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2003--2011年度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各宏观数据的梳理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是造成生活污水排放的最重要因子,而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生活污水排放,说明我国目前还处于高污染的消费模式阶段。同时人均GDP、城镇化率以及开放程度都与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显著正相关.而人口规模则对生活污水排放不具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西省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玮  杨钢 《资源科学》2010,32(10):1871-1877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费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消费系统作为复杂系统,与经济、人口、环境等外在因素紧密相连,认识和把握能源消费规律及其变化趋势成为提高能源安全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文选取能源大省山西作为研究对象。山西省既是能源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初级能源为主的品种构成,导致山西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的。论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山西省能源消费系统及其相关子系统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5种不同发展模式分别对模型中节能技术、洗煤率、SO2排放系数等关键因子进行调控,实现对2010年-2020年间GDP增长率、单位GDP能耗和SO2排放总量的中长期预测。对比5种发展模式的预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并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认为模式5能够较好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相对最优调控方案。该方案给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现有装备技术改造,进一步关停落后产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削减污染物前端排放,加快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缺水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污水再生利用不仅是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的可靠途径,而且是解决水环境污染、污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城市污水再利用问题,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提出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对策,探索了一种新模式提高污水处理率,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科技节水的途径及实施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断开发、应用节约用水的新技术和 新途径 (一)工业生产方面 1.开发工业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杜绝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和大量浪费水资源.工业回用水是指一定期间内被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用于系统内部或外部其他用水生产过程的水量.经第一次使用后又被循环利用的水量,称串用水量,也属回用水量.它是一定期间内,某用水系统中按各级用水对水质的不同要求经第一次使用后被依次利用的水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DPSIR概念的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资源科学》2012,34(8):1591-1599
城市水资源安全对保障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环境系统评价中广泛使用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框架(DPSIR),结合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调配、水质污染控制以及水资源安全管理理论,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DPSIR框架,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建立水资源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压力、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水资源系统人1:7-经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07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系统总体趋于良性循环;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量的增长是引起城市水资源系统压力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是造成水资源系统恶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依据DPSIR模型中关键性控制指标,提取了影响城市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可调控参数,以期为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入手,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浑江流域桓仁段水环境质量,保障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水质安全,调查了浑江流域桓仁段的工业源和生活源等重点污染源现状,分析了浑江流域桓仁段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现状、种类特点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工业污染源是目前浑江流域桓仁段的主要污染源,而城镇生活污染源正逐渐成为本地区重要的污染物来源。提出了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治理村镇污水等污染源控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56%,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44%。2005~2020年情景分析方案中,对促进GDP的CO2强度下降的贡献因素中,技术节能约为43%,结构节能约为37%,而能源结构改善的贡献率也可达20%,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减缓CO2排放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还分析了CO2排放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目标时各项相关指标需达到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量化评估长三角工业SO2排放影响因素的减排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有助于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的减排路径。基于全过程控制的视角,采用LMDI完全分解模型对长三角城市工业SO2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源头驱动因子对长三角工业SO2排放表现为促增作用,而过程控制因子和末端治理因子则表现为减排效应。考察期内各影响因子的减排效应存在时空差异,末端治理是长三角各城市工业SO2减排的主要手段,其在经济发达城市的减排贡献较之于经济欠发达城市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则对工业SO2排放的促增作用最为显著但趋于减弱,而经济结构、煤耗结构和煤炭清洁利用的减排效应逐渐凸显,且其减排能力提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末端治理水平是当前减少SO2排放的通用型措施,而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和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在未来则有更大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随时间变化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的规律,以新疆绿洲为例,基于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资源环境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中工业废气排放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程度最强。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源因子看,二产能源效率约束程度最大;从水资源因子看,农业耗水与非农业耗水对产业发展约束程度的变化较稳定,且农业耗水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程度较大,只有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是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深入挖掘造成各地区水资源危机的根源,精确界定缺水和用水的类型,探讨具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与对策,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最严格的需水管理,到2030年前后可望实现需水的零增长。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管理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盖美  李伟红 《资源科学》2008,30(8):1141-1146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大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大连市水资源、社会经济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社会经济、水资源各指标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本文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后,首次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结果表明,从1990年~2006年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性是由明显失调向基本协调发展,这一结论恰与大连市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是大连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手段和积极开展“第二水源”的利用而取得的成果。通过研究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用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吉辉  李健  唐燕 《资源科学》2012,34(8):1546-1555
水资源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4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地区水资源与人口、面积、GDP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我国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的时间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GDP的匹配关系处于波动均衡状态,而与土地面积之间处于极不匹配状态;水资源配置与GDP、人口、土地面积分别表现为比较匹配、不匹配和极不匹配关系,且不匹配程度有缓慢加剧的趋势。另一方面,按照空间维度分析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七大地区,并以2009年为例,计算了各地区水资源一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平衡指数,借此阐释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在空间维度上的协调规律,找出主要影响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期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调节水资源分布和配置的失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中,传统GDP方法没有考虑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等因素,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在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前提下对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率评价方法进行改进,重点探讨固定资本折旧、资源变化和污染损失的计算,同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系统分析与模糊分析相结合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用此评价体系本文对大庆市2003年-2007年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①从2003年到2007年,大庆市GDP年均增长12.8%,绿色GDP年均增长13.3%,真实储蓄年均增长15.7%,从数字上来看,绿色GDP比GDP要少近1/6,真实储蓄比绿色GDP略少;②2003年-2007年大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灰色关联综合指数比2003年增长1.22倍,其中经济指标贡献最大,资源与环境指标其次,社会指标贡献最小。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给出大庆市应积极鼓励非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决策法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2003-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大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陕西省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利用状态对社会经济子系统依赖程度较高。(3)制约陕西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于陕西省水资源与人口系统的不协调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用水效率水平驱动因素分析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0年的工业发展规模、资源环境、工业结构、技术投入、环境以及经济杠杆等方面的指标数据为分析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认为水资源条件和高耗水行业的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呈现负向作用,且水资源条件约束性是持久性的,高耗水行业比重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工业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且从时间上看,推进作用持续明显。根据2010年全国及各省区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聚类分析法基础上,将全国划分成5个区域:区域Ⅰ资源压力是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小;区域Ⅱ工业产业规模和资源压力是主要驱动因素;区域Ⅲ工业产业规模是主要影响因子;区域Ⅳ工业产业规模、科技技术是主要驱动因素,用水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区域Ⅴ资源压力小和技术投入较低是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建立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响应关系提供区划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良仕  孙才志 《资源科学》2013,35(6):1229-1237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亭  王丽 《资源科学》2008,30(3):409-414
目前有关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经验、思想、意识等方面,而可操作的应用研究很少。针对这一现状,①本文构建了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即“543指标体系”),包括五类资源(水、土地、矿产、能源和其他)、四个循环环节(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3个层次(资源层、过程层、指标层);②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的单指标量化-多指标集成评价方法(即SI-MI方法),包括单指标定量描述、多指标综合集成以及资源节约度计算;③对我国省级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相对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研究,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3个区域:较为节约区,包括山东、天津、上海、江苏、北京、浙江、辽宁、河南、黑龙江、湖北、河北、福建12个省市;较不节约区,包括吉林、安徽、广东、陕西、江西、海南、云南、湖南、四川、山西、宁夏、甘肃、内蒙古、广西等14个省市;不节约区,包括重庆、贵州、青海和新疆4个省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和污水处理费用的昂贵,要求每个城市都要大力节制用水,以缓解水荒和经济重负。本文论述了节制用水的概念、内涵及其措施,提出节制用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