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道德总是带有阶级性的,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又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也就是说,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根本不存在的。作为阶级的道德,无论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还是资产阶级的道德,都无法和无产阶级的道德相匹比,无产阶级的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一 法,又称法律,它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按其利益决定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规则)的总和。法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说是意志。在阶级对立社会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一定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所以,法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则具有客观性。所谓生活条件,主要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面临的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 法是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同国家一样,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和资本主义法,虽然它们是三个不同类型的法,但就其阶级本质来说,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从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来说,都是剥削者私人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从作用上来说,主要是维护剥削阶级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其统治的工具。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社会主义法从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以及作用上,与剥削阶级法是根本对立的,它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  相似文献   

3.
初三《思想政治》二十大关系肖富林一、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教材第4页)阶级与阶级斗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经济实体,当剥削阶级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也就是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作为一个完整的剥削阶级就不再存在。但...  相似文献   

4.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是贯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根红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总是按照自己的阶级利益去规定教育目的、制度和内容,使教育为本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5.
主题内容认知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同时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社会最典型的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的分封制 ;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题内容范围 :分封制、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 ;其他政治制度。主题复习目标 :把握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特征、实质、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 ;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主题知识概要 :◎著名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  相似文献   

6.
孙晓明 《文教资料》2010,(22):91-92
在马克思语境中,意识形态终结是指阶级社会中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的终结,意识形态终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革命的实践,意识形态终结的过程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政治常识前言指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明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那么,全书是如何论述这三对基本关系、如何阐明这三个基本观点的呢? 一、根源并服务于“经济”这一基础 政治常识全书所涉及的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都是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首先,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情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决定的。也就是说,各阶级由于对生产  相似文献   

8.
三、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恩格斯论述了国家、政治制度、法以及意识形态同经济关系之间的联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在新长征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仅就这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志们一道讨论。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它与法律不同,不是用强制的手段,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这种行为规范。它以一定的善恶观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和一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剥削阶级道德是相对立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道德观,这种道德观的信条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反过来,这种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又和资产阶级法律一起去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共产主义道德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继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道德是以消灭私有制并创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为目的的无产阶级道德,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以团结一切劳动人民,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当时的世界以极大的震撼。70多年后,苏联解体,同样震动了世界,留给人们深刻而纷繁的思考。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误作一些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几十年中,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真理,维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批判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犯了不少错误,有的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利用了这些失误,实施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战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顽固维护没落奴隶制度的反动代表人物,是二千多年来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反动精神权威。“孔孟之道”,本来就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然而,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乞求于孔子的亡灵,把“孔孟之道”乔装打扮成什么“马列主义”,大肆叫嚷孔孟的“德”、“忠恕”、“仁义”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难道这仅仅是单纯的滑稽可笑、荒谬无知吗?不是的,绝对不是。这是极其严肃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在哲学上的尖锐反映。他们妄图把二千多年来极其腐朽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重新恢复过来,作为向无产阶级进攻的武器,为他们的反革命复辟目的服务。因此,为了识破林彪一类骗子尊孔的反革命阴谋,为了战胜剥削阶级的反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义的阶级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党观、民族观、宗教观、时代观、战争和平观。这些基本内容知识点多,基本原理多,与当前的实际联系又密切,对学生来说难度极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经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感到运用政治的科学含义来解决这些基本知识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关于政治的科学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唯有马克思主义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与阶级的关系、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三方面来全面把握,才抓住了政治问题的本质。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不能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政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它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社会主义时期,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教育必须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与其他上层建筑有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道德与其他上层建筑同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这是共同的一面。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等,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阶级斗争的消灭而消灭;道德则不尽相同,它不随着阶级斗争的消灭而消灭,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而道德依然存在。所以道德从其发生到最后归宿将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仍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对阶级社会的道德,还有一定的继承性。本文想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道德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有教无类”孔子(前551—前479年)生于春秋末期,我国当时正处在社会大变动的岁月,对孔子的阶级属性,学者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不论属封建领主阶级也罢,奴隶主贵族阶级也罢,总之,他是属于剥削阶级代表的范畴。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体系也不例外。但教育也有社会性的一面,这不是任何统治者所左右得了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不但要教育本阶级的成员,同时还要按他们的模式来教育社会,分化被统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民族这个统一体在阶级社会中,是分为阶级的,粗略地说,有剥削阶级,有劳动人民。剥削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机器,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对外又打着全民旗号,声言自已是民族的代表,维护其民族利益。这就使得爱国主义因阶级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类型。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感情,自然也不能例外。在各种类型的爱国主义中,必然具有  相似文献   

17.
官僚主义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现象,是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所固有的特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本文拟就官僚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它为什么仍然存在等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这对于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可能会具有某些现实意义。一在私有制社会里,由于权力集中于极少数统治者手里,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无权和受压迫的地位,因此,享有特权,脱离人民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需要改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党中央所提出的知识分子改造的问题,是完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社会就开始形成了各个彼此对抗的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赓替,虽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有其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总是新的剥削阶级代替旧的剥削阶级,新的压迫形式代替旧的压迫形式。到了资本主义时期,也只是阶级矛盾集中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而已,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  相似文献   

19.
政党和政党制度是近代历史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所谓政党,指的是阶级社会中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上最积极的分子,为了实现共同利益,主要是为了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而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所谓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形式。政党制度从来都是维护一定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的,没有什么超阶级的政党制度。它作为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为维护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略论人生价值观转型及其正确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生价值观转型及其正确引导温珍奎,刘绍龙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导向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能动反映。价值观是个社会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所谓价值,是指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