他的妻子、女婿、一位请来给他看病的医生一起在他巴黎的家里进餐。这位哲学家健康状况不  相似文献   

9.
象肖邦自己写的一首序曲那样,他和乔治·桑第一次会晤时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下面那种合乎逻辑的结论:两人的交往到此为止,不会再有什么发展。他俩是1836年秋在巴黎首次见面的。李斯特当时和两人都过往甚密,早就希望他俩见见面,但肖  相似文献   

10.
巴黎的夜生活都有什么内容和形式?相信每一个巴黎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去餐厅吃饭,去酒吧喝酒聊天。听音乐或跳舞,参加私人聚会,听音乐会或看歌剧、话剧,看晚场电影。健身、打球,还有就是去近年刚兴起的卡拉OK一展歌喉……都是巴黎人夜生活的方式和内容。可以说,所有不同要求、不同条件的人,都可在巴黎找到适合自己的夜生活。选择的多样性,决定了这个浪漫之都、艺术之都夜生活的丰富和高质量。每周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导玩”期刊,是初来巴黎必不可少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正1572年8月24日凌晨,法国巴黎还在沉睡之中。这时,教堂的钟声响了,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很多天主教徒。他们似乎像事先约定了似的,统一臂缠白色袖章,手执凶器,挨家挨户敲打房门,一旦发现新教徒(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派"),便不由分说强行拖到大街上,不管男女老少,一律现场处决。当日,数以万计的新教徒惨遭屠戮,巴黎城内血流成河。这是巴黎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这次惨案背后,影影绰绰闪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凯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知名旅游网站Tripadvisor发布了世界各地"25大热门美术馆和博物馆"榜单。排名前5位的世界热门博物馆分别为:奥赛博物馆(巴黎)、9·11纪念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大英博物馆(伦敦)、普拉多国家博物馆(马德里)。排名前5位的亚洲热门博物馆分别为:战争遗迹博物馆(胡志  相似文献   

13.
罗朗 《世界文化》2023,(5):50-53
<正>巴黎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优雅和浪漫的代名词,无以伦比的世界艺术中心。从伦敦到巴黎,仿佛由阴转晴,一扫心头之雾霾。从伦敦到巴黎的欧洲之星,穿越英法海底隧道,三个半小时即可抵达巴黎北站。从巴黎北站开始感受法语的魅力,站台上的标识和巨大字幕信息,提示我必须复习法语。最重要的两个单词:Pardon,merci,常常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4.
<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记得初到巴黎,自己是一个很容易惊讶的人。在去学校、超市的路上,会和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不期而遇,和埋葬着狄德罗的古老教堂擦肩而过,和安睡着萨特和波伏娃的墓园毗邻而居。一个星期之后,方才知道自己所在的圣日耳曼德佩街区于巴黎,于拉丁区意味着怎样的人文萃薮。那些伟大的杰出的人物如今或已安葬在先贤祠中为人敬仰,而  相似文献   

15.
想当富翁     
写下题目,脑子里立马跳出了曾经读到过的一则小幽默,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教师问一学生:"你的志愿是什么?"学生答:"做慈善家."教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再答:"因为有钱才可做慈善家."记得当时看过也就哑然一笑罢了,并没有作什么咀嚼,很囫囵的.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5)
正什么是"老味"在天津餐饮市场中,"老味"一词使用得非常频繁。一般来讲,"老味"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餐馆饭店的招牌上,如"老味饭店""老味菜馆"等;一是用于菜品或食品名称之前,如"老味素什锦"等。前一种情况在其他城市或地区也有所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即众所周知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康定斯基回顾展》,汇聚慕尼黑、巴黎和纽约的公众收藏,致力于阐述这位20世纪重要抽象画家的创作。这个巡展的首站是慕尼黑,终点为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而巴黎一站还有蓬皮杜艺术中心近期收购的康定斯基的系列素描和文字记录。  相似文献   

18.
<正>谈起巴黎,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冠以浪漫、魅力、时尚之名,甚至Paris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美好城市生活的愿景。今日巴黎的环城大道之内有三处制高点,分别是圣心教堂、埃菲尔铁塔和蒙帕纳斯大厦,登上楼顶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巴黎的城市景观与许多现代化都市不同,这里几乎没有设计独特的摩天大楼,反倒是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7月4日,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岁。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戈达尔曾这样评价这位举世公认的电影巨匠:"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于阿巴斯。"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的电影兼具纪录片的真实和故事片的剧情,将镜头对准生存、死亡、爱情和人性等人类世界永恒的主题,把对生命、责任感以及现实生活的哲学化思考融入电影作品中,在现实主义与诗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安静、淳朴的影像细腻传递着诗歌  相似文献   

20.
<正>"经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其内涵与外延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不少以"经典"命名的事物却常常使人产生疑窦:什么书才是"经典"呢?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经典"本有明晰的所指,大多指典范的儒家典籍,如:"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书·孙宝传》)"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