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隋朝禁卫军十二府之列的左、右领左右府,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六十人,其基本职能是"掌侍卫左右,供御兵帐",在禁卫武官制度中处于关键地位。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制,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与十二卫及左、右监门府共同构成禁卫军十六府。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领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隋朝领左右、备身府制度源于东魏北齐,东魏北齐领军府统领左右府,其长官为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及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三个系列的禁卫武官。其制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孝明帝中叶元叉专政之初出现的领左右及千牛备身诸职。大业九年隋朝开始招募骁果,设折冲郎将、果毅郎将为长、贰官"掌领骁果",并置左、右雄武府,以雄武郎将、武勇郎将为长、贰官领骁果府兵,而在现实中统率骁果的将领并不都是折冲、果毅、雄武、武勇郎将。骁果的征募及相关军将的设置,是在隋末大规模战争中府兵大量减员且无法继续从民间征发的情况下,隋炀帝采取的征集兵员特别是保障禁卫兵力的措施,是禁卫武官制度一次局部性变革,是对府兵制和禁卫军十六府制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古今学者通常认为,官品制自曹魏创立之初就是一项官阶制。有学者则提出,官品在魏晋宋齐是官才的等级而不是官阶。这一观点受到学者的质疑。详加考察,曹魏时的官品的确不是官阶,因为曹魏官品与汉代的官阶禄秩高低错乱、难以对应;曹魏时用作官阶的基本是禄秩,而官品用作官阶的事例则没有见到一个;官职迁转的次序与官品高低难以吻合,特别是有时官职升迁而官品则降低,即官职迁转并不依据官品的高低。曹魏时的官品是官才,因为士人没有乡品就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乡品升降官品随之升降,官品的次序与官职迁转的官阶即官班的次序高低悬殊。  相似文献   

3.
孙吴继承汉制,设光禄勋、卫尉、城门校尉及三署郎将等职,但其是否如汉代一样具有禁卫职能,史无明载.五校尉之职皆由要臣担任,当与汉、魏之制相似.孙吴领军所见较少,而护军制度发达,武卫将军"典宿卫",为重要禁卫将领.禁卫诸督别具特色,尤以绕帐、无难、解烦督统兵众多,是孙吴最重要的禁卫武官.  相似文献   

4.
许多论者认为鲍照出身寒门,其大量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自鸣身世不平、对门阀制度及豪门士族的反抗和批判。本文试从鲍照所生活的社会背景、其官品、交友情况三个方面探讨其出身并不寒微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五代枢密直学士的出身、转迁和职权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其出身基本都是文士,并且大都是皇帝在藩或枢密使担任节度使时的幕僚。其转迁主要在中央文官系统中进行,其中翰林学士和端明殿学士被视为正途和首要之选。其主要职权则经历了从“承领文书,参掌庶务”到“升殿侍立,以备顾问”,进而又到“宿于禁中”、“主谋议”的过程。它反映了枢密直学士职权的不断加重以及与皇帝关系的不断密切。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枢密使的权力,发展到宋代,枢密直学士往往签书枢密院事,成为枢密院的实际长官。  相似文献   

6.
清代三藩之乱中的吴三桂政权,其武官系统中存在将军号和军职两个序列.将军号在吴三桂起兵之初便已创设,用于标识武将的等次,目的是合理安排旧部和降将的地位;而军职则标识了军队实际管辖关系的等级.此外,对基层武官,吴三桂政权有资格的考察,包括武举和“随征官”.武官的将军号有升转之制,地方镇标中的武官可以升入亲军中.但是军职的滥授迅速发生,导致武官制度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7.
论门阀制度的覆灭李克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是门阀政治。门阀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门阀制度。对此史学界同仁已达成共识,成为定论。而门阀政治什么时候结束,门阀制度是怎样被取消的,时至今日,在我国现行的大学、中学教科书里,或史学界同仁的专著、专论中都没有阐述...  相似文献   

8.
十一北宋、南宋宋代武官设置的特点是皇帝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北宋(960~1126)皇帝直接掌握军队,在中央实行“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志》)的统御体制。枢密院为全国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协助皇帝掌军国机务。其长官为枢密使,有时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  相似文献   

9.
"入閤仪"是一项在北宋前期施行的、有着唐朝制度来源的朝会仪式。本文以北宋前期张洎、宋庠、欧阳修三人对"入閤仪"的论述为切入点,讨论他们对"入閤仪"制度来源的不同认识,以及造成不同认识的原因。区别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入閤"一词从唐初至北宋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分别截取了"入閤"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另一方面,他们对在北宋时期是否继续施行、如何施行"入閤仪"有不同的主张,他们对"入閤仪"的解释不是对这一项朝会制度单纯的历史溯源,而是对"入閤仪"兴废主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没有借口     
美国西点军校,世界闻名,迄今已培养出了二十二位总统:三百七十多位将军。 就是在这个声名赫赫的军事院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那就是只要遇到学长或军官的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标准答案”,再不能多说一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