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原则一、相对统一原则1.点面结合。也就是总与分的结合。一些作品在叙事和抒情时是按照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与分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来进行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上片写景纵横千万里;下片论史上下几千年。上下片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  相似文献   

2.
篇章、句群中有一种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的表达方法,汉语的句子中也有这样先总后分(简称“总分”)和先分后总(简称“分总”)的叙述。语法学家管前者叫“总分复指”、“总提分承”、“解说复句”或“总分复句”等;管后者叫”分起总括”或暂归“总分式”  相似文献   

3.
给一段话划分层次,首先应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确定它属于哪种结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结构来分析层次。常见的按结构类型分层方法有以下几种(在指导分析时,不应强调名词术语)。 1.按总分关系分层。有的段的内容是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意思构成,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对属于总分关系的段,要把它分成“总”和“分”这两层。请看下面这段话:  相似文献   

4.
5内容混乱【把脉问诊】内容混乱与行文结构的安排以及材料的处理息息相关。破解的办法是:全文布局宜采用黄金三段式或两段式,行文可采用总—分—总式展开:每段布局又可采用总—分式(或分—总式)的方式展开,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分析材料时要先梳理出大要点,然后串并小要点。若要点存在关联则可作串并处理。  相似文献   

5.
句群的知识是小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知识,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一、句群的性质和组合形式句群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几个句子的组合,它是文章谋篇布局的基本结构单位,具有相对的(?)立性。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段(或逻辑段),也可以由数个有相互联系的句群,组成一个自然段或意义段。从句群的组合形式来看,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形式。从句子间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四种,现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为主题举例分析。一、总分结构不管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这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分述部分应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下文为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7.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阅读教学侧重培养理解能力” ,“作文教学侧重培养表达能力”。现以六年制第十二册为例 ,谈谈如何在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中注意上述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  小学毕业班的阅读复习 ,应以篇章结构为重点。在复习中如何突出这一重点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呢 ?   1 理清内在联系 ,理解自然段的意义。复习时要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连句成段有如下几种类型 :①总分关系 ,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两种 ,即先总说后分说和先分说后总说。段的中心句或在段首 ,如《…  相似文献   

8.
关于历史材料解析题,本文运用"一先二划三注意,四项原则要牢记;段意层意常提取,图表抓点看趋势;特殊情况即默写,贴紧课本是真谛;分总结合最保险,材料课本皆获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关于历史材料解析题,本文运用"一先二划三注意,四项原则要牢记;段意层意常提取,图表抓点看趋势;特殊情况即默写,贴紧课本是真谛;分总结合最保险,材料课本皆获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二.分总式分总式与总分式在结构上正好是个“颠倒”,它先分点表述,最后归纳总结。它的好处就在于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有人把分总式称为“托盘式”是十分形象的,分述部分如托盘里的东西,总述部分犹如托盘,还有人把分总式称为“花束式”,上面朵朵鲜花,下面用绳子一扎,多而不乱,杂而不散。  相似文献   

11.
老师讲“总—分—总”,就是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这是写文章时常用的方法。写作时先把图看仔细,想想这一幅或几幅图总的讲什么,用一两句话概(!ài)括(kuò)出全貌来。这就是文章开头的总起段。写好了总起段,再进一步细看画面,想想图上有哪些内容,可以分几方面对总起段进行具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课程教学,强调理论教学上应该遵循"先总后分再总"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少而精"授课内容选择的原则;实验教学中应突出DCS仿真实验的重要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指导学生练习概括段意,是段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段落内容的具体特点,逐步交给学生一些独立概括段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1.摘取要句法。有些段落结构表现为先总述后分述、先分述后总述或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其中往往有统领全段内容的总起句、小结句或中心句。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  相似文献   

14.
教法说明: 改第九册教材内容常规“先分后总”为“先总后分”。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在动中思考,分层验证公式;在练中思考,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电脑初学者来说,打字是学习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学会了基本的输入,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总结出了跨越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的"三道关",也进行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几点尝试,认为"五笔字型"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学习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前提;"先分后总,先准后快"是训练学生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段是句子按一定的表达形式组合而成的。中年级教材中有三种较典型的段式:(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顺承式,如《挖泉水》第二自然段;(二)按时间、地点或事情及其性质的变化顺序写的并列式,如《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三)先(后)总起后(先)分述的总分式,如《翠鸟》第二自然段。这三种段式,都可以让学生在读段中理解,在写段中运用。  相似文献   

17.
学习说明文,要学会“三部曲”,哪三部?一、初读速“唱”,整体感知。通过初读,分清文章类型,明确说明对象。即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平实性说明文还是文艺性说明文,通俗性说明文还是应用说明文,小品还是解说词……为唱好全文定下基调。二、再读慢“唱”,理清脉络,结构上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还是总—分—总。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不还是空间顺序,抑或逻辑顺序。在此基础上弄清各部分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解题总原则 1.顺序:①从前至后(遵循平时做题习惯,一般常理,题型也是越后越复杂)。②先易后难、梯度筛选(先易:把握基本分,进入解题状态。后难:以免影响心情)。③不可恋战(易,不要大肆铺开;难,不要纠缠不清——目的:抓紧时间)。  相似文献   

19.
总分式构思是较常见的作文构思方式,它无论是用于篇,还是用于段,都体现了作文内容或结构上的整体与个别、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为“总”是概述,“分”是不同侧面或角度的详述,所以总分式构思很能使文章中心突出、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但很多同学在运用此方式时,难于“总”之后的“分”。下面就给同学  相似文献   

20.
《杨树》是一篇以客观实体为对象的说明文。这篇说明文对我国最常见的树种——杨树的有关科学知识都一一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说明,不但语言通俗,概念明确,内容具体,而且说明逻辑条理,结构层次分明。在内容安排上,本文是先“定义”后“解说”,在“解说”部分,是先“种类”再“特点”后“用途”,分层依次写来;在材料处理上,是先“总”后“分”再由“分”而“总”,条分贯综,一脉相承,使整篇文章的重点得以突出。全文九个自然段,依据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