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倬云的笔下,中国依次呈现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及世界的中国。"如此流转延展,正如古老的长江黄河,源于高山,归于大海,遂与天下众流无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呈现出了典型的中国特征。文章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四个方面比较详尽地梳理总结了新闻理论研究的当代中国特征,提出唯有承认中国特征、尊重中国特征、厚植中国特征,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体制、规则的改变,总会让一些既得利益阶层受损。五口通商使得广东十三行的辉煌时代也随之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是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走上世界的开端今年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这是中国历史大事件,是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其中,五口通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是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走上世界的开端。所谓五口通商,就是清政府同意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在五口通商之前,中国并不是闭关锁国,与外部世界不来往。中国很早就知道世界,中外之间交流一直很兴盛,在东南沿海实行着自发的自由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跃升、国际影响的显著增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成为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人在思考,中国现在走的到底是什么道路?中国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的新著《中国特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语境下的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亦随之提升,中国正日益正为世界的焦点,成为一个富有魅力的话题。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担负着向国际公众传播中国的信息、传递中国的声音、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史研究存在着本体迷失、过度依赖外来学术等实际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本文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充分关注到中国新闻业时代背景、历史角色、办报主体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培养研究的自信力,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学。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21,(3):8-8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切入,抛开西方话语模式的束缚,以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和视角,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建立了一套原创性极强的话语体系,生动叙述了一个发展中、变化中的中国,对外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形象,同时也批驳了一些不和谐声音,极大增强了国人自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30年》描绘了一个西方人眼中发生巨变的中国。作者观察中国社会不同层面发生的变化,敏锐地发掘了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在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巨大变迁的同时,他坚持将中国放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中去审慎地比较,力图通过自己的写作讲述一个真实的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总结10年来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方法,不难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贴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中国新闻史本体意识的缺失、中国新闻史过分依赖革命史和政治史、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仍未解决。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借鉴中国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宏观视野审视100多年来丰富的新闻史料,培养研究的自信力,着力研究民族新闻史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11.
提升国际话语权,必须让国际社会听得到、听得进中国理念、中国立场、中国主张。要创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叙事方式和国际战略传播平台,重点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用什么讲”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秋风 《出版参考》2010,(6):12-12
过去百年来,在中国从事公益事业的西方人与本土的中国人相比,不能不承认,国人逊于外人。在中国各地活跃着一批从事公益活动的外国人。其实,自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很多专门从事公益活动的欧美人士。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人是传教士,为了吸引中国信徒,他们中不少人拿出相当多精力从事公益活动:开办学校、育婴堂、医院,等等。  相似文献   

13.
罗毅 《中国广播》2013,(2):86-86
和合之道概括起来,主体内容是“三、四、五”系统。 所谓“三”,是指三大活动。 1.芒果Radio祥和中国节。祥和中国节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大中国传统节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品牌形象。祥和中国年于2011年推送到湖南卫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中国大陆SCI期刊发表的中国大陆论文占中国大陆SCI论文的比重”这一指标,就其如何检索和计算、说明什么问题及相关启示展开论述。文章鲜明指出:中国大陆的SCI期刊目前依然主要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服务、20多年前中国鼓励发表SCI论文有合理性、中国大陆SCI期刊的发展没有跟上中国大陆科研的快速发展,同时认为此指标不能说明中国大陆作者喜欢或不喜欢在中国大陆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文章认为:解决中国大陆SCI论文“外流”问题,需要更多的中国SCI期刊;时代呼唤“又强又大”的中国SCI期刊,但需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体使命就是要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在传播范围、传播信息、传播受众、传播影响全球化的生态环境中更好地发出中国的主流声音。怎样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将考量中国媒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主要是指中国人立足中国实际自主建设的具有原创性、确定性、系统性的档案学认识和经验系统。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不仅是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是继承、反思、创新中国档案学思想和理论的必由之路。从中国档案学史来看,自档案学创立,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发展,基于自发性研究、计划性研究、组织性研究,历经肇始、形成发展、自主建构三个阶段,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及其叙事传统。面对新征程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任务与挑战,亟需观照时代发展,形成自主建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自觉;坚持以我为主,形成独立自主和开放包容的建构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努力构建原创性的档案学概念和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学知识创新;彰显中国之理,解决国际档案学研究面临的共性问题。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2,(6):27-28
在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开放,中国保险业开始被迫"与狼共舞"。入世危、机并存,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全新的竞争环境与保险理念,中国保险业呼喊"狼来了"的同时,被迫开始和巨人赛跑。阳光保险自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迈开了追赶、超越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13):24-29
本文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以《超级中国》为分析对象,探究该纪录片如何塑造中国形象,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以及其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发现,《超级中国》通过过度修饰、及物性、架构、论据、引语等手段,有意识地强调和凸显所谓的中国霸权,试图塑造出强势争霸、居高临下、重利轻义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塑造思维模式与其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书云 《大观周刊》2012,(48):323-323
中国芭蕾舞剧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60多年,在这六十年里,舞剧音乐创造者不断深入民间,挖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试图将中国芭蕾舞剧音乐民族化、舞蹈化、戏剧化。本文通过以几部经典的中国原创芭蕾舞剧作品为例,并以主题的构建为主,简述中国芭蕾舞剧音乐中主题的民族性构建,以及中国原创芭蕾舞剧音乐主题构建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调式、音阶在中国原创芭蕾舞中的完美应用,由此推动中国原创芭蕾迈向民族化、地域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从而引领了芭蕾的创新潮流,为世界芭蕾舞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的共同体叙事往往聚焦于民族题材电影,其实中国灾难电影具有众多的共同体元素,却较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灾难电影具有血缘共同体、国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等叙事模式,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些共同体叙事大多是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中国灾难电影共同体叙事的复杂性。中国灾难电影的共同体叙事也存在叙事冲突不足、叙事话语单一以及生态共同体叙事缺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