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传播媒介,报道新闻仍然是电视媒体的主要功能。新闻节目历来就是电视节目的主体,而且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整个电视台的实力。随着电视栏目化的发展,新闻已经逐步渗透于各类电视节目中。集新闻、知识、服务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样式成为一种新趋势。因此,节目编导愈具备新闻意识,节目的内容也就愈能贴近社会生活,愈受到观众的好评。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这个节目新样式的发展前景,有利于我们提高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耶鲁学派说服理论在现今谈话节目中的应用,谈话节目对说服理论的发展与再创造.说服理论在今天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中所起的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视谈话节目是展现会话艺术的节目,话语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为解读会话艺术打开了新路径。电视谈话节目的会话就是在主持人引领下所有参与者的话轮交替过程;主持人对各种类型话轮的艺术操控,是电视谈话节目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理论巨著《谈艺录》、《管锥编》、《旧文四篇》等,虽然不是修辞专著,但是处处显露“修辞机趣”。有丰富的修辞理论宝藏;他的小说《围城》、《人·兽·鬼》是修辞实践的典范。本文试图对钱先生的修辞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比喻的刷新在比喻理论方面钱先生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对比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新的观点。首先,钱先生提出比喻理论的总纲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他说:“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问句和权势关系的研究成果,通过对C-span中Q&A的2010年的6期节目进行分析,揭示了电视访谈节目中的问句与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CBS《60分钟》节目为教学资料,探讨元认知理论及策略对新闻访谈节目教学的指导作用,认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可应用于节目听解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并指出预测、理解监控和反思评价有助于提高访谈节目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以国内知名访谈节目《面对面》、《杨澜访谈录》作例进行分析,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解释力,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关联理论及其在对话交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2018年夏天,随着各类综艺选秀节目的爆红,从中衍生的网络流行语也随之愈发愈盛,"pick一下""C位出道""skr"等网络流行词充斥在网络平台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病毒般迅速蔓延开来,引起了新一轮的网络狂欢,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文将围绕综艺选秀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含义、流行原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视理论节目如何更好地彰显人民性,是新时代媒体事业必须应答的重大课题。以湖南卫视电视理论节目案例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用新创意讲好中国故事是理论节目创新的核心,用新故事传播中国故事是理论节目通俗化表达的路径。应牢记党媒使命,加强理论与实践相交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电视理论节目走向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类节目《局部》通过展现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聚焦其中不易察觉的精彩细节,与观众分享艺术的美好。文化节目《局部》节目中蕴含对青年的美育价值,这对当代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节目《局部》对青年进行美育,要理论结合实践,提升青年审美认知水平;结合节目叙事形式,引导青年审美意识形成;探索历史人文精神,发现人类文明之美。  相似文献   

11.
社会规则伴随理性一同成长,理性自古以来就表现为规则意识。社会规则何以可能,需要从社会正义、社会调节、社会秩序和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理解。人们对社会规则的逻辑主要是从两个方向探索的:一个是伦理的,这是社会规则的道义逻辑探索;一个是法律的,即强势的社会规则的探索,这是社会规则的论证逻辑探索。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的实体在于社会及社会结构,真正的社会变迁总是要借助于人及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彰显。因此,对于社会变迁进行人本取向和文化视角的分析是学理的必然。"切割式"地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十分危险。调查点的选择对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成败具有非常直接的意义。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时不可缺少的"认识姿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与社会资助:中国大学生生存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生的生存路径出了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嬗变,而构建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大学生社会保障和社会资助政策没有对大学生的生存路径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大学生一般是成年人,父母没有抚养的责任;大学生要学习,没有自我生存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的户籍已经迁离原籍,无法纳入原来的城市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于生命权保障和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有必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安排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14.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5.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worldwide about loneliness in older adults living in nursing homes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ocial factors that may predispose these older adults to experience lonelin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terplay between and among loneliness, social isolation, social engage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Filipino elderly (n = 180) recruited from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nursing homes in the Philippines. A multiaspect questionnaire, which included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 Revised Index for Social Engagement, Friendship Sca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r the Third Age-Short Form was used to gather the needed data and information. Result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an effect of the three factors (social isolation, social engage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on loneliness with social isolation having the greatest impact on loneliness. Notably, increased social isolation, inadequate social engagement and decreased life satisfaction consequently aggravate loneliness. Social engagement produced a positive effect to both social isol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a way that a decrease in social engagement will decrease life satisfaction and increase social isolation. On the whole, loneliness in geriatric nursing homes is evident, and it is shaped by social isolation, social engage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Impliedly, interventions and measures to minimize loneliness are necessary,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plore other variables contributing to loneliness in geriatric nursing homes.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新失业群体"现象之教育原因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新失业群体”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新失业群体”的危害,并试图从教育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发挥档案社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社会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档案的性质及其形成过程,其发挥的途径遵循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原则,其滗发挥的特征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档案具有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社会效益功能、社会诚信功能.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职业教育与社会分层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米靖 《教育科学》2007,23(4):88-92
当代西方学术界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首先形成为两种争锋相对的观点,即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力的途径还是阶级再制的工具;其次,一些学者试图从新的视角即从保障就业和减少失业的角度来分析职业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当前,学术界着重研究促进或制约职业教育在社会分层方面产生效果的因素,如职业教育的专门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隐喻的社会修辞功能,选用网络语言中的流行语为分析对象,从隐喻在社会交往中加强“亲密程度”和隐喻作为社会批评对象两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基本语义功能,力图阐释隐喻的社会修辞功能对网络语言的构建作用。网络流行语在很多情况下都要借助隐喻的社会修辞功能来建构,以实现其特定的亲密、幽默及遮掩等功能。隐喻社会功能的分析原则和方法能够比较合理、有效地解释网络流行语言现象的基本语义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享乐主义的成因、实质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享乐主义在我国有所抬头,影响着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这种思潮和现象是有其现实成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其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为其滋长准备了心理基础;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是其文化根源。享乐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主义和利己主义,它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它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威胁者,政治的腐蚀剂,社会腐化现象的催生者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者,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侵蚀者。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