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那么何为“全面小康”?它和我们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本从“小康”入题,简单阐述了“小康”的来源及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小康”的特殊含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全面小康”,它是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有着它实现的现实基础,以及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康”一词的资格很老,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代,“小康”一词受到儒学的渗透,成了哲学专有名词;“小康”是儒家学说中阐述的一种社会境界,它比“天下为公”的“大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的“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同该诗中后两节的“汔可小休”“汔可小息”并举,“休”是“休养”,“息”是“将息”,前边加上副词“小”,即让人民稍得休养生息,过上安康生活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农技校架起“小康”桥□顾志旗1996年春,经运城地区验收,垣曲县东峰山村“小康村”达标。东峰山村村民清楚地知道,幸福生活的获得,除了党的方针、政策英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都说村农技校是“奔向小康的阶梯,精神...  相似文献   

5.
总体上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较高水平的、全面的、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前提下,解决好制约小康社会建设的三个“瓶颈”。  相似文献   

6.
实现小康是中国历代思想家为之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本文从古代的“小康思想”到近代的“小康梦想”再到现代的“小康理想”,阐述了小康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揭示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康思想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到了现代社会,小康理想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浅谈“小康”概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是一个具有历史属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它反映的是一种衣食无忧、安康和乐的小农生活理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里,它与工业化进程中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小康”则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政治、经济、化全面进步的要求,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小康”之路岢岚县成人办掌头村地处奇岚县南,全村有43户、131口人、800亩耕地。村子背靠石山,怀抱乱石河滩,耕地石厚土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5年创办村农技校,并被县政府确定为科技示范村以来,该村在党支部、...  相似文献   

9.
“小康”这个概念,是我国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概括。党的十三大把实现小康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以后,对于小康问题的研究探讨逐渐成为最近一个时期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热门。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小康概念与特点、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标准的确定,都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比较而言国家统计局的研究报告及公布的我国“小康”  相似文献   

10.
“小康”一词在古代有三种解释。其一是“小安”的意思,如《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二是指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理想低的一种社会。战国末到汉初的儒家学者认为古代有过“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礼记·礼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促小康工程”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教育局教育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一篇大文章。从何入手,我们在学习、实践、研讨中认为,正在广泛实施的“教育促小康工程”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工程。本文试从这一工程的实践谈些粗浅的思考。“教育促小康”工程,是在...  相似文献   

12.
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小康”的目标,以“发展是硬道理”的决心和理念引领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着眼点。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小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社会指标,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它内涵着增长、稳定、公平、民主等诸要素。“和谐”理念的加入,突破了传统发展观中单纯以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的富足程度作为社会基本发展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由奔“小康”到建设“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了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观上的成熟与飞跃。  相似文献   

13.
小康辞典     
《教师博览》2003,(2):36-37
小康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小康”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  相似文献   

14.
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全省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和强烈追求。实现贵州“小康梦”,人才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因此,贵州教育责无旁贷,应争先为“同步小康”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村路两边,“搓麻将”、“挑红四”、“挖坑”等小规模赌博时常泛滥。赌博打着“游戏”旗号,连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五六岁的孩子也跟着玩,一向大门不出的妇女也跟着凑人数、聚摊摊。这是一股邪风!  赌博,赢了全家高兴,输了吵嘴打斗;惹得全村鸡飞狗跳,户户难得安宁。再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这样赌下去,孩子怎能教育好?赌博,伤财伤神又违法。坏处这样多,为啥还要做?善良的乡亲呵,“搓麻”难达小康,幸“搓麻”难达小康$陕西眉县营头中学初三(1)班@沈向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康’视野中的农村教师发展研究”作一基本介绍,内容包括文献综述与评价、试图解决的问题、方法论思想、研究的性质与局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中的﹃小康﹄概念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副研究员孙连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助理研究员程大为按照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第二步,即到本世纪末我国社会发展要达到小康水平。国内一些著作、文章对“小康水...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举办教育促小康乡镇长培训班为统一思想,保证“九五”期间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教育、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实现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目标,9月17至19日,徐州市政府举办了全市教育促小康乡镇长培训班。全市所有乡镇分管教育的乡镇长,...  相似文献   

19.
“小康”村的成功之路神南村位于阳城县南部千石山区,山大沟深,石厚土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改革开放前,该村经济十分落后,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5年以来,刻才在以李揪呆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沿着...  相似文献   

20.
"小康"一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产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并创新了传统的小康思想,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用以阐释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突破了传统小康思想片面怀旧、厚古非今的狭窄视野和僵化思维,冲破了仅把人民安居乐业作为统治手段的樊篱,冲出了仅把"礼"作为治国之本的旧框架,解决了以往小康思想仅有目标但无措施、缺乏操作性的问题,使小康社会成为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摆在人们面前,把原来画饼充饥的"小康生活"由幻想变成了现实的、科学的"小康社会",实现了传统小康思想到邓小平小康理论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