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1世纪以来英国教育政策研究的相关情况为例,探讨教育政策研究在英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研究支撑教育政策的三个案例,并评述"基于证据的教育政策"理念及实践。英国有关研究与教育政策制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别是"基于证据的教育政策"理念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对于强化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建设、提高教育政策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中相互关联的文本分析、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异同,对政策文本分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深层内涵在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最终要走出文本,走出文本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的微观分析与文本所处的宏观历史脉络相结合的过程,是研究者运用多种"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视角发掘文本"深层结构"和文本演变的内在逻辑的过程,是透过文本话语揭示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分配和斗争的过程,是文本理论化的过程.作为一种"黑箱技术",政策文本分析需要研究者将文本与其所处的历史、制度和政策实践进行有效的"对话".政策文本分析是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手段,也是促进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隐念是近年来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对象,是一种具象性、情感性和行为性联结的心理状态。现有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中,对政策执行者个体的研究基于"信念-执行"和"欲求-执行"两种假设,当分析政策执行者在具体情境中的执行行为时,二者都在解释效力方面存在问题。教育政策执行有赖于执行者个体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执行。对隐念理论的引介,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隐念-执行"这一新的执行者假设,对基于此的政策执行者R-A-B分析框架的初步探索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美国教育政策权威刊物<教育政策>(Educational Policy)2002-2008年的192篇文章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7年来西方教育政策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研究视角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方教育政策领域的研究呈现四个主要的后现代特征:教育政策研究理论运用的后现代性、教育政策研究视角的后现代性、教育政策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育政策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产生于教育政策,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从教育政策入手。公平问题属伦理学范畴,对教育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理应运用伦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由于应用伦理学的迅猛发展,采用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教育政策进行伦理分析研究是现实的需要;另外,教育政策本身蕴涵着伦理性(最重要的是公平性),教育政策研究也应该注重其伦理性的重要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研究包括“为政策”的研究与有关政策过程的研究,这就决定教育政策研究具有决策立场和研究立场,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研究的公众立场。无论从教育政策学理上还是从教育政策伦理上,研究者都应该重建公众立场。教育政策研究者应确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教育政策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政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和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关注的焦点由教育政策制定研究逐渐深入到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本文是对我国已有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文献的内容进行梳理,检视研究者所持的不同研究视角,探寻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趋势走向,以期深化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理论的生长点和实践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既要考虑问题的来源和动态发展,也要考虑研究者主体性。因此,教育研究问题选择应遵循基础原则、求新适时原则以及适己原则。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问题域可用"灵活、多样、开放、优质、终身、个性化"等关键词来概括,问题域的落地和聚焦需要研究者在多样化信息源中把握社会转型与技术变迁这两个关键点。多样化信息源包括普适性信息源(政策文件、中外文文献著作、微信等网络发布与交互平台)、导航性信息源(课题指南、期刊选题重点等)以及广泛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本的分析,可以明晓如何从信息源中探寻社会发展与技术变迁并进而析出具体问题。析出的问题需要与研究者主体性相互联通,最恰当的研究问题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者自身来说都是真问题。在不断互通的过程中,真研究问题方能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9.
理解教育政策的意义-质性取向在政策研究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量化研究在教育政策研究的主导地位,在过去三十年受到质性研究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无论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还是评鉴过程中,政策参与者特别是政策受众,对有关政策所赋予的主观意义对政策的成败至为重要。本文正是以教育政策研究中量化与质性研究取向的争论作起点,整理质性研究中三个方法学取向(现象学、语言学、诠释学)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建构出一个整合的质性研究的指导架构,以作为质性研究在教育政策研究定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和偏重实证主义认识论和实验方法的"证据为本的教育研究"相比,既强调证据为本、又重视方法多元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来说尤为必要。它提倡教育研究者依据严谨的量化或质性探究所得的证据,抽象出经得起逻辑检验的关于特定对象的论断。对中国内地教师情绪劳动的量化与质性探究的介绍展示了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即由回顾、反复搜寻和再概念化组成的3R之旅。教育实证研究者应注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理念与经验的平稳转换中丰富我们的理解,并促进知识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